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鸿信2023春拍清石涛瑞兰图精赏

石涛画兰花,风格之多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成为二赵(南宋赵孟坚、元代赵孟頫)之后成就最高的杰出大家。石涛被视为清代最有贡献的革新派画家,擅写意花鸟画,亦长于山水、人物,并以金石书法入画,诗、书、画、印融会贯通,开一代之新风。此幅石涛《瑞兰图》,画界中人人皆知,是闻名天下的一件名迹。画中的兰叶瘦劲,淡墨造叶,浓墨托茎,运笔巧妙,交迭穿插,兰花散发出幽香。粗细长短的笔踪、枯湿浓淡的墨形,经过疏密聚散的组合,使整幅画显得轻松明快,充满了生意。画兰最难之处在叶子的穿插,石涛却能得心应手。多而不乱,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难而见巧,使之格外生动,石涛的书画作品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无画不题,或者题明缘起,或者吟诗题词。

石涛(-约)瑞兰图

立轴?纸本设色己卯(年)作

53×26.5cm.约1.3平尺

RMB:1,,-2,,

1.《画苑秘笈》第42页,清代·吴辟疆编,汉华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年出版;

2.《画苑秘笈(清湘老人题记)》初编线装本,清代·吴辟疆辑,民国二十八年,已卯(年)画山楼校刊;

3.《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P,徐邦达: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5年3月出版;

4.《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二册,P,卢辅圣: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6年4月出版;

5.《清湘老人题记》(清)道济著,清代汪鋆研山辑;

6.《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二,清代·汪绎辰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0月出版;

7.《艺术探索》第28卷P15,主编:陈国平,广西艺术学院,主管的重点学术期刊,CSSCI南大期刊,年10月第5期总策期;

8.《石涛题画录》卷二,(清)石涛著,清代·程霖生辑。

9.《黄山日报》(石涛与西溪南)(五)、年07月03日,星期五出版。

1.此轴为日本回流带木盒,附国家文物局文物临时入境登记表编号(),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北京管理处,年7月31日。

2.王品康题签。王品康,年生于上海,从艺几十载,不要头衔,不事声张,素有“画坛大隐”之称。其精通书画,上袭宋风,下承元韵,工写兼备,尤善手卷及巨幅山水文人气息浓郁。画作笔意挺秀、明丽清婉、格高韵雅、虚实相生、宁静空灵、风韵独存。7年在美國洛杉矶举办《山水长卷画展》,深获好评。著有论文《略谈唐宋壁画》,见解独到,对五代北宋山水画亦有精深研究。代表作《雁山观海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吴文野(清早中期),吴文野是安徽徽州歙县西溪南村人,后来移居真州。真州就是现在与镇江市隔江相望的仪征。真州距扬州很近,吴文野多次到扬州拜访石涛。现代画家吴湖帆收藏有一幅石涛的山水画,石涛在画中谈到扬州的朋友说“近年更近更成魔,溪南吴子文野,有书难读家贫何?”石涛称吴文野为吴子,吴文野的年龄和辈分都小。他是石涛的学生。吴文野住在真州时,石涛曾为吴文野作《瑞兰图》,题款曰:“真州吴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已卯(年)二月,尊堂五十寿时,幽兰盛开,丛中多并头,中间一茎产双並双花凡四朵,吴子借以奉母;至夏五月复产一枝,台高三寸许,花开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黄者三焉。远近观者如堵,此世之罕见者也。氤氲满室,非寻常可比。吴子买舟至广陵,出宋罗纹小幅,请绘其图。今以管仲姬笔意写此,並索诸同人各赋诗章。与瑞草争光,再祝堂上俟。补入博闻亦一段佳话云,清湘老人,济大涤堂下。”

痴绝(朱文)、前有龙眠济(白文)、清湘石涛(白文)、西方之民(白文)

杜小舫藏书画之印(朱文)、片纸只字皆收藏(朱文)

清石涛幽兰图真迹无疑,癸巳年夏海上,静庐王品康鉴题。钤印:静庐(白文)、王品康印(朱文)

此幅《瑞兰图》画作上就有石涛自题款,值得玩味。题款中的真州,是扬州别称,即今江苏省仪征市,为扬州的一个大区。他在题画诗中将绘制此幅画作的缘由写得十分清楚:时逢吴文野的尊堂(对方母亲的尊称)五十大寿,石涛在扬州吴文野清越草堂处中见到吴文野贡奉母亲的兰花逸品,先是见到一茎四朵的兰花,(至夏五月复产一枝,台高三寸许,花开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黄者三焉。远近观者如堵,此世罕之见者也。氤氲满室)这说明石涛曾先后二次到吴文野的家中,后吴文野专程乘船来到广陵(今扬州的一个区)请石涛将此瑞兰绘出,遂有此画。此作绘于己卯年(即康熙三十八年)公元年,时年石涛58岁。

此幅《瑞兰图》之所以名扬天下,为画界所共知,其理由有三:

一、是画兰花的关键在于笔法中的“运腕”,而本幅画作中的石涛运腕的工夫可说是炉火纯青。正是石涛所曾说:运腕虚灵则形能折变。从画中的兰花叶茎、叶筋可以看出来。

二、无比清雅高洁的作品不过如此,也是后人无法画出的境界。此幅《瑞兰图》是石涛出自心枢的清新之作,设色清雅,清幽淡泊,笔锋妩媚多姿,回腕力道,多一点为多,少一点则少,能够恰到好处。

三、本幅画作属于水墨浅设色写意花卉画一类。兰花以淡墨写出,与花、叶相穿插,似乱而有序,笔墨更具书法之韵。笔、墨、色、形四个要素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俊逸而清丽,风格独具。

石涛《瑞兰图》局部

在本幅画作上,有意思的是,石涛在定居扬州后,有首诗能表达他的内心:老于无事客他乡,今日吟诗到海裳。放浪不羁行迹外,把将卮酒奠红妆。一般而言,石涛画得满意时,在画作上钤“痴绝”朱文印一方、“前有龙眠济”白文印,这是石涛居扬州后的内心潜台词,他自认为,在他之前只有李龙眠,而自己也是郁勃洒脱,而清逸过之。

石涛定居大涤堂初期交游和艺术活动考(清康熙三十五年八月至三十八年)P14页,录石涛记录原文

五月,老友吴文野从仪征来扬州,请石涛绘《瑞兰图》,以寿其母。汪绎辰辑《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二、汪望研山辑《清湘老人题记》及程霖生辑《石涛题画录》卷二,均录有石涛作《瑞兰图》(或称《瑞兰图小幅精品》),上有石涛题跋云:真州吴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寿。时幽兰盛开,丛中多并头。中间一茎产双,并双花凡四朵,吴子籍以奉母。至夏五月,复产一枝,台高三寸许,花开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黄者三焉。远近观者如堵,此世之罕见者也。氤氲满室,非寻常可比。吴子买舟至广陵,出宋罗文小幅,请绘其图。今以管仲姬笔意写此,并索诸同人,各赋诗章,与瑞草争光,再祝堂上。俟补入博闻,亦一段佳话云。清湘老人济,大涤堂下。“真州”是仪征旧称。“吴子文野”即吴文野,生卒年不详,号山褐老人,歙县澄塘人,居仪征,工诗,兼工书法,家族自数代之前就经商于仪征,因成仪征大户。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年)二月,是吴文野之母五十寿辰。正巧,其清越草堂所植幽兰多并头盛开,颜色各异,实属罕见,更寓意吉祥,故吴文野“籍以奉母”,特从仪征赶到扬州大涤堂,请石涛作图并记。

石涛《瑞兰图》局部

石涛:谈中国兰花画法、录石涛记录原文

石涛:谈中国兰花画法、录石涛记录原文石涛曾说:“运腕虚灵则形能折变”。石涛运腕的工夫可说是炉火纯青。石涛《兰花图》中兰叶瘦劲,浓墨托出,交迭穿插,兰花散发出幽香。粗细长短的笔踪、枯湿浓淡的墨形,经过疏密聚散的组合,使整幅画显得轻松明快,充满了生意。石涛兰石图画兰最难之处在叶子的穿插,石涛却能得心应手。多而不乱,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难见巧,使之格外生动。石涛画兰竹图石涛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画兰的成就并非易得。石涛在一幅墨兰册页中题道:“十四画兰五十六,至今与兰争鱼目;始信名高笔未高,悔不当初多食肉。”这诗的意思是:十四岁画兰已画到五十六岁了,还未能画好。虽然名高而笔未高,未能予兰传神,不过鱼目混珠而己。早知这样,不如当初多食肉以养生,何必要这番素心。这首诗貌似诙谐,实则表露了石涛画兰的甘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4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