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整理

北京治皮炎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9052592.html

宋代文学一、白体:[/名词](1)宋初出现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王禹偁、李昉、徐铉。(2)学习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3)多反映官场的应酬、消遣,浅近刻露、圆熟平易。二、西昆体[西昆体诗歌的主要特色-/简答;、考期名词](1)是宋初影响很大的文学流派。(2)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诗人杨亿、钱惟演、刘筠。(3)特色:讲究修辞,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学习李商隐,风格典丽。(4)西昆诗派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宋代的江西诗派。三、晚唐体:[名词](1)宋初诗歌流派。

(2)诗歌代表:林逋。

(3)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以清逸隐幽为旨趣。四、简述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1)风格平易流畅,委曲婉转。(2)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富有情感。(3)含蓄蕴藉而又平易自然,富于诗味。五、简述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1)记叙文是苏轼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部分,包括碑传文、叙记文及文赋等,而以山水游记和亭台堂阁记为代表。(2)山水游记记叙、描写、议论并重,其中议论往往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3)苏轼的记叙文多为文学性散文,诗情画意,触处皆是;覃思妙理,一出自然。议论文写作特点:议论文多纵横捭阖,气势充沛,雄辩恣肆。议论透辟而又通俗明晓,深入浅出而又文采斐然。六、试论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1)以文为诗,运用博喻。如《百步洪二首》其一。(2)有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出色的文字表现力,有才气。[以文字为诗](3)以才学为诗,好议论、使事用典。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4)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且风格多样。其七绝吐语清丽精美;七古气格雄健豪放。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七、试论苏轼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艺术风格(1)苏轼词反映宽广的生活内容,“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有咏史怀古,悼亡怀人,登临送别,田园风光,咏物等。

(2)苏轼豪放旷达词风的出现,打破了花间以来为应歌合乐而形成的独重女音,男子而作闺音的传统定式,而代之以表现抒发士大夫情志的创作心理,风格上也打破了专以婉丽柔媚为美之局限,转变为具有多样化的审美风格。苏轼的词气象宏大,风格豪放旷达、雄健清刚。

总结创作:“以诗为词”,以诗的品格改造传统本色的词体,以诗的精神提高词的品味;士大夫的气质性格。把词与诗看成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有意识地以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法入词,突破音乐对词的束缚,将词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体诗,使词的面貌为之一变。八、试论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黄庭坚山谷体诗的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求雅脱俗。其艺术特点有三:(1)喜欢用拗句。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强调“无一字无来处”,以学问为诗,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3)风格生新瘦硬,兼有自然晓畅的一面。好奇尚硬,造语洗尽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同时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江西诗派:(1)以黄庭坚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2)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3)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九、试论柳永对词体的贡献。(1)柳永在词史上以创作慢词而著称,完善了慢词的体制和表现手法。柳永的慢词在表现手法上适应下层市民俗众的接受习惯,叙事写情直观浅露,不求含蓄蕴藉,不为比喻联想,“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在章法上,柳永词更注重叙事完整,描写细腻的效果。柳永作慢词用铺叙手法,无论叙事、写景或是抒情,层层铺叙,层层递增,情感表达尽露无余,不求余韵。(2)语言通俗:①词中采用市井方言俗语;②词中常用第一人称代言,模拟人物声口语气。(3)运用韵脚、四声等变化达到奇特刺激的效果,以此来吸引和感染受众。柳永词中韵脚忽疏忽密,变化多端。运用四声阴阳、去声、入声字、去上连用、句中用韵以及双声、叠韵,使人感到音节极其洪亮。十、试论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1)擅长写羁旅行役。(2)章法结构富有特色:①在词的结构上颇具匠心,章法布局开阖回旋,既有柳词叙事容量和感情力度,又避免了直露无余。这种开阖有致的章法,使周邦彦的词显示出感情的浑厚和表达的蕴藉,从而展现出深受文人推崇的沉郁顿挫的境界。②章法布局上常使用不同感情的相互衬托的手法。③以景结尾。(3)语言典雅,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音律精严,其词和婉动听而又激越响亮。(4)既具有词体的声情本色,又有文人雅士所认同的诗性气质。试论周邦彦词在章法结构方面的特点。(1)在词的结构上颇具匠心,章法布局开阖回旋,既有柳词叙事容量和感情力度,又避免了直露无余。这种开阖有致的章法,使周邦彦的词显示出感情的浑厚和表达的蕴藉,从而展现出深受文人推崇的沉郁顿挫的境界。(2)章法布局上常使用不同感情的相互衬托的手法。如《满庭芳》,词中乐情与哀情相互衬托,情感跌宕起伏,具有含蓄蕴藉的效果。(3)以景结尾。如《浪淘沙慢》,结句融情入景,以景语结,给人以幽咽不尽的感受。十一、李清照“易安体”词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李清照的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1)她的词语言清新淡雅又通俗易晓;

(2)李清照的词常用通俗浅近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自然流畅,清新宜人;

(3)词中善用寻常口语,既能曲达情思,又巧合音律;(4)李清照精于音律,善于将语言变化与声情、词情相结合,达到表现情感的艺术极致。十二、试论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1)辛弃疾的婉约词柔中带刚。如《祝英台近》[晚春],此词写怨女伤春,为传统的相思离别的题材,后人评为“风流妩媚"。然细味此词,于词体“本色”的婉媚中又透出刚毅之气,这是辛词所特有的的风格。(2)喜议论,以论为词。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写于镇江知府任上,举历史经验教训为即将北伐的将领鼓气献言。上片列举三国孙权、东晋刘裕,描写其英雄业绩的同时,巳含赞许之意。下片以南朝宋文帝的教训告诫不可轻敌冒进。全词以议论为旨,又饱含感情。(3)喜用典,用典广泛。如《西江月》[遣兴],全篇以文为词,用散文句法,却仍合词律;前、后两结句均用典故,随意点化。当然,用典过多不免有“掉书袋”之感。辛派词人(1)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词人,词作抒发爱国感情,风格豪放激切。(2)主要作家有张元幹、张孝祥、陈亮、刘过等。十三、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陆游的诗歌诸体皆备,不论古体诗,还是律诗、绝句,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艺术风格多样。(1)古体诗风格悲壮,或沉痛地表达了沦陷区人民渴望收复的愿望,或斥责主和派的大臣们出卖祖国土地的行径,或控诉投降派排斥抗战将领、贻误国事的罪恶勾当,或抒发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失地的夙愿。如《关山月》。(2)律诗颇多悲愤之作,陆游有意学杜诗的精练流丽和跌宕雄浑,表现阔大和沉雄的情感,神完气厚。如《病起书怀》,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感人至深。七律自然圆转而对仗工稳,有“古今律诗第一”之誉。(3)绝句风格清淡秀逸,许多日常习遇之事,处处常见之景,一经他的描写和歌咏,无不呈现出新鲜的诗意。如《秋思》。十四、试论白石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在词史上的贡献。(1)白石词风格“清空”、“骚雅”。(2)白石词意境清幽空灵。(3)虚字的使用是构成清空风格的重要手法。(4)白石词以健笔写柔情,褪尽铅华,更见清刚。(5)白石词音律精严,以雅乐注入词体,为清雅词风提供了基础。(6)白石词的清雅词风于婉丽、豪放之外别立一宗,并蔚然成派,丰富了词体风格的内涵。十五、试论《梦窗词》的艺术特点。吴文英词风格超逸沉博、浓艳密丽。(1)前人论词多批评其晦涩难懂。讲究用典与用字,形成雅丽风格。如《齐天乐》。(2)章法结构也十分独特。往往使用时间与空间交错杂糅叙述方式,与其亦真亦幻的内容相适应。如《莺啼序》。(3)语言很有特点。经常运用一些冷僻、怪异的字词,造成特别的效果。如《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十六、永嘉四灵(1)南宋后期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2)作诗专攻五律,多咏景物,诗风平淡简远。简述“永嘉四灵”诗歌的艺术特点。(1)取法贾岛、姚合的苦吟诗风。

(2)专为格律诗,意平语诡,因刻画太甚而流于纤仄,也有自然清新的作品。(3)诗中不用典故,诗风冲淡平和。十七、江湖诗派(1)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诗集》而得名。(2)多效“四灵”之体,崇尚晚唐的清巧之思,反对江西派的“资书以为诗”,以不用事为贵。(3)代表诗人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辽金元文学一、金代文学1.国朝文派(1)金代后期的诗文作家群,形成了有别于宋的独特风格。(2)其代表作家有蔡珪、党怀英、赵秉文、王庭筠。2.“借才异代”(1)金初文坛的作家,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由辽入金的文臣,如韩昉等;二是由宋入金的文士,如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等。活跃于金初文坛的是由宋入金的文士。(2)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称这种现象为“借才异代”,此说揭示出了金初文学的起因及性质。3.简述金代“国朝文派”重要作家的诗歌风格。(1)蔡珪:诗中常流露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但他又时常展现出豪杰之气。开创了与前期诗人不同的北国雄健诗风。(2)党怀英:其诗精细工整,古朴自然,如《奉使行高邮道中》。(3)王庭筠:其诗学苏、黄,却没有险怪艰涩之病。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工险韵。其诗多写景咏怀之作,清新秀丽。如《河阴道中》。(4)赵秉文:其诗学李、杜、苏、黄。诗歌创作强调“师古”,但又提倡风格的多样化。七言长诗气势奔放,不拘一格,律诗壮丽,五言古诗则真淳简淡,冲和清远。二、元好问1.元好问:是金元时期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大家;在诗、文、词、文学批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2.《论诗三十首》:(1)是金代元好问作。(2)论诗以风雅为宗,推崇自然、标举清刚雄健等。(3)以风雅为宗,要求诗歌回归“正体”,通过细评汉魏以下诗人,明辨诗史正伪清浊。论诗推崇自然,标举清刚雄健。在对唐宋诗的评价中,推尊李、杜,对宋黄庭坚特别是金代效法黄庭坚诗而形成的弊端,有所批评。3.元好问创作的特点(1)诗歌风格:沉挚悲凉,[七言律诗]伤乱诗:接响杜甫的沉郁顿挫;伤乱诗风格-苍凉沉郁和骨力苍劲。(2)诗:诸体兼善,七律与七绝成就最为突出。晚年所写咏物诗、山水诗、题画诗也有相当高的成就。(3)词:以豪放为主,融汇婉约情词的韵致,形成清雄顿挫而深婉明丽的成熟风格。(4)文:取法欧苏,纡徐委备,平易之中又极有情致。三、《西厢记诸宫调》1.诸宫调[名词;多选]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由于是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杂以说白,表演长篇故事,因而称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2.《西厢记诸宫调》[名词]

《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根据唐传奇小说《莺莺传》进行再创作。作者金代董解元。3.《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的改作及艺术特点:(1)董解元对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故事情节内容作了创造性的改造。(2)改动:将“始乱终弃”的悲剧结局,改为崔、张二人私奔出走“美满团圆”的结局。思想摒弃原作中表现的“女人是祸水”的道德说教;使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发生根本变化。(3)艺术上,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构成五万余言的鸿篇巨制。曲词优美。曲词特点:“精工巧丽,备极才情,而字字本色”三、元代前期杂剧[前期杂剧中心:大都;后期杂剧中心:杭州]1.白朴《梧桐雨》:(1)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长恨歌》。作者白朴。(2)主要表现了安史之乱后唐明皇的孤寂落寞、哀伤幻灭之感。唐明皇形象:把帝王宴乐生活的豪华奢侈、纸醉金迷,渲染得淋漓尽致;写出他孤独寂寞时的悔恨和哀怨。(3)王国维说该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简述白朴杂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1)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2)极富情感冲击力,沉雄悲壮,创造悲凉意境。2.马致远《汉宫秋》(1)马致远杂剧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著名的历史剧之一。剧写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事。(2)历史故事是为其情绪的抒写服务的,剧中表现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浓郁的民族情绪。(3)马致远对史事进行了改造和虚构,改成胡强汉弱。简述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创作特色。(1)马致远以写神仙道化剧著称,他的神仙道化剧以劝人出家归隐、寻找脱离红尘的世外仙境为主旨,具有比较浓厚的佛道虚无避世的思想倾向,故又可称为佛道隐士剧或度脱剧。(2)以马致远剧作为代表的元代神仙道化剧,剧中神仙,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而是人间的隐士。如《黄粱梦》、《陈抟高卧》等代表作。四、元代后期杂剧1.元后期的主要杂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2)宫天挺,代表作《范张鸡黍》。(3)秦简夫,代表作《东堂老》。(4)乔吉,代表作《扬州梦》。郑光祖《倩女离魂》:情节离奇,浪漫色彩。语言笔触细腻/文辞秀美婉转/融化前人诗句入曲/熔铸成优美的意境。宫天挺《范张鸡黍》:范式/张劭/孔嵩/王韬友情及仕途黑暗;道德批判色彩鲜明/歌颂人间友情/抨击仕途的黑暗。乔吉《两世姻缘》:悲喜连缀,贯通一体,最动情处在第二折,其中写玉箫思念韦皋的曲词既优美又极有感染力。秦简夫《东堂老》:对商人和商业的肯定,儒家伦理观念对商人职业道德的影响。不以情节、词采取胜,词语本色。五、关汉卿1.简述关汉卿杂剧创作概况。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他一生写了六十多种杂剧。关汉卿的作品,就内容说可分三类:(1)公案剧:揭露社会政治黑暗,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绯衣梦》等。(2)妇女生活剧:描写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的坚强、勇敢和机智,带有喜剧色彩,如《救风尘》《谢天香》《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等。(3)历史剧:歌颂历史英雄人物,曲折地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受,其中有三国戏《单刀会》《西蜀梦》,还有《哭存孝》《陈母教子》等。

2.《窦娥冤》(1)关汉卿公案剧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2)作品主旨在于揭示窦娥感天动地的冤屈。3.简述《窦娥冤》悲剧的创作特色。(1)《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尖锐激烈;窦娥的性格刻画得非常鲜明。(2)作品通过窦娥和黑暗社会现实的冲突,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剧命运及其反抗精神。六、王实甫《西厢记》1.《西厢记》(1)元代王实甫杂剧的代表作。(2)剧写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其源于唐传奇《莺莺传》。“王西厢”:(1)元杂剧。(2)王实甫《西厢记》的简称。2.简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1)《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是以老夫人及郑恒为一方,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的冲突;二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2)前者是主线,后者是辅线;两条线索互相制约,交错展开。(3)剧情和体制:打破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体例,5本连演,用21折的篇幅,充分述写崔、张爱情故事。七、元散曲1.散曲的分期与主要风格:1)前期:活动中心在大都,是散曲兴盛时期。以豪放为主流,但清丽之作也有重要地位。2)后期:活动中心移至杭州。以清丽为主,豪放为辅。2.前期散曲作家作品(1)关汉卿:豪爽老辣,自画像式自赞自嘲的作品-《一枝花·不伏老》,“铜豌豆”。(2)王和卿:“滑稽挑达”的性格,《醉中天·咏大蝴蝶》,《拨不断·大鱼》。(3)马致远:《东篱乐府》,“曲状元”,多写隐居生活,豪放派的代表,《天净沙》[秋思]。3.后期散曲作家作品(1)张养浩:质朴豪放,讽刺社会官场,赞美田园生活,咏史怀古,以诗入曲,《潼关怀古》。(2)乔吉:清丽雅正-宗师,注重字句的锤炼与音乐的和美,内容多表现厌世情绪。(3)张可久:《小山乐府》,注重形式格律,喜欢雕琢字句,追求诗词般的典雅,由俗返雅的趋势。八、宋元南戏与话本1.南戏(1)南戏:1)南戏也称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所谓南曲,是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的。2)南戏早期的中心在浙江温州一带,被称作温州杂剧。温州唐代为永嘉郡,又称永嘉杂剧。(2)南戏四大传奇:1)《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人称“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又称四大传奇。2)《荆钗记》:“以情节关目胜”,情节结构精巧,戏剧性强。“情文相生,最不易及”。3)《白兔记》:富有民间文学的特色,质朴通俗。“词极古质,味亦恬然,古色可挹”。4)《拜月亭记》:误会巧合的手法,关目奇巧而颇见匠心,李卓吾评“首似散漫,终致奇绝”。5)《杀狗记》:曲文俚俗,明白如话,但艺术上比较粗率。6)共同特点:通俗易懂,多偏向于家庭伦理道德教化(提倡风化、宣扬孝贤)。

2.宋元话本(1)话本:1)话本,是古代“说话人”说话的底本。2)说话是古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专称,相当于后来的说书。起于唐代,兴盛于宋,元代继续流行。3)最初话本只是说话人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不是供人阅读的。后经过文人的加工整理,刊刻印行,成为可供阅读的小说。4)讲史家的一般称为“平话”,小说家的话本则多称作“小说”。5)鲁迅说“讲史之体,在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辞。小说之体,在说一故事而立有结局”。(2)话本小说的特点:1)内容分类:烟粉类、灵怪类、传奇类、公案类。2)体制形式因结合市民听众的需要而形成,结构一般由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和篇尾组成。3)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连贯叙述,故事性强;有意制造悬念和巧合,情节曲折符合市民心理。4)使用白话,便于大众理解,篇首或篇尾多采用诗词。(3)平话:1)元代的讲史话本多标名为“平话”;“平”还有评论之意,说话人讲述历史故事时往往加以评说;2)平话大多根据各种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4)讲史话本的艺术特点:1)大多根据各种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浅显的文言和白话并用;穿插诗词,把庞大复杂的历史事件编成情节连贯的长篇故事。2)关目曲折生动,文词质朴,具有提纲性质。只交代大概情节,不做过细的描写,便于登台献艺。九、高明《琵琶记》1.简述高明《琵琶记》的艺术特色。(1)主要塑造了赵五娘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体现出中国妇女吃苦耐劳、淳朴善良等传统美德。(2)采用“苦乐相错”(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3)曲辞也颇富表现力。2.简述《琵琶记》的戏剧结构特点。(1)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2)脉络清晰而富于变化;强烈的贫富对比,也使观众把同情集中到赵五娘身上。十、元代诗文1.元诗四大家:(1)元代中期诗人。(2)包括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2.“铁崖体”(1)元末杨维桢诗,号“铁崖体”。(2)倡导古乐府,变一时靡弱诗风。3.虞集:①五言古诗学汉魏晋,在汉魏诗的古朴中融入了儒雅。②七言古诗主要受唐诗影响,总体说儒雅风流,风格以清朗、疏放、飘逸、清扬为主,时露奇气。③七言律诗的成就反映了元代七言律诗的成就。④散文:各体文章中,序、记、题跋、碑铭传状几类写得较好。⑤主张宗唐得古。⑥虞集论文主张“理以命气”,论诗追求“至清至和”。

明代文学一、《三国演义》

1.试述《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1)《三国演义》依据史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百余年的历史,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时期政治、军事、外交斗争,表现了“明君贤臣”的政治理想和儒家伦理道德观念。(2)小说继承了宋代以来以蜀汉为正统的看法,表现出强烈的“尊刘贬曹”的倾向。通过对曹操的残暴奸诈、刘备的宽厚仁爱的描写,表现出对“仁政”、“明君贤相”社会图景的向往。(3)小说强调了“义”的道德价值,始终以“义”作为描写和衡量人物的重要标准,尤其是通过关羽形象的塑造和行为描写,表现了“义”不可违的道德原则。这种“义”在本质上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以德相报、互相帮助,与民间流行的道德观念也是息息相通的。(4)小说全面展示了汉晋之间政治、军事斗争的广阔性和复杂性,还展示出政治/军事斗争中复杂人性的种种表现。2.结合具体形象,论述《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方面的成就。(1)《三国演义》善于在情节的展开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许多人物给人印象深刻,富有艺术生命力。(2)小说善于运用层层皴染的手法,在反复出现的不同事件中强化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比如写曹操的残忍,接连写其梦中杀人、杀吕伯奢全家、杀仓官王垕、杀自认出门救火的数百人。(3)小说还善于运用传奇色彩极浓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塑造人物。如张飞在长坂坡大喝三声、关羽“温酒斩华雄”等。(4)小说还善于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比如写诸葛亮出山,先借司马徽、徐庶之口虚写其非凡的才能,继而写刘、关、张拜访两次而不遇,又通过隆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使诸葛亮尚未出场,已借烘云托月之法,把他的精神气质和人格追求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到刘备的第三次拜访时,又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刘备的宽厚、张飞的莽撞和关羽的沉稳。3.《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1)据史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2)错综复杂的艺术结构,表现出高度成熟的叙事技巧。(3)长于战争描写。四十多次战役,上百个战斗场景,写得各有声色,绝少雷同。(4)善于在情节的展开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5)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以粗笔勾勒而不以细部描画见长,雅俗共赏。二、《水浒传》1.结合具体形象,试述《水浒传》人物描写的特点。小说描写人物的特点:(1)把人物置于引人入胜的情节发展之中。如写武松,安排了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刀光血影、震撼人心的场面;写林冲,则写他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等一连串不幸的遭遇,从而表现出他处处忍让到忍无可忍的性格变化。人物和情节高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符合生活的真实感,避免了人物形象的平板化。相似的情节,也写得各有声势,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在相互映衬中突现人物个性,“犯中求避”,写出了人物的“同而不同”。(2)在塑造人物时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为表现其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而适当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使人物富有传奇色彩。如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花荣射雁、石秀跳楼、武松打虎等。2.《水浒传》的思想内容(1)《水浒传》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2)题名为《忠义水浒传》,突出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强调其“忠义”性质。“忠”是对朝廷、对君主的忠诚;“义”是对朋友、对弱者的义气,二者皆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基础,又融合了下层百姓的愿望和意志;但“义”又往往与强调顺从君权的“忠”的思想相冲突。

(3)展现了“忠义”的思想倾向,也暴露了“忠”“义”作为封建道德难以两全的矛盾。3.简述《水浒传》的语言风格特点。(1)继承和发展了“说话”艺术的语言风格,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2)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将其加工为成熟的书面语言。(3)主要特色是简洁明快、生动含蓄,表现力很强,写人叙事,多用白描,往往几个字便意态毕肖。(4)人物语言个性突出。三、《西游记》1.试述《西游记》的思想内涵。(1)《西游记》完成于明代心学思想流行的时代,作者的思想观念深受心学影响。心学以“求放心”为宗旨,追求把受外物迷惑的放纵不羁之心收回到“良知”。《西游记》的总体构思与这一宗旨相合。(2)小说以孙悟空象征“心猿”,以大闹天宫喻“放心”,以其被压无形山下喻“定心”,以取经成正果喻“修心”。但心学本身存在张扬个性与追求道德完善的内在矛盾,小说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作者预设的理性框架,表现出对自我价值、自我个性的肯定和向往。(3)虽是神魔小说,却多处映射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揭露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统治者与社会黑暗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展示了尘世间人种种情态。2.试述《西游记》的艺术特色。(1)《西游记》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奇幻色彩。小说以奇幻的艺术思维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读来令人精神飞跃,心旷神怡。(2)在艺术表现上,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幽默诙谐的色彩,寓庄于谐。(3)在艺术结构上采用单线发展的结构形式,除孙悟空作为主角贯穿全书外,每一回的故事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4)善于汲取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采用民间谚语,形成轻松活泼、明快洗练的语言特点。四、《金瓶梅》1.试述《金瓶梅》的主要内容与社会思想意义。(1)通过对西门庆这样一个兼富商、恶霸、官僚、淫棍于一身的人物不动声色的描写,充分暴露了明代后期社会的黑暗、吏治的腐朽,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社会现象。(2)小说不仅写出了西门庆的贪婪与狠毒,而且也写出了他的精明强干,真实地塑造了明代后期新兴商人形象。(3)小说通过一个家庭兴衰的故事,表现了对于人性的更为深刻的思考。2.试述《金瓶梅》的艺术成就。(1)塑造人物摆脱了以往类型化的缺陷,既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又能在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显示出性格的变化与复杂性。(2)以白描手法写世俗人情,直书其事,不加评论而是非美丑自现。(3)将各色人物交织在一起加以描写,突出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形成一种网状的艺术结构。(4)语言口语化、通俗化,人物语言则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富有个性。五、“三言”与“二拍”1.试述“三言”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色。“三言”是冯梦龙编纂刊刻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1)“三言”的内容及思想倾向,主要有三类:

一是不少商人题材的小说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观念,而转变为乐善好施、诚实守信;二是不少婚恋小说表现出婚姻自主和爱情自由的观念;三是不少篇章从市民阶层的立场与价值观念出发,揭露和抨击社会各种不公正现象,富有斗争锋芒。(2)“三言”艺术上贴近日常的世俗生活,善于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抓住一些偶然巧合来构成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其次,善于通过揭示与外部世界的激烈冲突显示人物内心矛盾,或通过人物行动皴染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还注重人物内心活动的表现。第三,语言方面,雅俗共赏,生活气息浓郁。2.“二拍”主要内容与艺术成就“二拍”的主要内容及其社会思想意义:(1)商人题材成了“二拍”中的最主要的角色,反映出当时商业贸易的许多真实情状。(2)表现出赞同婚姻自由自主、男女地位平等的思想观念,把男女平等的口号喊得更加响亮。(3)反映世态人情,表现出的批判社会黑暗的愤激情绪较“三言”更为强烈。如《恶船家计赚假尸银》。“二拍”的艺术成就弱于“三言”:(1)行文比“三言”相对粗率;在肯定男女情欲的同时,又伴随着过多的性行为描写;(2)多谈神鬼迷信、轮回报应,有时宣扬陈腐的忠孝节义观念等等。注意迎合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在创作过程中缺少向意蕴内涵层面的提升,许多小说表现的美丑善恶模糊不清。(3)其总体文学成就弱于“三言”。六、明代戏剧1.明代戏剧的特征:明代戏剧主要包括杂剧和传奇两种类型。作家、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审美风格的雅化。2.《四声猿》(1)徐渭的杂剧作品,取义《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2)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一折、《玉禅师翠乡一梦》二折、《雌木兰替父从军》三折和《女状元辞凰得凤》。(3)长短不拘,形式灵活,表现了作者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3.明中期的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以忠奸斗争为主要矛盾;林冲)、梁辰鱼的《浣纱记》(西施、范蠡的故事;是一部用改良[魏良辅]后的昆腔曲谱创制演出的传奇)和相传为王世贞所作的《鸣凤记》(描写现实重大政治事件时事剧;严嵩严世蕃父子)三大传奇取得了较高成就,标志着明代传奇繁荣局面的出现。七、汤显祖《牡丹亭》1.试述《牡丹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1)作者张扬至情,肯定自然人性,肯定情与欲的完美结合,给提倡贞节纲常的传统道德观念以猛烈的冲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2)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一追求自由与爱情、具有强烈叛逆色彩的女性形象。(3)在艺术上,《牡丹亭》最大的特色是浓郁的浪漫气息和抒情色彩。(4)剧本的主要情节是离奇的,用看似荒诞的情节来表现“情之必有”的人生理想。(5)剧本的大量唱词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写得深情绵邈,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抒情诗一般的感染人心的力量。2.试从杜丽娘的形象塑造看《牡丹亭》的思想与社会意义。[论述]杜丽娘形象的内涵及其意义—论述。(1)《牡丹亭》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一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女性形象。她处在一个深受理学影响、压抑自由人性的生活氛围里,但并未泯灭自然人性。(2)杜丽娘因感春而入梦,与柳梦梅梦中相会。为情而死,是杜丽娘性格的一次升华。(3)她身为鬼魂,仍对柳梦梅一往情深,敢向阎王殿下的胡判官诉说感梦而亡的经过,在历尽险阻之后,终与柳梦梅在现实中结合。为情再生,是杜丽娘性格的又一次升华。

(4)回到现实之后,杜丽娘敢于在朝堂之上对抗父命,向皇帝诉说心曲,堪称其性格的第三次升华。(5)小说通过杜丽娘形象的塑造,张扬至情,肯定自然人性,肯定情与欲的完美结合,对于提倡贞节纲常的传统道德观念以猛烈的冲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八、明代散文1.唐宋派(1)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文学复古流派。(2)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3)主张文道合一,文宗唐宋诸家。茅坤、归有光与“前七子”“后七子”抗衡,在承认秦汉散文的高度成就的前提下,主张向距离明代更近的唐宋散文家学习。2.宋濂的文学思想和散文创作(1)认为文与道不可为二,“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文道合一](2)散文宗法韩愈、欧阳修,具有淳深典正、浑穆雍容的特征。(3)写得最好的是人物传记。《秦士录》是这类散文的代表。(4)另一类是抒情写景的作品。笔调清新,写景鲜活生动。3.刘基寓言性杂文的特点(1)托物寓讽,寓意深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批判现实的眼光。如《群蚁》《楚人养狙》(2)往往夹叙夹议,文字简洁古朴,颇得先秦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神采。4.归有光的文学主张及其散文创作(1)标榜六经,主张文道合一。(2)也注重散文的抒情功能和审美特质。(3)有许多记事写人的散文,如《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感情真挚,文笔生动,亲切动人,5.晚明小品文[考期论述—试述晚明小品文的艺术成就及特色](1)晚明小品文伴随着晚明思想解放的潮流而产生,是明代散文全面繁荣和时代特征的代表。(2)主要以公安派、竟陵派和张岱的小品文为代表。(3)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以袁宏道成就最高;尤长于游记文,文笔清丽,意趣横生。(4)钟惺、谭元春所代表的竟陵派小品文力避浅俗率易,注重字句锤炼,意境孤峭幽冷、深曲寂静。(5)张岱的小品文兼有公安派、竟陵派之长,善于把写景、写人与风俗民情结合起来,表现易代之际作者深沉的悲凉情绪,代表了晚明小品文的最高成就。九、明代诗歌1.茶陵诗派(1)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核心,为明前期诗坛揭开了新篇章。(2)李东阳及其周围的友人谢铎、张泰、陆釴、邵宝、顾清、石瑶等人,形成了一个文学主张和创作风貌都较为接近的诗派——茶陵派。2.前七子(1)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2)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3.“后七子”(1)“后七子”是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徐中行、吴国伦、宗臣、梁有誉,(2)在嘉靖后期重揭复古的大旗,比“前七子”更加重视诗歌的艺术特征,从艺术风貌上追摹古人。(3)在黑暗政治氛围里,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关怀现实/干预现实的精神普遍减淡,并没有为诗歌发展找到新的出路。

清代文学一、清代诗歌1.江左三大家:(1)清初著名诗人。(2)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2.钱谦益钱谦益的诗学主张:(1)重学问,强调诗中有“学”;(2)重性灵,指的是“天地英淑之气”。诗歌特色:主要是典丽悲凉。浑融流丽,是他独创的风格。如七律组诗《金陵秋兴》。3.王士禛“神韵说”:(1)清代诗人王士禛的诗歌主张。(2)“神”是指表现恰到好处的诗味,“韵”是把诗引向一种余意不尽、悠闲淡清的境界。王士禛的诗歌思想:(1)学诗尊唐,推崇王维、孟浩然。(2)论诗提倡“神韵说”,追求闲澹清远的意趣。4.“格调说”:(1)清代诗人沈德潜为匡正王士禛“神韵说”的弊病而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3)主张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5.肌理说(1)清代诗人翁方纲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2)包括“义理”和“文理”两方面。(3)肌理说实质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6.袁枚“性灵说”:(1)“性灵说”,强调真性情,诗中有“我”,由此形成“性灵诗派”。①在袁枚的表述中,“性灵”、“性情”、“真我”,都是指作诗要有个人的真情实感。②性灵诗派追求新奇和风趣,语言力求通俗和生动,题材多为下层平民,背叛传统,表现市民意识;善写琐事、异事,俗而有趣,具有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③袁枚以新兴的商业文化意识对抗传统的名教纲常,表现为极大的叛离和空前的智慧。二、清代文章1.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他们的散文比较注意从文章风格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的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2.桐城派(1)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均为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2)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3)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先秦两汉、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有系统化的散文理论。3.阳湖派古文(1)清代的文章流派。(2)代表人物是恽敬和张惠言。(3)不以古文自限,好言政治,博征旁引,恣肆不拘,靡丽瑰奇。4.简述方苞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在古文理论上,方苞主要贡献有:(1)提出“艺术莫难于古文”的观点。古文指的是韩愈所定义的古文,写作理念上本之于儒家的道统,创作方法上恪守孟子、司马迁以降的文统。(2)“义法”说。“义法”是要求写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略去无关紧要的文字,布置适当,文字雅洁。

5.简述刘大櫆古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思想具有批判社会的锋芒,表现为对程朱理学的反动。(2)就古文而言,刘大櫆坚持古文的文艺性,较为集中描写底层人物,吸收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3)推崇归有光,善于转折跌宕,层层深入,一唱三叹,散文有诗化的倾向。6.简述姚鼐古文创作的艺术特点。(1)古文以神韵见长,迂回荡漾,余味曲包。(2)其重要贡献是将论学之文和考证之文写得形象生动,气韵充美。其他文章,亦复如此。(3)考证之文,随文辨证,意在征实,气体简洁而不芜。7.骈文:《骈体文钞》:是一部骈体文集。李兆洛编选《骈体文钞》,视骈文为正宗。汪中骈文的特点:(1)清初骈文名家,创作最有成就的是汪中。(2)学文法六朝,合汉魏晋宋作者而自铸伟词,典属精切,渊雅醇茂,感人肺腑。代表作《哀盐船文》《自序》。三、清代的词1.阳羡词派(1)江苏宜兴,古称阳羡。代表词人以陈维崧为首。(2)推尊词体。不废声律。重视“立意”,主张“拈大题目,出大意义”,推崇苏辛。(3)在清初变幻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产生,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浓厚的乡土色调。词作多述民生之哀和故国之思,激荡楚郁,凄苍清狂,以陈维崧成就最高。简述陈维崧词的艺术特点(1)陈维崧少作以风华绮丽见称,中晚年作品渐趋深婉豪宕,苍凉沉郁。(2)陈维崧的慢词盘转起伏,骨力警拔,情致酣畅,将赋和歌行的手法运用于词。(3)以腾越飞扬的才情和劲挺的笔力写作小令,意境阔大。2.浙西词派:(1)代表词人是朱彝尊、厉鹗。(2)词宗南宋,追求醇正秀雅。(3)从重“志意”到重“韵致”,从讲气势笔力到醇雅章法,由写实转向空灵,由明快转向含蓄。简述朱彝尊的词学思想:(1)词宗南宋姜夔、张炎,讲求醇雅。(2)偏重词的格律和技巧。简述朱彝尊《江湖载酒集》的艺术特点。(1)《江湖载酒集》是朱彝尊一生词创作的精粹,所收词作或沉郁苍凉,慨然其情,或清新流动,雅乎其词。(2)其吊古之作,将故国之思化为空灵的意绪,营造一种感伤的氛围,其情爱词高秀圆转或凄丽缠绵。3.常州词派:(1)代表人物是张惠言、周济;(2)为词重视比兴寄托、言外之意。张惠言词的艺术特点:张惠言认为:“意内而言外”、“深美闳hóng约”。①重质实、比兴而有寓意的词学观,援引儒学诗教入词学。②词讲求言外之旨,隐晦奥眇,以物咏志,寄慨遥深。如《木兰花慢》[杨花],咏杨花,将其人格化。③追求儒家的“中和”美学。周济:是常州词派理论的集大成者。编选《宋四家词选》。(1)在《宋四家词选》中提出“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重要思想。推尊词体。(2)《宋四家词选》:周济编选,取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四家。四、清代小说1.清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1)清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的作品主要有《水浒后传》、《说岳全传》、《梼杌闲评》、《隋唐演义》。

(2)清初其他历史演义还有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无名氏的《说唐演义全传》、吕熊的《女仙外史》等。2.才子佳人小说(1)是世情小说的一种。清前期主要有《平山冷燕》、《玉娇梨》和《好逑传》三种。(2)世情小说:以家庭兴衰和日常生活为中心,描摹世态炎凉、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神怪小说:董说的《西游补》、《绿野仙踪》(《百鬼图》)。讲唱文学:鼓词、弹词(代表着演唱文学的最高成就)、子弟书(鼓词的一支,由清代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3.话本小说(1)影响较大的有薇园主人的《清夜钟》、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古吴墨浪子的《西湖佳话》。(2)成就最大的当推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楼》。两部拟话本小说集,有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的;有描写市民阶层的社会生活的;有反映社会黑暗现实的;有反映作者人生经历和思想意趣的。简述李渔话本小说的艺术特点。(1)最明显的特点是创新,不拘陈套。(2)结构清晰,主线明确。(3)不足之处在于过分追求奇巧,语言失之轻佻。五、《聊斋志异》1.蒲松龄:蒲松龄,清代小说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高峰。2.《聊斋志异》:(1)清代蒲松龄所著文言小说集。(2)内容主要写狐鬼故事。(3)一书兼众体,想象丰富,具有诗意美。3.简述《聊斋志异》的思想意蕴。(1)写人鬼之恋,歌颂真挚爱情。(2)揭露科举的腐败和弊端。(3)揭露当时政治黑暗和吏治腐败。4.试述《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1)体式多样。既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又吸收了白话小说的长处,还接受了先秦两汉和唐宋古文的影响。(2)小说写花妖狐魅,奇幻奇异,想象丰富,具体表现为∶一写奇幻之事,二情节曲折奇峭,文笔夭矫而不实。(3)作者将所热爱和歌颂的人和事物加以美化,赋予花妖狐魅诗的气质。(4)创造性地运用古典文学语言,同时提炼口语方言,使口语和文言相融合。六、《儒林外史》1.《儒林外史》:(1)清代吴敬梓著。(2)以科举考试为中心,塑造了封建末世的儒林群相,是讽刺小说的典范。2.简述《儒林外史》中刻画的儒林群相(1)着重描写了追求功名富贵与讲究文行出处的两组人物。(2)作者批判的追求功名富贵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跻身科考而人性为之扭曲、人格堕落者。另一类是想功名而爬不上去却假装清高的假名士。(3)作者所赞颂和肯定的注重"文行出处"亦分为两类:一类是真儒明贤,一类是普通市民。3.为什么说《儒林外史》是讽刺文学的典范?《儒林外史》是讽刺文学的典范表现在:(1)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严监生临死时,迟迟不肯断气,是因为看见灯盏点了两根灯草,这是讽刺吝啬鬼的经典细节。而他为了把妾赵氏扶为正室,却舍得大花银子。(2)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笔法,采用写实方法,淡化情节,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而是在细琐的叙述中,通过精心的白描,展现出作者非凡的艺术功力。如范进进考场后和周学道的一段对话。通过这些细微的言语和行为,写出了因长期未获科举产生的失落感和内心的羞愧与胆怯。

(3)此外,像马二先生游西湖一节,既无辞采,少有情节,却写出了人物的真实面貌和深层心理。4.简述《儒林外史》塑造人物的特点。(1)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2)采用写实手法,运用白描。七、《红楼梦》1.简述《红楼梦》的思想意蕴。(1)情的世界,指的是贾宝玉与红楼女子的情感世界。(2)礼的世界,指的是封建家庭的价值体系和规则秩序。(3)理的世界,即作者对于历史和人物命运的思考。2.试述《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1)塑造了上百个不同身份、不同个性的人物,无不传神,各具光彩。(2)善于写出人物的不同性格,更能将同一阶层或同一类人物对比写照,写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3)能将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中,从各个层面反复渲染,写出人物的复杂性,达到了典型化的艺术高度。3.试述《红楼梦》叙事艺术的成就。(1)《红楼梦》写实的风格,与小说运用限知性叙事的叙事方法有重要联系。小说对场面中的景物、人物乃至事件的叙述,不是采用全能叙事,而多半是借助于内视点,运用限知叙事的方式,即脂砚斋所说的“皴染法”。如,借冷子兴之口介绍贾府;通过黛玉初进荣国府和刘姥姥的感受,写荣国府的繁华气象。既避免行文的呆板,又使得故事在生活之中,具有原生态性,有一种流动感。(2)小说中还出现了叙事者、隐形作者(作品中表现出的整体价值取向)与作品意义三者之间差异,而且叙事者自觉地挑战隐形作者的权威,这种挑战与小说反叛性的思想意蕴有着内在一致性。如,说宝玉有“下流痴病”“邪书僻传”,是隐形作者的立场,叙事者则是要颠覆这种价值取向。作品的意义就更为丰富和复杂。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艺术的一大飞跃,具有现代小说的意味,也是写实风格的重要体现。(2)带有浓重的诗化色彩,小说的叙事性与诗意化的抒情性互为一体,诗化的艺术处理与小说的悲剧意识相吻合。八、清代戏剧1.清初戏剧三派(1)一是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戏作有较强的市民色彩。(2)二是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有案头化倾向。(3)三是以李渔代表的娱乐派,讲求游戏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苏州派苏州派,是明清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地的重要戏剧流派,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毕魏、叶时章等。该派戏剧特点是:(1)作家都是出身社会中下层,大多与科名和仕宦无缘,终身从事戏剧创作。(2)作品题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1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