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俊评改诗词高研班三期学员作业
苏俊评改诗词高研班三期学员作业
(一)
登岳阳楼
拾阶岳阳上,
批:本句自拗一般作平平仄平仄,虽然老杜有“昔闻洞庭水”先例,终非正格。岳阳上,上字亦别扭。
建议易为:岳阳天下胜。先点题。
极目远嚣尘。
批:远字未尽到位,建议易为:绝嚣尘。
浪卷霞千道,云浮日一轮。
批:此联尚称。唯用字欠细。
建议稍改:天织霞千匹,波浮日一轮。造景或更见气势。
吟诗怜杜老,扪柱思贤臣。
批:此联意好,颌联摹景,则此联述人文,自具章法。唯思字作动词为平声犯三平,况杜老贤臣对句欠工。
建议改为:杜陵家国感,范老乐忧身。似更工稳。
脱俗心无欲,悠然已渡津。
批:尾联言脱俗,似未尽关合主题,失之空泛、散乱。
建议改为:万古文章地,高歌击节频。尾联振起,又回应主题,亦见气势。
全诗改后:
岳阳天下胜,极目绝嚣尘。
天织霞千匹,波浮日一轮。
杜陵家国感,范老乐忧身。
万古文章地,高歌击节频。
(二)
登岳阳楼
览胜岳阳上,登临逸气驰。
批:首句孤平,二句当于第三字救。
建议易为:沽得岳阳月,登楼还一卮。还字救上句孤平。
风和鹭竞羽,云淡远山眉。
批:此联后三字词性、结构均失对。
建议改为:湖开妆镜好,山扫黛眉宜。以接应登楼所见。
滚滚潮声急,栖栖倦客痴。
批:滚滚一般言江涛,此处仍当融入人文历史。
建议改为:更抱千秋感,来参四壁诗。以注入沧桑感慨。
凭栏温古圣,淬骨煮兰芝。
批:结句五字表意未清,拟改为“凭栏怀古哲,不尽乐忧思。”以切范记主题。
全诗改后:
沽得岳阳月,登楼还一卮。
湖开妆镜好,山扫黛眉宜。
更抱千秋感,来参四壁诗。
凭栏怀古哲,不尽乐忧思。
(三)
登岳阳楼思范文正公有寄
批:此题言登,诗则言梦,何如改为“梦登岳阳楼”?诗题亦不宜过长,即此五字可也。
梦里轻身上此楼,
批:题既曰梦登,此则点题,亦当。轻身二字浅俗且流于表面,太着痕迹,可易为“梦里飘然上此楼”,以增其逸气。
洞庭八百一山浮。
批:一山浮,当指君山,然一山较泛,可易为“洞庭八百接天浮。”以摹其上下一色之景。
与公对月穷千里,
批:与公二字欠交代,颇觉突兀。意指希文而尚欠铺垫。可易为“凭栏欲唤希文起”以起承上启下之用。唤范公起而结句把酒云云皆有着落矣。
把酒临风话乐忧。
批:结尚稳,仍之。
全诗改后:
梦里飘然上此楼,洞庭八百接天浮。
凭栏欲唤希文起,把酒临风话乐忧。
(四)
题岳阳楼
一记悠悠引客临,
批:一记悠悠,四字配搭未合,记云悠悠意隔,临,一般而言登临合用,独用少见。故起句未稳。
建议易为:拍遍危栏感不禁。以稍作铺垫,引出岳阳楼主题。
岳阳楼上独披襟。
批:襟与结句心稍类,严格而论,可视为重出,
故此处建议易为:岳阳楼上独登临。
湖光滉瀁当时色,
批:此句张力尚欠,亦乏根柢。当时色,何时色耶?故觉突兀。
建议易为:湖光月色都如故,以示风景不殊也。
忧乐千秋动素心。
批:素心,范围过窄,仅言自我,不如易为“客心”,则古今尽囊括其中矣!
全诗改后:
拍遍危栏感不禁,岳阳楼上独登临。
湖光月色都如故,忧乐千秋动客心。
(五)
题岳阳楼
重读名文感慨多,
批:起句失之平泛,亦无诗味。
建议易为:怅望千秋感慨多。收大开大合之效。
岳阳楼上发高歌。
批:此句尚能承接。仍之。唯高歌落俗,可易为“岳阳楼上一长歌”。
湖光滉瀁当时色,
批:结句既云逝波,此处则不宜七字皆着眼于洞庭。既着眼于洞庭,则宜于结句融入忧乐情怀。
建议易为:栏干恍见希文倚。以切入结句忧乐情怀。
万古悠悠寄逝波。
批:万古悠悠则结句过于颓唐,于此楼非宜也。
可易为:忧乐何曾逐逝波。一结振起,诗意俱在矣!
全诗改后:
怅望千秋感慨多,岳阳楼上一长歌。
栏干恍见希文倚,忧乐何曾逐逝波。
(六)
登岳阳楼
名楼揽胜独登临,
批:句法、措辞皆无大谬,唯过于平直。
建议易为:岳阳楼古独登临。一者点题,再者以“古”突出其历史沧桑感。
千里长天水雾深。
批:造境尚可,水雾稍俗。亦未能情景交融。
建议易为:一望沧波感慨深。“一望”既连接登临,“沧波”又将洞庭点出。后三字又注入感情。
尽数洞庭文墨客,
批:既云岳阳楼古,又曰沧波,则洞庭不必再言。文墨客语俗,亦为套语。
建议易为:借问希文归去后。一则拉范希文作衬,二则宕开一笔,为读者留下悬疑,令全诗充满张力。
几多忧乐寄潮音。
批:建议承接转句,易“几多”为“几人”,将忧乐之怀寄于讽喻,如暮鼓晨钟,庶几能发聋振聩也!
全诗改后:
岳阳楼古独登临,一望沧波感慨深。
借问希文归去后,几人忧乐寄潮音?
(七)
夜读红楼梦
清风漠漠起轻寒,
批:自韩冬郎“恻恻轻寒剪剪风”化出。清风漠漠,没这说法。起字亦未稳。
可改:珠帘十二卷轻寒。着一卷字,以动作引出人事。
夜读红楼兴未阑。
批:此句尚称,不必改。
户外无人弯月瘦,
批:户外稍粗,弯月稍俗。
可改:只有当时纤月在。以贯串读红楼主题,此不即不离之法也。
一春花事在眉端。
批:一春花事与眉端稍隔,承转句之纤月,
可改为:却分愁绪上眉端。月色分愁,又得李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遗绪。
全诗改后:
珠帘十二卷轻寒,夜读红楼兴未阑。
只有当时纤月在,却分愁绪上眉端。
(八)
黛玉
葬花吟泣雪霜欺,
批:前四后三衔接未顺,
建议易为:葬花何惧雪霜欺。以突出黛玉多情而又清高之个性。
金玉良缘泪锁眉。
批:泪锁眉三字生硬。
建议改为:欲补情天未了痴。以讴歌黛玉追求爱情之执着、勇敢。
水月镜花空掛念,
批:前四为成语,欠剪裁,觉呆板。后三字亦嫌俗白。
故建议改为:水镜茫茫归故梦。以梦引起下句之醒,有放有收,有分有合,收似断实连之效。
僧歌好了点醒谁?
批:既云好了歌,则不必言僧歌。僧歌一词亦生造。
可易为:听歌好了醒来谁?以问句作结,可收发人深省之效。也揭示了红楼主题及黛玉归宿。在那种积重难返、黑暗无比之制度下,反抗、反叛不过是飞蛾扑火,但这个扑火之飞蛾也是为了警省世人。可惜的是,世上醒来的人又有几个呢?此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也!
全诗改后:
葬花何惧雪霜欺,欲补情天未了痴。
水镜茫茫归故梦,听歌好了醒来谁?
(九)
黛玉
批:全诗多言黛玉葬花,
故建议易为:读黛玉葬花诗
残红泣葬有谁怜,
批:残红泣葬没交代清楚,究竟是残红自葬还是黛玉葬之,没说清楚。
可改:残红瘗处倩谁怜。瘗即葬,避免破题。
苦觅相思梦里烟。
批:苦觅、相思文脉未顺。盖皆心理动词,失之臃肿也。
可改:月底零香梦里烟。以增其清空灵幻之境。
傲雪独愁春未醒,
批:傲雪云云,与落花时节相去甚远,故未能切时。
可改:莫道好春呼不醒。以蓄其势,顺手带出结句。
脂痕终伴落花眠。
批:脂痕伴花眠,实无所指,即形象未突出。
可改:芳魂终古伴花眠。以切黛玉“他日葬侬知是谁”句意,卒章显志,既回应起句“倩谁怜”,又充份凸显黛玉至死不渝之爱情观以及至死不悔之抗争精神。
全诗改后:
残红瘗处倩谁怜?月底零香梦里烟。
莫道好春呼不醒,芳魂终古伴花眠。
(十)
咏李香君
带雨桃花残落庭,
批:残落庭三字未谐。此句可突出《桃花扇》内涵,
改作:扇面桃花未肯零。香君之贞节立于纸上矣!
感时忧国两飘零。
批:两飘零费解,
可承起句改为:美人生死两流馨。香君生为奇女子,死作贞烈妇,可当此评。
却奁奇女千秋唱,
批:此处不必言奇女,既云却奁,则为香君无疑矣。
可改:却奁一曲惊千古。以进一步将诗境推向高潮。
多少男儿不敢听。
批:男儿不敢听费解,香君之嫉者权贵奸佞,男儿似未切。
可改:社鼠城狐不敢听。拓开讽喻主题,别是一境。
全诗改后:
李香君
扇面桃花未肯零,美人生死两流馨。
却奁一曲惊千古,社鼠城狐不敢听。
(十一)
李香君
寻欢题扇媚春楼,
批:李香君故居应为媚香楼。寻欢,格俗,题扇也泛,并不能认为是指桃花扇。此处可改:秦淮红映媚香楼。
一曲琵琶万古愁。
批:此句见凝炼。
敢向山河倾血泪,
批:文字无大谬,略显直露。
可改为:金粉山河归扇面,以扇引出《桃花扇》主题。
桃花凄艳百花羞。
批:凄艳一词未尽到位,
可改:桃花笑处百花羞。无论寄意、塑形均见力度。
全诗改后:
秦淮红映媚香楼,一曲琵琶万古愁。
金粉山河归扇面,桃花笑处百花羞。
(十二)
媚春楼里醉琵琶,
批:应为媚香楼。略平,尚可。醉字与下句未称,可换听。
可恨山河落日斜。
批:可恨二字俗白,可换“怅望”。
谁问红颜千古艳,
批:此句拼凑散乱,红颜、千古艳意重。
可改:“莫道红颜无侠骨。”以塑造香君刚烈形象,也为结句进一步推进主题奠基。
汝将碧血扮桃花。
批:汝将碧血四字生硬,扮字亦未知所指。
可改为:拚将热血洒桃花。
全诗改后:
媚香楼里听琵琶,怅望山河落日斜。
莫道红颜无侠骨,拚将热血洒桃花。
(十三)
李香君
梅骨兰心百劫身,
批:起句尚清通,仍之。
弹琵琶处惜芳春。
批:前四字结构不顺,可换下位置。惜芳春与上句无甚关系,也空泛。
此句可改:琵琶响处海扬尘。借东海扬尘典故以寓世变,又紧扣上句百劫。
秦准血溅桃花扇,
批:秦准应为秦淮。用语过于平直,
可改:东风吹入桃花扇。吹入后又如何呢?留回旋余地,始见开合之法度。
不弃初衷自守真。
批:结句俗套,以未见形象故也。
承接上句可改:染作江南血色春。以言香君之贞烈,人物形象自然饱满、突出。
全诗改后:
李香君
梅骨兰心百劫身,琵琶响处海扬尘。
东风吹入桃花扇,染作江南血色春。
(十四)
咏秋风
瑟瑟生凉意,深居夜气秋。
批:起句见题意。深居不如山居。夜气秋,冗。可改气已秋。
吹黄原上草,催白镜中头。
批:此联意佳。吹黄,露。
可改:黄枯原上草,白换镜中头。句法顿活。
南陌花纷下。東篱菊已稠。
批:此联稍逊。盖花、菊意重,觉凑。
可改:巷口梧初落,篱边菊正稠。上见乡思,下得高致。
龙山有高士,落帽想风流。
批:结句用熟典而不俗。但既云落帽则不必说龙山。
可改:素怀高士兴,落帽想风流。诗结以清逸,神清而韵远。
全诗改后:
瑟瑟生凉意,山居气已秋。
黄枯原上草,白换镜中头。
巷口梧初落,篱边菊正稠。
素怀高士兴,落帽想风流。
(十五)
秋风
爽气西南起,萧萧度水凉。
批:起句得体。
过篱呼靖节,落木感欧阳。
批:用典亦切。
动息青萍泣,来回墨竹伤。
批:对偶虽工,微嫌意隔。
可改:最惜飘蓬客,重怀去国伤。以加重感情色彩,又引起结句杜甫茅屋秋风之叹。
居安虽广厦,恤庶近茅堂。
批:结句有深意,表达尚欠火候,
可改:万间思广厦,茅屋莫轻忘!将老杜之叹与居安思危之主题充份凸显。
全诗改后:
爽气西南起,萧萧度水凉。
过篱呼靖节,落木感欧阳。
最惜飘蓬客,重怀去国伤。
万间思广厦,茅屋莫轻忘!
(十六)
黄河
天际黄河倾,
批:倾,庚韵。首句允许用邻韵,即同部韵。庚与支不同部,故属出韵。
此句可改为:天际黄流泻。也避免了犯题。
奔腾万马驰。
批:此句尚能连接,姑仍之。
半坡源溯史,壶口浪飞诗。
批:此联尚工稳,不必改。
山绿百灵聚,霞红一梦随。
批:此联空泛。亦未突出其气势。
可改:山挟百灵走,云飞千壑随。意势飞动,大声遏云。
千年泽九省,遭劫未能移。
批:结句无大谬,略嫌粘滞,未能宕开意韵。
可改为:禹王何处去?疏凿想当时。拉出大禹治河作侧面描写。既有历史意义又切现实,古有禹王,今日治水、治世者得无思之乎?
全诗改后:
天际黄流泻,奔腾万马驰。
半坡源溯史,壶口浪飞诗。
山挟百灵走,云飞千壑随。
禹王何处去?疏凿想当时。
(十七)
庚子春风
燕子未耽迟,
批:未耽迟费解,
可改:生恐燕归迟。
风来剪柳枝。
批:要与起句衔接,又要点题。
可改:殷勤剪柳丝。枝剪不得,丝则可。殷勤回应起句之生恐。
临晨窗雾起,入夜竹声吹。
批:此二联虽有对仗,但与五六句难以构成关联。考虑到五六句涉及时疫主题,
可改为:莫愁霾雾锁,犹赖暮朝吹。通过吹霾散雾,切合风之特性,又引出时疫主题。更进一步突出了春风之有情,能苏民困。
户闭心虽闷,城深意更悲。
批:颈联较佳,但户闭句稍俗。
可与上联衔接改为:户掩花同病。
芳洲春渐绿,妙手岂知谁?
批:结句较佳,但妙手一语突然而来,略失浑成。
可改:来往岂无期。与芳洲句融合无痕。
全诗改后:
庚子春风
为恐燕归迟,殷勤剪柳丝。
莫愁霾雾锁,犹赖暮朝吹。
户掩花同病,城深意更悲。
芳洲春渐绿,来往岂无期。
导师简介:
苏俊,甲寅年生。广东高州市人。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评论部主任。
本期编辑:谭伟媛
招生启事详见以下链接:
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诗词高研班第三期招生启
导师专辑详见以下链接:
中楹對聯研究院詩詞高研班三期導師蘇俊專輯
中楹對聯研究院詩詞高研班三期導師黃祥壽專輯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年第十期
每周试玉()|嘉宾
盘点
年(7-9)月专辑目录
首届诗词有奖活动完美结束(朗诵视频纪念版)
“人间要好诗”第二届诗词大赛结果公示
李树喜:“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代序
“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颁奖典礼现场视频完整版
《小楼听雨诗刊》庚子新春大拜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