清代传世山水画20幅
《巢湖图》清石涛
纸本设色纵96.5厘米横41.5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石涛的笔墨技法宗与董源、黄公望,但他又不拘成法,技法多变。他善于用点,树叶丛草多以点出。楼阁的线条用凝重秀挺的中锋笔法勾出,而树木土坡又是或湿或干的多种皴法画出,令画面的具有变幻无穷的意境。元济的山水讲求气势,不拘小节的瑕癖,这幅《巢湖图》在细节处略有粗简之嫌,然而通篇充溢着郁勃的生气,观者便不会去推求其画法的是否处处精谨。
《淮扬洁秋图》清石涛
纸本设色纵89厘米横57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画上河岸边的城墙中屋舍层层。河岸及城墙内外的丛树以水墨点画,垂柳与河岸边苇草用白描画法。田地与土坡以“拖泥带水皴”画出。垂柳和土坡上又有赭石作点,明净雅洁。下方虚画,云雾迷漫。远处淡墨渲染。画面的上部有画家一段富有诗意的题跋,叙述了古扬州的变迁,并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增加了画面的气氛,引人联想。此图布局新颖,灵活运用了各种笔势,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自然山水变幻莫测的风貌,形成了他自己独样化的风格。
《狂壑晴岚图》清石涛
纸本设色纵.9厘米横55.9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石涛在驾驭笔墨方面有一种非凡的表现力,无拘于既有的规范、绳墨,而一任情感倾泻,横竖涂抹,逶迤成章。枯湿浓淡兼施并发,颇尽笔墨变化之能事。无论是画树还是画石,行笔拙厚而酣畅。枯笔使用后,往往继之湿笔润泽,使水墨交融、顿生韵味。皴点并用,更使此画独具一格。此画应了郑板桥的评价:“石涛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比之八大山人殆有过之无不及。”
山水蔬果花卉图(局部)清石涛
册页纸本设色每页28×21.8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藏
山水蔬果花卉图(局部)清石涛
册页纸本设色每页28×21.8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藏
《山水清音图》清石涛
纸本设色纵.6厘米横42.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石涛的作品一变古人和四王三重四叠之法,以构图新奇见长,在这幅画上原济用了他最擅长的“截取法”,在丛林中截取了幽阁深藏的一段景致,以特写的手法绘出,虽则画的的是一段小景,却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元济笔墨画法多变,善于用墨,这幅图上墨气浓重滋润,湿笔较多,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使山林的清润深幽被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幅画画了丛林中的一处幽阁,水边坡上有小亭翼然,其下幽篁密布。
《清凉台》清石涛
纸本设色纵40厘米横30.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元济创新派的杰出代表,以苍茫豪拓、淋漓洒脱的“气胜”而著称。这幅作品丛簧小阁用干笔枯墨,有新安法派画风,远山用湿笔作云山,空灵碧透,墨气淋漓。整幅作品意境清逸冷峻,笔墨简练,虽寥寥数笔,随手挥写,但却点化成一片令人回味不已的幽美诗境。欣赏这幅清音阁图,细读画种题诗,更倍感画境之妙。
《山水图》清汪之瑞
纸本水墨纵厘米横56.7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画笔墨简淡,苍秀卓立,轮廓中锋勾勒,山作背面少皴。画坡树萧疏,水中野亭,高峰见顶。画家的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简”,主要以线表现,有时简练到一根线条表现一个境地,又决不因为线少而致景陋。其论画有云:“能疏能密,有奇有正,方为好手。”在明末清初的画家中,汪之瑞具有十分雄厚的艺术功力,可惜流传的作品太少。本幅上有戴洪魁的题语:“此前辈汪之瑞真迹,其势高洁,其笔简老,亦一时名手也。”
《华山毛女洞图》清戴本孝
戴本孝(—)明代画家。号前休子,终生不仕,以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安徽休宁人。戴本孝绘画多写黄山胜景,他擅用干笔,格调松秀枯淡,墨色苍浑,构境空疏,近于元人的体格。石涛的早期山水画曾受到他的影响。其笔下的山石多用枯笔蘸焦墨皴擦而出体面,很少用线条勾勒山石结构,也较少点苔。在构图布境上戴本孝属意元人意境的空疏高旷,但他并不专仿元人笔墨。他曾游历五岳,眼界开阔,他重视“师法自然”,因而笔下的山川丘壑变化多端,但画面的意境清旷,意趣高逸。
《空山结屋图》清查士标
纸本设色纵98.7厘米横53.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查士标在绘画上师法倪云林、董源和米芾。倪云林画是枯淡、静柔的,查画则以疏散简率之笔,潇洒纵横。下笔速度率意,干净利索。在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中记载:查士标,画初学倪高士,后参以梅华道人、董文敏笔法,用笔不多,惜墨如金,风神懒散,气韵荒寒,逸品也。这幅画上,画家用干笔皴擦,率意中不乏繁复;布局工整,树石刻画精微,淡设色极淡雅。此图画空旷山峰的起伏中,一屋舍悄立于中,意境清幽明净,风格诚如清代张庚所论。
《黄山图轴》清梅清
纸本纵20.8厘米横38.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梅清(—)清代画家。字远公,和字渊公,号瞿山,别号新田山长,敬亭画逸、莲峰长者等。安徽宣城人。梅清对元四家、明代的沈周的画法有深入的研习,同时注重师法自然,曾遍游名山,他尤其喜爱黄山的奇峰、异石、怪松,云海等胜景。他的山水绘画也多描绘黄山景致。此幅即为其中代表。
《黄山天都峰图》清梅清
纸本水墨纵.2厘米横48.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梅清是黄山画派的首领,从不同角度和笔墨技巧的变化,表现出瞬息多变的黄山佳境。在这幅作品中,画家的笔墨简率,却着意表现天都峰的奇突高耸。天都峰立陡奇险,冲出云天,山腰间云气缭绕,低矮的山岩上慈光阁为林木掩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画家写天都峰之奇突高峻,取其奇险峻峭之势,而不求貌的形似,天都峰的上下大小,犹如仙人掌。写山岩用折带皴,皴染结合,整幅绘画运笔流畅,虚实相间,意境深远。
《秋山喜客图》清王概
纸本设色高31.6厘米长.5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王概(—),名丐,字东郊,一字安节,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寓居南京。善画山水,师龚贤,笔法苍健。传世《芥子园画谱》,共3集,系王概兄弟3人和其他诸人编绘并加以解说的,其中山水部分为其手笔。此画写大江岸边群山绵亘逶迤,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杂树密林,各呈其态,茅蓬桥梁、舳舻桅樯,山泉林木均锁于烟云晦明变幻之中。此画以干笔勾勒皴擦,淡墨渲染,浅绛设色,得山石形理,而能氤氲成气。卷后自题长诗,有“秋山喜各末草草,客来亦谓此卷好”句,知为作者得意佳作。
《松窗飞瀑图》清高岑
纸本设色扇面纵16.5厘米横52厘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高岑,字巍生,浙江杭州人,居江宁(南京)。为人清高,相貌俊美,淡于功名,性好佛门,“始从法门道昕卧伏腊寺,居茹蔬淡……”由此可见他的志向非同一般。高岑的水墨画,清逸秀雅,有超然出尘之韵致,用笔用墨非常灵妙,引人入胜,高古幽雅。此画是典型的“北宗”风格。山势突兀,石质厚重坚实,勾线细劲方硬,颇多范宽遗韵,而且布局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之法,中部高耸坚峭的山峦作为主体。
《秋山万木图》清高岑
绢本设色纵.1厘米横58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从高岑存世作品分析,其山水画从宋元入手,并承明代吴门诸家之法,形成两种面貌。一种承继所谓“北宗”传统,从宋范宽到明唐寅。一种则远绍元代黄公望、王蒙,近法明代的沈周、文徵明。此画上部一巍冈拔地而起,突兀如盘。山顶丛林密布,点勾而成;山石皴法如雨点,又似刮铁。当中一飞瀑如练,直泻而下,没入空蒙。红叶纷披,点出秋意。全画笔力坚挺,刻画精微,神韵兼具,与高岑平素清淡之作,迥然形成两种格调。
《万山苍翠图》清高岑
《青绿山水图》高岑立轴绢本
《雪景山水图》清樊圻
绢本设色纵83厘米横48.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樊圻(—尚在)清代画家。字会公、洽公。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他与其兄樊沂均以画出名。山水取法董、巨、黄、王和刘松年诸家,用笔工细,皴法细密,风格劲秀清雅,为明末清初的“金陵八家”之一。在艺术表现方面,此画取景比较简洁,山水在晶莹的白雪的笼罩下,显得十分清幽而寂静。画家以工整严谨又简练的线勾勒,粗细、轻重、刚柔随物而异,使物象轮廓分外明晰。
《秋山萧寺图》清樊圻
纸本设色纵.5厘米横58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画家樊圻善写山水小景,作品以“穆然恬静”的格调,受到世人的推崇。此图着墨不多,笔触细腻,清爽皎洁,明媚动人,充满诱人的田园情趣,画面上一流瀑布从远山深处流淌出来。整幅画面空山寂静,一片空名澄静,充满着一股清爽的气息。山中河水像一条洁白的素练由远而近,增添了山野的僻静之感,使画面更加清新宜人。
《桃花园》清樊圻
纸本设色纵94厘米横47.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画面上扬柳依依,郁然深秀,帆影点点,江面波光粼粼,笔墨苍秀中不乏润泽之气。线条精劲,似在兰叶描与铁线描之间。整幅作品,人物描绘的精细与背景的粗放对比鲜明,使画面富于节奏感。画面构图简洁,以少胜多,用色清淡,惜墨如金,皴法细碎而干净利落。画风清秀,极淡远清灵之致,是很能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
《江干风雨图》清樊圻纸本水墨立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