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画竹名家沈子琪先生墨竹画
画墨竹是中国画最为传统的一种笔墨形式。古人画竹,当算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著。板桥画竹,文秀清逸,修枝秀叶,有姿有态,尽显文人把玩水墨的孤傲心态。如今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并没有把墨竹艺术给遗忘掉。而是在历史的基础上为其增加新的一笔浓墨。沈子琪先生就是其他的代表,她以秀竹自成一格,方为水墨竹画带来一阵清风,给世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沈子琪,字丽华,号养琪居士,养拙堂主人。现代著名画家,诗词家。年出生于上海,擅长写竹,尤爱竹之品格,独创”一叶式”技法。并提出“竹有九德”—高节,虚心,宽怀,坦荡,柔韧,潇洒,灵秀,清气,优美。多次接受央视采访及国家刊物特邀出版。其作品深受资深藏家喜爱并收藏。文章,诗词,学术及画作在《中国青年报》、《中国解放军报》、《文物鉴定与鉴赏》等国家刊物上都有发表。任“青年之声”网络文化服务联盟《艺术中国》栏目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理事、风骨墨竹书画院院长。
沈子琪先生的墨竹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墨竹为主体,横贯整个画面,或一枝独秀,或数枝交错,又常以粗笔淡墨写巨石相映衬。墨竹的气势磅礴和巨石的稳重构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沈子琪先生喜用湿笔作画,画面常给人水墨淋漓的感觉,充分体现其水墨大写意的境界。另一种手法以墨竹为辅助,往往出现在画面的附属位置,作为其他花卉或者巨石的陪衬,小枝交织,树叶清秀。沈子琪用娟秀小楷,笔笔细微,无不体现精致的写实功底。
沈子琪先生的墨竹,粗犷与精致,写实与写意贯穿整个创作过程。这大概与沈子琪先生的性格有关,她是情绪型的画家,作画多受心情、兴趣的影响。墨竹的早晚差别主要在于用墨上早期用墨干黑,晚期逐渐增加水的分量,使得画作层次感更加丰富,用笔也更加从容,多显一气呵成,体现着她对竹情有独钟的体察入微与心领神会,以及娴熟的技法和驾驭手段。
如果您也喜欢墨竹图,如果你对绘画技巧有什么疑问,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我们会给您最详细的墨竹绘画技巧。让您的画功更进一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