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大时代中做好大学问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98kkknv/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在大时代中做好大学问,在新起点上探索新格局。”这是年11月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科创建40周年庆典上,华科校友、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的共勉之辞。该庆典中有项重要内容,是为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颁奖。巴曙松作为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也是这一国内青年经济学研究领域最高水准大奖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多年来,他一直为恩师张培刚经济学理论的传承、为奖掖和扶持青年经济学人而不遗余力。■从喻家山的书桌,到金融实战第一线背靠喻家山的华科大,经济学院群星闪烁,在张培刚、林少宫两位经济学大家的带领下,培养了大批知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在此度过7年难忘的求学生活。“高中时在‘楚才杯’作文竞赛中获甲等奖,让我对于写作和理论思考产生浓厚兴趣。”本科学动力工程的他,凭借写作才华,担任大学广播台台长,参与组建校报记者团。考研时他跨专业考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师从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先生。老一辈学术大家带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群体,为巴曙松提供丰厚的学术滋养,成为他学术道路的引路人。“导师张培刚教授对我比较大的影响,在于他的成长轨迹和研究方法。大学毕业之后,他是做农村研究的,做了大量的农村调查、了解工作,工作之后再去哈佛大学学习,然后又回国研究中国的问题。他的双脚是站在中国的土地上的,这个立场和方法值得我们下一代学者学习。”硕士毕业后告别喻家山,巴曙松考入中国银行总行,在多个不同业务部门工作过:曾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他曾调到中国证监会,在证券监管系统,直接参与了基金与并购行业的一系列工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为国家决策提供政策咨询的重要智库,他曾担任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等职。他在积累丰富的一线金融工作经验的同时,年,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又到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这句围棋术语对巴曙松影响很深。在风云激荡的上世纪90年代,在喻家山下宁静的书桌前,巴曙松感受到了中国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感受到即将到来的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金融发展的脉动。与此同时,他时刻警醒自己:“保持相对开放的心态和自我挑战的反思能力。”■一头扎进资产管理研究多次获评年度经济学家“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巴曙松常以庄子这句话,警醒自己摒弃浮躁,专注治学。从年开始,他在研究中意识到资产管理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并对中国金融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于是,他一头扎进来,每年主编一本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年度发展报告,至今已坚持16年,被誉为行业“编年史”。像这样经年累月、坚持不懈的故事,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有很多:在全球金融框架中,巴塞尔资本协议是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5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