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厚度,不仅仅有清风明月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一直是喜欢静气的一个人,也喜欢有静气的诗词、有静气的书画。

闲逸萧疏的王维,在他的山水诗歌里,在泉成珠、着壁成绘。孤高峻洁的韦应物,在他的山水田园里,高雅闲淡、简静自然。遇景入咏的孟浩然,在他的山水行旅里,风味天然、韵味醇厚。

清新婉丽的晏几道,可以惆怅忆着心字罗衣的小萍,寻着旧日的谢桥。文丽思深的秦少游,徘徊在轻烟小楼里,数飞红万点,纤云弄巧,看自在飞花与无边丝雨。弱柳扶风的李清照,守着满地黄花,为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而叹惋。

文徵明的小楷,无论是《琴赋》、《草堂十志》,还是《千字文》,都是淡雅秀丽、逸气稜稜。董其昌的行书,无论是《岳阳楼记》、《东方朔答客难》,还是《月赋》,古雅平和、尽得奇妙。

张旭的草书,无论是《草书心经》、《古诗四帖》,还是《肚疼贴》,都是直抒胸臆,一泻千里。赵佶的《梅花绣眼图》、《芙蓉锦鸡图》、《五色鹦鹉图》;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蕉林酌酒图》、《宣文君授经图》;这些名家的山水,花鸟,人物,画面无不疏朗自在、意境无不深远清幽。

喜欢李煜的词,喜欢赵佶的书画,也喜欢左手江山,右手艺术的朱瞻基,成为一代皇帝艺术家的楷模,引领一代艺术风潮,需要的是魄力,需要的是智慧,需要的是博学,需要的是才华,需要的是情怀,需要的是境界。

尤其喜欢尹秉绶的隶书,喜欢它的古雅,喜欢它的风华,看到它在宣纸上的黑白世界里跳跃与炫舞,心会顿生愉悦之感,也会生出种种感悟,种种联想,种种味道,我想,这就是书艺的意境,是心与手,法与意,形与神的完美统一。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特别喜欢倪瓒的画,他的《松林亭子图》、《渔庄秋霁图》、《容膝斋图》等,那一种只有孤山,瘦水,枯树,空亭的寂寞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我,画中,却有他对生命的叩问,有他对生命的解读,有他对生命的顿悟。正如韦应物的诗中所言:“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往深处走,没有比内心深处更宁静的。起舞弄清影。在生命更内在的层次与感动里,有大地的声音,有月光的琴瑟。美,若不言,是花香,是诗香,是画香,是书香.......

正是诗、词、书、画这些个沧浪之水清兮,才使得我们的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精神有飘逸出尘之境界。我们都爱事物背后的苍茫与辽远,那么,让心怀澄澈,让心住广阔,风骨与光芒并在,趋向于灵逸、丰秀、深致、饱满。

美的厚度,不仅仅有清风明月,还有创作者心灵上足以动人的点、线、面。所以,只有我们一直做不忘初心的人和纯良的人,我们的诗作、词作、书作、画作、散文作等文艺作品中,才会有可仰,可雅,可香、可美,可人,可心的书卷气、烟霞气、清逸气、山林气、金石气、庙堂气。

如此作品,便可以灵秀如风过竹林,芳香如春入梅园,远阔如月照四野,读来可如春风入襟,素朴入眼,风致入神,美感入心。

有一些美,需要是到了一定年龄、一定格致、一定情怀、一定境界,方可看得见,方可看得见诗词的高古、书画的高古、摄影的高古、美物的高古,也只有精神上强度、亮度、纬度达到一个明心见性、风华自足的弧线时,才是自己灵魂的建设者、灌溉者、提醒者,天地苍茫,春风化雨,向前走,看见光、美,看见芳草、诗歌、方向、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2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