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银保监会就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
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日前,为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建立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与识别机制,央行会同银保监会起草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评估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记者获悉,《评估办法》共四章、二十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确定评估目的和范围。二是确定评估流程。三是确定评估方法。四是确定阈值和分组。五是明确任务分工。实际上,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政策逐渐成为反思危机教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核心内容。其中,加强中央银行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是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维护金融稳定的重点领域。曾在年11月27日,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银发〔〕号文,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监管和处置作出了总体性的制度安排。对于制定《评估办法》的背景,央行、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责,人民银行牵头开展了《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制定工作。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金融业总资产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总资产万亿元,在我国金融业总资产中占比达到89%。考虑到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4家银行均已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且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和监管方面经验较为成熟,人民银行首先会同银保监会制定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评估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附加监管规定,也为后续系统重要性保险、系统重要性证券业机构实施细则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对我国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进行评估?上述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的流程和方法详见《评估办法》。《评估办法》主要参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以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年发布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框架》,并结合我国实际对评估指标进行了调整。《评估办法》发布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向参评银行发送数据报送模板和数据填报说明,收集年数据,开展年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首先,采用定量评估指标计算30家参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得分,评估的一级指标包括“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指标权重均为25%,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得分达到一定分值的银行被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初始名单。然后,结合其他定量和定性信息作出监管判断,综合评估参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系统重要性银行最终名单经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确定后,由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银行被评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后,有哪些后续监管措施?据上述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银保监会参照巴塞尔协议等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从资本和杠杆率、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压力测试等方面对银行提出了一系列监管要求并组织实施。按照《指导意见》确定的分工,银保监会仍依法负责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日常监管。人民银行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出发,立足我国银行业发展和监管实践,牵头制定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拟从实施附加资本要求、落实资本内在约束机制入手,强化流动性、大额风险暴露、风险数据加总和风险报告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并从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开展可处置性评估等方面提出管理要求,切实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经营稳健性。同时,人民银行将持续开展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分析,开展压力测试,并视情提出相应的附加监管要求。至于《评估办法》出台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上述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体量大,在金融市场上具有风向标作用,识别并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有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市场公平有序竞争,有助于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程度、切实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办法》符合《指导意见》要求,是评估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基本规则,是强化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重要性银行‘大而不能倒’风险的重要举措,是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关键制度安排,有助于识别对我国金融体系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有助于增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认定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推动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健经营。”记者还获悉,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后,央行、银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评估办法》。
上一篇文章: 石家庄永昌改名迁址,更名为沧州雄狮足球俱 下一篇文章: 总损失吸收能力指标正式落地四大全球系统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