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为啥外媒总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银行业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作者董希淼(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近年来,一股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如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华为手机进入美国市场受阻。国外少数评级机构和部分媒体也不秉持开放心态,拿着一些错误的数据和老掉牙的理由,对中国银行业指手画脚,而且谬误百出。
一是将我国银行业正常的理财业务发展,说成“隐藏不良资产”。如美国某媒体年9月发表《中国最危险的银行》,就此说三道四,颠倒是非。事实上,随着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个人投资理财需求的增加,传统的存贷款模式已难以完全满足企业和个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这就要求银行围绕客户需求进行交易设计和安排,交易结构灵活、投放效率高、满足实体企业和个人的投融资需求。这是银行理财的主要优势,也是过去几年来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大部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健康,业务处理遵照监管要求和会计规则,不存在隐藏不良贷款的情况。当然,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过快增长也存在一些问题。去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主动采取措施,加快业务转型,理财业务增速明显下降,全年规模少增了5万亿元,未来将更加稳健。
二是将我国银行业向零售银行转型,说成“无奈之举”。如美国某媒体今年1月发表《中资银行业务转型并非万全之计》,对此主观臆断,横加指责。相比批发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更强调专业服务和智力投入,受宏观经济、利率变化等影响较小。因此,零售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的“稳定器”,如果以强大的零售银行业务作为支撑,商业银行可以相对自如地面对金融业不断走向市场化的各种挑战。我国银行业零售业务的占比相对较低,发展潜力还非常大。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济增长动力和消费转型升级的转换,我国更多银行将主动向大零售银行转型。
其实,美国很多银行过去也曾主动向零售银行业务转型,如富国银行、美国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收入是两家优秀的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从全球范围看,向零售银行转型是银行业的一大趋势。
三是将我国银行因业务发展需要进行资本补充,说成“不得不注资”。不少外媒对此过度解读,上面提到的两篇报道更是捕风捉影,把正常的资本补充说成是非常负面的压力,有种“资不抵债”的感觉。其实,资本补充是银行正常业务发展的需要,业务发展越快,越需要资本。同时,中国银行业的资本补充也慢慢向自我资本补充转变。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逐渐实行《巴塞尔协议III》(《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巴塞尔协议III》于年1月6日发布其最新规定,新规定放宽了对高流动性资产的定义和实施时间。),银行越来越多地通过推进上市、发行可转换债券、二级资本债等外部方式补充资本。年三季度,我国银行业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较上半年均有所提高。从整体上看,我国银行业年资本补充压力并不大。
还有一些评级机构和国外媒体,对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也忧心忡忡。事实上,年下半年来,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逐步缓解,信用风险水平一直保持稳定。年,随着宏观经济复苏迹象显现,实体经济基本面得以修复,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将进一步趋于稳定,整体上将延续不良贷款余额上升、不良贷款率下降的“一升一降”趋势。尽管对部分区域和行业仍需重点
那么,这些海外评级机构和媒体,为何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银行业呢?首先,世界政治经济竞争格局的重塑,给西方经济大国带来一定压力。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给老牌的经济大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恐慌。我国银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英国《银行家》发布的年全球银行强中,来自中国的家银行榜上有名,其中前10强有4家中资银行。
其次,在全球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对中国银行业现状缺乏了解甚至一知半解。近年来,根据国际金融体系的框架,我国构建更加平稳有序的货币金融体系,促进金融部门改革,以更好预防和应对金融体系中出现新风险和脆弱性,这些都是对全球金融业的贡献。同时,我国还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再有,市场投机牟利所需,妄图通过唱空中国银行业谋取不为人知的利益。对于投机者而言,可以通过先唱空、再做空,后收割等一系列步骤,谋取投机利益。受利益驱动,“唱空”行为很有可能就是开启投机行为的前奏。事实上,去年以来,随着我国上市银行股股价快速上涨,唱空者频频被打脸。
1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价再次大涨,市值突破2.6万亿元,再次登上全球银行业市值第一的“宇宙行”宝座。尽管去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受到了“强监管”,银行股估值较低,但在资产质量趋于稳定、业绩增长相对确定的情况下,持续上涨有其内在的逻辑。其实,“强监管”将可能引致“良币驱逐劣币”,长期而言对银行业的发展是积极正面的。
年,世界经济整体复苏有望,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我国银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未来值得期待。在上市银行估值仍然较低的情况下,部分转型创新较快、综合实力较强,具备差异化发展能力的大中型银行,值得投资者
董希淼,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上一篇文章: 神州信息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助力银行风险 下一篇文章: 银保监会首次公开银行保险机构重大违法违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