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画竹和渔夫的元代绘画大师吴镇的艺术和

“元四家”之中,以直破古人千岩万壑、化实为虚的山水画创新的,是吴仲圭(-)创造的“云散天空烟水阔”,充满抗怀鸣高游戏情调的文人山水画——“渔父”渔隐山水。吴镇创造的“云散天空烟水阔”游戏于万物之表的文人山水画,实际上是一种阔远山水。但吴镇的阔远山水与倪瓒的阔远山水截然不同之处,是他的山水以表现“渔父”渔隐、闲云野鹤格调“烟水阔”式的“阔远”山水;而倪瓒的“阔远”山水,是一种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式的“清阔”山水。他们的创造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各有独特的成就。当然,吴仲圭独特的生平与艺术思想是其山水风格形成的基因。

倪瓒在和吴镇的《平林野水图》自题诗时写道:“鸳湖在嘉禾,湖水春浩荡。家住梅花村,梦绕白云乡。弄翰自清逸,歌诗更悠长。缅怀图中人,看云杖桄榔。”倪云林和诗中所谓的“鸳湖”就是吴仲圭的家乡嘉禾(今浙江嘉兴市)的鸳鸯湖。因吴镇性爱梅花之故,在嘉兴自家园子里遍种梅花,自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华、梅沙弥、梅花和尚、梅花庵等。梅花道人爱梅却很少画梅,他最喜欢的是画竹,其诗可证“:结茅山阴溪之曲,最爱轩窗对修竹。四时谡谡动清风,三径萧萧戛寒玉。”“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罅。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他画竹好题,自以为得。有一画竹诗咏“:倚云傍石太纵横,霜节浑无用世情。若有时人间谁笔,橡林一个老书生。”爱竹画竹完全是他超尘拔俗的人格气节的表现,所以吴仲圭把他隐居住所取名为“笑俗陋室”。因其是他隐居之地房屋旁有一棵橡树,高大蔽日如林,故称“橡林”,其隐居屋舍因而得名“橡林精舍”。吴仲圭在“橡林精舍”居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至正四年()他作《嘉禾八景卷》时,款署“书于橡林旧隐”;至正九年()题画竹时,落款“于橡林精舍”。

吴镇最喜欢的是渔夫形象。在中国文学艺术中,渔父不仅是以捕鱼为生的底层劳苦百姓,而且是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的隐逸之士。渔父的隐士形象是经过历代的积淀而建立的,其文化典范源自于《庄子·杂篇·渔父》《楚辞·渔父》两文中的渔父和历史上的姜尚、范蠡、严光。在《庄子·杂篇·渔父》中塑造了一个隐逸山林的有道者的渔父形象,《楚辞·渔父》则从屈原和渔父的问答中赋予渔父淡泊磊落、萧散自得的思想性情。据史书记载,春秋时姜尚垂钓于渭滨,遇周文王而仕(《吕氏春秋·谨听》);越国范蠡助越王灭吴,后隐姓埋名,泛舟五湖(《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东汉严光以士固有志,不为利禄所动,终生钓隐于浙江桐庐(《后汉书·严光传》)……无论是从隐到仕,还是从仕到隐,抑或终身不仕,其渔父形象都是与世无争、明哲保身、逍遥人生的,以此达到心灵的安适。经过历代文人的咏唱和民间传说的敷演,渔父逐渐成为中国隐士的典型形象之一。

吴镇在题画山水诗中对渔父生活环境的经营大体是,先把丰富的自然元素勾画出来:山水、芳丛、苍壁、林鸟、秋云、古石、猿啼等等。中间穿插渔父归来的视角,终章多会点染夕照、村墟、炊烟等田园景致。如《王晋卿万石。吟翁自拘拘,行人走役役。归舟向东去,炊烟上空灭。前村未掩门,不知日将夕。”

诗整体构图阔远,画面丰富,山环水曲,弯径平岗,茂林清溪,平湖野钓,间有夕照下的村墟烟袅,笔触清明顺畅,平淡天真。吴镇巧妙地把渔父穿插在诗词的字里行间,形象是清淡的,写意的,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深刻的。结合吴镇多首诗词,我们又能从清淡写意的渔父形象中,发现其神情的丰富、动作的多样:长啸、悠游、闲话、行吟、沉醉、登台、高卧、渔唱、樵歌、耕种、凝望、吹箫、杖黎扶鹤、荡舟于水上等等,每每给人一种独与天地往来的散淡和红尘之外的超然。壑秋云》:“众山互回绕,芳丛满苍壁。墅猿啼树红,林鸟巢筠碧。云来拥翠鬟,泉泻激古。”

总之,元代文人的隐逸是一种对社会的整体性退避,而吴镇在这整体性之外,早早地归入了湖山,避开了世事的纷乱。他习惯把自身化为渔父,拨轻舟荡漾云水之间。吴镇在每一首诗词里,都从回绕的众山深处,一路迤逦而来,如一叶随风,飘过村墟茅舍,在日之夕矣时分,瞭到山里人家的炊烟升起。这时,他回到了家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41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