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与赵孟洛神赋相

赵孟行书《洛神赋》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洛神赋》元赵孟书,行书,纸本,纵29cm,横.9cm,此卷为赵孟行书代表作,是赵氏四十七岁时所书。

此卷从整体的气息来看,有“二王”风韵,从用笔和结体上来,有褚遂良、智永的笔意,更多的还是出自“二王”笔意,晋人风韵。看这篇墨迹,虽然率意之趣不乏,但字字规矩,变化多端,墨色的变化和笔画粗细的变化都很有韵味,意趣盎然。这幅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书中夹杂着楷书的结体和笔意,也充溢着草书的结体和笔意。

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意蕴。特别是具有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既研美流丽,如端庄匀称的结体,优美洒脱的姿态,圆润的运笔,疏密相间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出自身独特的气息,如丰腴的点画形态,轻捷的用笔技巧,飘逸中见内敛的用锋,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家的艺术特色,全篇富有诗意的文采和体势似有和谐的音乐节奏,也充分展示了赵孟艺术方面的多才多艺。

总体来说,赵氏行草书的风格特征是端庄、典雅的,技法取法是正宗的晋唐笔法,无论是从用笔上,还是结体上亦或是章法上,都充分显示了魏晋的风韵,晋唐的法度。秀美圆润的赵体,平易近人,雅俗共赏,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领风骚数百年,经久不衰,是后世学习行书的典范。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

现在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东方朔答客难》明董其昌书,纸本,行书,横厘米,纵26厘米。

此卷整篇感觉自然流美,气息空灵通透,用笔以圆笔为主,给人平和舒适之感,但不缺筋骨之气。董氏这幅作品注重字法、章法、墨法,错落有致,善于在平淡中求变化,整体一派和谐景象,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用墨上浓淡相宜,和谐自然,似一首优美的音乐旋律。在这些技法方面的重视,再加上他在书法创作中引入禅宗的思想,整体感觉这幅作品仿佛就在飘渺之中,意境深远,闭上眼,仿佛置身其中,飘飘渺渺在自由自在的时空中。董氏的书法在当时就有极大影响,之后的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对董其昌的书法赞不绝口,更是在民间流行甚广。

从以上可以总结出董其昌行书特点:用笔潇洒流畅;笔画有粗细落差;线条间平行关系少;字的走势变化多端,字的姿态多;字的外轮廓有变化,或长或短,或高或矮,或胖或瘦;字的整体感觉是白的;字距行距很大,经过仔细的观察,我们还可以看出董其昌这幅作品,在用笔上继承了怀素的以圆笔为主的技巧,也体现出如怀素那样连绵不断的章法气息,更重要的是在韵味上体现了“二王“风韵,总体来说,他的笔法出处的根源是”二王“。董氏在用笔和章法气息的基础上,又加上墨色的变化,整体上体现出了董其昌最突出的“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特点。董氏行书以淡雅清逸为主要特点,其崇尚平淡自然的书风,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赵孟《洛神赋》与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相比较,赵孟行书用笔精到,点画晶莹,墨色圆润,结字端庄,及其圆融惬意,故其书可以“清婉”二字当之。董其昌行书,看似不用力而力在其中,看似不著意而意在法处,更能在熟中求生,书写的及其轻松,毫无造作之势,淡雅自然、率真,结体十分朴素无华,随意挥洒,因势流转,故其书可以“清淡”二字当之。回归正统,回归魏晋,回归王羲之,这是赵孟一生在书法艺术上所追求的风度,是正人君子的表现。回归自然,提倡个性和率真的情趣,这是董其昌在书法艺术上的追逐目标,相比赵孟来说董其昌更具有艺术气息,是潇洒文人的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1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