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逸 >> 清逸发展 >> 百泉湖678李

百泉湖678李

白癜风饮食注意事项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1203/4737619.html

百泉湖游记

李田顺李立

听说百泉湖里泉眼喷水了,我心情特别激动。年10月2日,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我从老家辉县南关出发,又一次游览了魂牵梦绕的百泉。

我曾走了全国不少地方,见过不少好山好水,比较起来,水之清,山之媚,文化渊源之流长还是百泉湖最好。如果把“博大精深”这个词掰成两半,西湖可称为“博大”,百泉湖可称为“精深”。无百泉,世上就少了个博大精深的完美注解。

百泉湖位于太行山支脉苏门山下,开凿于商代,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它面积3.5万平方米,人为垒砌成长方形状,水深平均1.3米左右,海拔米高的苏门山顶峰正对湖面,山脚离湖十几步远,形成“水抱山环别有天”之壮观。

百泉湖清澈见底,漫湖碧透。湖内数百上千的泉眼,经过石灰岩的过滤,珍珠般地崛地喷发,这尤以靠湖北岸的水域为甚。上午10时许,微风拂面光线柔和,气运充盈,垂柳婆娑,湖水清澈透明,在亭台、庙宇、高山的俯视下几个大泉眼一部分从喷玉亭、涌金亭满溢喷射,一部分在湖中欢悦沸腾,就像煮开了锅似的上下翻滚,咕咚咕咚发出声响。远看就是一团团爆发出来的湖中雪浪,就是一缕缕涌出来的玉之精英。转瞬间喷花四射,生雾觅连。雾蒙蒙,花蒙蒙,水蒙蒙……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争奇斗艳,使整个湖滨都灵动起来了。顿感置身于美妙的交响乐中,来到了弦琴高奏的中心,此情此景有宋人建造的涌金亭中碑刻为记。

顺着北岸一百多米的石砌岸栏移步东岸向南行进二十米左右,到了三石岩。它濒临东岸由三块高低不一的石块突出水面形成,貌似小岛一样,位处东岸北头向南拐弯处,面对喷泉的喧嚣与涌金亭遥相呼应。当地人说下面压有一口大泉眼,无人能打开,若打开就会水漫辉县城。为防洪水,至今县城还有大闸口小闸口这样的街名。传说观世音菩萨看到大水成灾,急发三片莲花羽化成石,压住了源泉,解了水围县城之急。

夺人视野的湖心亭,令你沿三石岩方向朝西向南看:拱桥板桥亭台楼阁,高拱如虹,平卧似龙,互相勾连,漫入奇景。突然,从正西方向缓缓游来一群大鲤鱼,其倒影陨落湖底疑似腾空湖中,领航守尾,拱卫居中,主次有序,波澜不惊,俨然是一列空中舰队似的。一孩童持硬币对准鱼群使劲抛去,却落入岸边水中湖底。低头望去,一元硬币在壹米多深水中折叠生辉,清晰可见。

正在看硬币的孩童,指着水底一圈圈摇摇晃晃冒上来的水珠惊呼:“泉,泉,泉”,有人脱口而出:“冒出珍珠颗颗圆。”我问“莫非你是苏学士?”答曰“然,然,然。”

我们复原了一千多年前苏东坡游百泉的场景,相对哈哈大笑。

现在百泉湖底成百上千的小喷泉只依稀可见,这缘于湖水干枯时期,为防漏水把湖底硬化干封的缘故。即便如此也没影响观感。有新乡诗人张进芝的七绝诗百泉为证:

水别苏门三秩闲,复来又现碧珠颜。

飞花涌动千重浪,接踵游人醉意还。

看来这并没有妨碍百泉的风水和美颜。

百泉湖景色好的原因首先是水清,清则见底,呈立体状水体。一般湖水混沌看不清底,是平面的,平面和立体受到扰动后的状态不一样,立体状态下的平湖秋月更好看。乾隆帝也青睐这里的清水美景,游百泉回京后就把建设中的皇家游园起名“清漪园”。其次是多个大泉眼涌动,动则活,活则灵。再则是依山近,“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山水的美景就是在亭台、楼阁、长桥、红墙、杨柳的伴同下,随四季交替,动静交错,明暗配合中展开的。

告别三石岩往南走50米到了放鱼亭,它离岸约2米

由石板桥同岸相连,与南面的钓鱼亭遥遥相望。钓放平衡佛心慰安。此时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群玉的放鱼诗: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銛钩。

千百年来,李群玉这放鱼诗的画外音,素不知挽救了多少贪腐!

转头向路东看有幢院落,高墙壁垒,庄重肃严。里面就是乾隆皇帝年9月居住过的翠花行宫。百泉湖的石岸围栏、石板桥就是为迎接乾隆皇帝前来而修建的,至今浩荡皇恩还在紫气升腾。目前行宫正在修缮,待字闺中,无法一睹芳容,使人小有遗憾。考究历史该处有不小来头。

在未作行宫前,这里是大名鼎鼎的百泉书院。它始建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又有改进恢复。其主要功能是传授程朱理学。从这里走出的人物有宋邵雍、元姚枢、清孙奇峰等,他们都是倾毕生精力上下求索的学问大家,在这里著书立说,收徒讲学,誉震朝野,影响甚大。名人权臣常来学术交流,讲学论道如宋有程颢、程颐、朱熹、司马光等,元有许衡、窦默等。名人云集,高朋满座,形成百泉文化圈。影响着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人心走向,他们自己或隐于市或隐于朝,保持着知识分子的个性和情操。很多朝廷重臣皆出于百泉书院门下,见证了百泉书院的成功和

辉煌。后人评价其立院之根,处事之本,讲学之道,育人

之术都有其伟大和神奇之处。百泉书院的文化应该是东方文化的瑰宝了吧?目前东西方文化在进行着较为激烈地较量,中国人依据国力,沉着应战,见招拆招的智慧,无不凝聚着东方文化的魅力。

我自豪:淘书院文化献东方文明,掬一湖清水送沧海调色。请问哪家湖文化有如此厚重、清澈?

告别钓鱼亭往南走多米到了课桑亭,它不靠山不依水,建在离湖10多米远的一土堆上,后来用青石围圈。原来这土堆是当年潘江知县授课教种桑树的地方,历史的脚步停留在年。国运维艰,“二宫垂帘,亲王仪政”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华北地区连续四年遭到千年一遇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国库空虚,官员贪腐,有些地方出现人吃人的事情。因赈灾不力,河南巡抚李庆翔被撤职查办,朝廷派吏部侍郎项城人袁保恒带堂侄袁世凯到河南帮办赈灾,一路见惨状泪如雨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县太爷自拿俸禄,购桑树苗数千株发民种植自救。在小农经济社会这可能是个最好的办法。

桑树浑身是宝,但不好种难管理,教授技术很为必要。知县面对大灾,不怨天尤人、不坐毙等待,身教言传,亲民勤政是个好官。此事必录县志又自建此亭,看似张扬,实为清流。一般,敢与牡丹合影的女子必有骄人的姿色,敢与清水互映建亭的人自甘清廉高洁。

旁边就是下马亭,它是一座单檐平脊四角亭,黛瓦扣顶彩木担檐,亭角高啄,典雅清逸。因在路中间,这是个串堂亭,供人小憩观景。到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先贤尊重。

下马亭位于南岸东面向西拐角处,它离湖有两米远,是观景的好位置。此前入西门到北岸后,顺东岸南下已走出长方形的7字形,一步一景地浏览过来,看到的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景点,到此才面对苏门平视清湖全景。似揭开面纱,温柔扑面而来。天光云影,湖光山色,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啊,好一副醉人的水墨山水画!雄壮啊苏门山!你碧绿亭装,碑廊石坊汇千年文化积淀,逶迤千里来会你的新娘。郎才女貌,山收水之情,水受山之趣,展示非凡,相得益彰。清澈啊百泉湖,你冰清玉洁,激情荡漾,眉翠含颦,靥红展笑,风书湖面文,洋洋洒洒,写不尽对苏门山的爱。泉涌万卷书,句句隽永,咏不完对苏门山的情。我作为旁观者在欣赏这旷世难见的山水之恋,浓浓的美感油然而生,心里不尽涌出“轻轻的我来了”。

正在陶醉欣赏,妹妹喊我去游廊桥拍照。游廊桥亦称牛郎桥,在南岸中间也是观景的好位置。桥本无顶,加了顶就是廊桥。加了个顶的桥充满了人文情怀,游人可遮阳避雨,可佇足小憩,暂缓腿脚的劳苦。廊桥顶部由三个亭顶组成,为美观取中间高两边低,对称平衡,檐牙互连,分立宝顶,亭亭玉立,如歌似画,配之湖水流过桥下几个闸门时的“哗哗”声,给人一种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留的美感。桥有坝的功能,它挡着湖水不能随意排放。古人将湖水在此分拨三个渠道作为出口,下设东西南三个闸门。东支渠浇灌着城东南广大区域,西支渠控制着西南到八盘磨,水竹村,北云门一线的大河,河流流经之处稻谷飘香,富庶一方。南支渠直接排入百泉二湖。最终,三渠归一奔卫入淇汇入大海,完成它不做画饼造福百姓的使命。

向西走折北行,进入云桥,这是座清代六孔桥,略显弓型,长卧水面,桥头竖一云石刻有“云耶,石耶,来从何处,止汝于此,且莫飞去。”这是建桥时意外得到的天赐之物,物华天宝,灵光射牛斗之星,自然有“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之说。哦,我是借助蛟龙腾云驾雾来到了清晖阁前。乘蛟龙入阁,这是何等吉祥!

清晖阁建于元代,兴于明清,房三间高两层,上下六根粗壮的木柱支撑。彩瓦盖顶,戗脊挑檐,回廊行走,花窗潋滟,颇为壮观。前场后院青砖铺地,各有篮球场大小,周围绿柳婆娑古柏参天。后院东北角有一出口,通过板桥与飞虹桥相连,可直达湖心亭和东岸。站在后院围栏边,湖光山色尽收眼前。

道光巡抚杨国楨和民国总统徐世昌题写的大匾悬于阁前,名士张斐然的对联警觉后人。

远眺清晖阁:抱涌泉,迎蛟龙,衔飞虹,廊腰缦回宛在水中坻,仙气升腾。

这样写,不知把杨巡抚滑知县的精心布局和良苦用心说清楚了没有?

清晖阁建好修成后不知有多少达官显贵,社会名流,书院学子,来这里借山水风月之灵,寄豪情壮志高远?来者应接不暇,又建传达室曰“传(船)房”预约接待。

对面苏门山上的啸台是晋人孙登的隐居地。与阮籍的一次啸式对话成为千古绝唱,惊叹后人。效仿古人,抱膝坐于啸台之上,西望则太行如屏,东顾则韭山巍峨,俯视则一泓碧水,翠柳飘摇,山色空蒙。啊!天地为我苍茫。

旁边的饿夫墓是明朝人彭了凡耻食清粟绝食而亡的一个例证,这与同期的侯方域投靠清庭形成鲜明对照。

山中碑廊有吴道子唐寅苏轼郑板桥等留下的多块墨宝。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解放后,辉县政府投巨资对百泉湖进行了扩建维修,使它更加美丽漂亮,发挥着人文教育的社会功能。

百泉湖是一座艺术宝库,她启迪人的智慧点燃人的灵感,好好品味受益无穷。

注:一秩十年

年10月23日于洛阳石化

该文在审阅过程得到有关老师的指点,在此表示感谢。文中插图均是好友苏国伟拍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4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