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与酒的情缘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
姜夔最为人熟悉的作品是《扬州慢淮左名都》: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说姜夔自幼跟在父亲身边,父亲做的是知县,他跟衙役们比较熟,所以衙役常带姜夔到外边喝酒,所以从小就养成了喝酒的习惯,人们还送他外号小酒仙。后来姜夔父亲去世,他就跟着姐姐生活,勤奋读书,打算求取功名,光耀门楣。无奈事与愿违,姜夔屡试不中。姜夔屡次碰壁,心灰意冷,决定出去漫游,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公元年冬,姜夔出游,到了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姜夔坐在酒馆的窗边,独自饮酒,看着街上荒凉的景象,想南宋偏安一隅,自己又屡试不中,报国无门,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觉酒就喝高了。结账的时候,姜夔说道:“我到哪里喝酒都不给现钱,纸墨伺候,给你写首词抵酒钱。”老板不知姜夔的底细,不知他是什么来头,便赶紧拿笔墨纸砚过来。姜夔借着酒劲,写下来流传千古的《扬州慢淮左名都》。老板看他的字清逸刚劲,词空灵隽永,连声叫绝,说至少可以抵一个月的酒钱。很快,这首《扬州慢》就流传大江南北。
图片来源于网络凭着这首《扬州慢》,姜夔结识了许多文坛大腕,如杨万里。杨万里看过他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后赞道:“此词开南宋婉约新词风,一反自北宋柳永的风气,上接周邦彦。”之后,杨万里又把姜夔和这首词一起推荐给了好友范成大。范成大读了这首词,极为喜欢,还邀请姜夔到家中参加宴会。姜夔在宴会上拟古调,写了《角招》、《徵招》等词曲,现场演奏,赢得满堂喝彩。从此姜夔到名声大震。
姜夔在漫游初期到过合肥,曾结识了一名歌伎小青。他与小青一见钟情,经常出入小青的家,饮酒度曲,也曾携手游览九华风光。不过这段感情最终没有结果,姜夔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无法和小青长厢厮守,最后还是忍痛离开了小青。后来,姜夔还写了一首《鹧鸪天》来怀念这段未了的情缘。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漫游到无锡到时候,在街头酒馆喝酒,见酒馆内有少女卖唱,想起了小青,便写下了一首《江梅引》: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飘零客、泪满衣。
图片来源于网络姜夔晚年有一知己,就是张鉴。在姜夔的自传中说道:“旧所依倚,唯有张兄平甫,其人甚贤,十年相处,情甚骨肉,而某亦竭诚尽力,忧乐关念。”姜夔是在杭州游历到时候结识张鉴的,张鉴是名门之后,富甲一方,很欣赏姜夔,常常邀请姜夔到家中饮酒赋诗,填词唱和。后来,也是在张鉴到帮忙下,姜夔举家移居杭州,最后终老在杭州。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