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处女座自愧不如的洁癖鼻祖,竟是古代

北京中科白癫疯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zuozhen.html

自古非凡的艺术作品背后也一定会有非凡的人生和性格,大多文人墨客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和小癖好,有些看起来甚至会让人觉得奇葩。与黄公望并称为“元四家”的倪瓒异于众人之处则是他誓将洁癖进行到底,以至于这种嗜净成疾不仅融于他的生活也溶入了他的骨血。

倪瓒画像

倪瓒是元末明初时著名的画家,自号云林子,因此常被人称倪云林。倪云林生于地主世家,家境殷实,但自小丧父,一直由长兄抚养长大。其长兄倪昭奎又是当时道教中的上层人物,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倪瓒耳濡目染,逐渐养成了清洁孤傲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又造成了他嗜洁成癖的生活态度。

嗜洁成癖

倪瓒生活中的洁癖在当时绝对算是闻名乡里,即便放在现在也可称得上是无人能及。倪瓒每天穿戴的衣帽必要拂拭数十次,家里的物件也会让奴仆不断擦洗。若遇友人来访,便会在友人离去后派人将其坐卧处洗刷干净。对于自己钟爱的文房四宝,那更是要由两名童子专门负责随时清洗。更有甚者,是院中所养的一棵梧桐树竟也要求早晚揩洗,活生生的一棵树最后竟被洗死,成为一株标本。

有一日朋友造访,在倪瓒家里留宿,倪瓒因害怕朋友将卧室弄脏,一夜起身察看了好几次。忽听客人在房间里咳嗽了一声,竟使得他心意难安以至于一夜未眠。第二天送走朋友之后他立即吩咐仆人在屋外寻找昨夜客人吐的痰。仆人找了一圈到处都没有找到,但他深谙倪瓒的性格,于是随便找了一片烂树叶谎称有痰痕,倪瓒立马捂住鼻子闭上眼睛,让仆人赶紧扔到十里开外的地方去。

我们都知道古代厕所的卫生条件很差,可倪瓒家的厕所却是有名的“香厕”,不仅在那时称得上是别具一格,就是放到现在恐怕都让人感到望尘莫及。倪瓒家的“香厕”上面是用香木搭建的空中楼阁,下面的土坑上铺着一层厚密的白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不仅如此,还要有童子侍立其旁,立即将排泄物处理掉,这样才可秽气全无。

倪瓒疏林图轴

倪瓒有一座清秘阁,里面收藏了他所有的珍物玩好,是他最珍爱的地方,从来不让旁人踏足。有一次倪瓒的母亲病重,他为求葛仙翁出诊不得不用自己最心爱的白马去载葛仙翁。而葛仙翁又素来看不惯倪瓒的洁癖,正值那日大雨,葛仙翁故意让那白马在雨中泥地上践踏,待到家时那白马已经一身泥污,倪瓒看后心疼不已,让人将那匹白马整整刷洗了三日才罢休。而后来葛仙翁又提议要去倪瓒的清秘阁参观,为了母亲倪瓒只得忍痛答应。葛仙翁在清秘阁中乱翻一气,搅得秽气满屋。倪瓒后来痛心地对母亲说“儿欲母速起故忍之耳,儿疾虽死不愿其医矣”。从那以后,倪瓒再未踏入那清秘阁半步。

外洁内清

看了这些你可能会觉得倪瓒的洁癖已经到达一种病入膏肓的地步,因为家境优越才能让他这么折腾。但其实倪云林真正脱俗之处却是在于他对洁净的喜爱与追求绝不仅仅体现在生活形式上,更是体现在他清正孤傲的性格上。

元朝末年,战乱频起,张士诚带领农民起义军攻城略地,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开始自称“吴王”。有一次,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派人带着画绢和钱去向倪瓒求画,倪瓒当即怒曰:“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遂撕绢退钱。倪瓒对张士诚军的做派和自称为王的行为感到厌恶,故不愿为他们作画。却不料后有一日太湖泛舟之时,碰巧遇到了张士信,张士信立即命人将倪瓒痛打一顿,倪瓒忍痛一声不吭。后来有人问他为何不出声,他说“一出声便俗”,可见其清高。但张士信并未就此放过倪瓒,他又将倪瓒关押下狱。狱卒给倪瓒送饭时,倪瓒让他将食盘举高,说是怕狱卒的唾沫飞溅到碗盘中。那狱卒听完大怒,将倪瓒拴在了马桶旁。

为远遁避仕,倪瓒在他的后半生散尽家财与渔樵僧道泛游湖海。即使这样,他也没能逃过朝廷入仕的邀请。明朝建立以后,太祖朱元璋想请倪瓒出仕做官,但倪瓒坚决不应。后来还作诗曰:“只傍清水不染尘。”表明了他清正高洁的秉性和远离朝堂的态度。

气正画清

倪云林对极致洁净的追求自然也被带入了他的艺术作品之中,自成一格。倪云林的画作常被视为逸品的代名词,以致那时盛传“江东人家以有无云林画论清俗”。

倪瓒题自己画的竹子时曾写道:“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由此可见其画作风格以抒意为主,在情在意不在形,这倒颇有五柳先生“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意趣。

倪瓒行书题《幽涧寒松图》

倪瓒的画喜素净、善留白,色调单一,惜墨如金,凡点墨之处必是画龙点睛之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将留白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普通画家的留白只是为了平衡画面的构图,而倪瓒的留白却是融入画中,俨然成为其画作的一部分,他的留白可以是白练如洗的河流也可以是万里无云的天空。画中多见山水树石,这是倪瓒将隐逸真正内化进了自己的心性之中,在他眼中干净得只有天地与大道,故而他画作中超凡绝逸的清气能表现得如此昭然若揭。

一生清正干净到让人觉得遥不可及的倪瓒,在死时的经历却又不得不引人叹惜。关于倪瓒的死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倪瓒拒绝了朱元璋的征召而被明太祖扔进粪池淹死了。一种则说倪瓒晚年患了痢疾,无人照料,以致“秽不可近”,最终病死了。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免不了引人唏嘘,生前如此清高洁净的一个人,死时却不得不与他平生最厌恶的污秽之物同处,那种感觉必是比千刀万剐更让他心痛的。但如果你只看到了倪瓒的洁癖,那你一定没有读懂他,若你看到了他画中的清逸,那你也未必读懂了他,因为即便是死于污秽中的倪云林,依然是最干净的。

文章来源于有听读书投稿,作者:子繇,参考资料:《清秘阁遗稿》;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8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