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县城里出了10位书法家,200年来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154116.html
史学界有一说法:近代中国史,有半部是湖南人写成的。因为科举考试“以字取人”,他们也深知富贵一时,翰墨千秋,官宦家族大都十分重视书法的研习和传承,所以世家名门书法家迭出,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湖南道州(道县)的何凌汉家族。该家族从一代名儒何凌汉开始,中继以其子何绍基兄弟,其孙何庆涵兄弟,其曾孙何维朴兄弟的承上启下,直到何凌汉玄孙何积祜,再到何积祜之子何善堉,绵延余年,前后涌现出10位书法名家。何凌汉(-),清嘉庆十年()进士,历任工部、吏部、户部右侍郎,晋左都御史,升工部尚书,兼署户部尚书。其子绍基、绍祺、绍业、绍京,皆精书法,史称“何氏四杰”。何凌汉尤其擅长小楷和行书,其小楷以欧阳询为宗,行书取法《圣教序》和董其昌,笔力精到疏淡潇洒、技法精熟风规自远。何绍基(-),字子贞,历任国史馆和武英殿协修、纂修,咸丰二年()出任四川学政。曾主讲山东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岳麓书院。通经史、小学,著有大量学术、诗文著作。何绍基四体皆精,一生上溯周秦两汉古籀篆,下至六朝南北碑,心摹手追取各家之长。他临写汉碑不求形似,全出己意,《张迁》《礼器》竟临写了一百多遍。颜真卿以降千余年来,学颜者多在颜楷中打转,上至清代的钱南园下至民国的谭延闿无不例外。唯独何绍基主张“学书重骨不重姿”与“书家须自立门户”,成功地将其颜楷郁勃沉雄之气化入行草书中,不见其形却深得其神,独创“何体”成自家面目。何绍祺(-),字子敬,号勖潜,何凌汉三子。何绍祺曾用名何绍闻。书法颜真卿,能承家学。何绍京(-不详),字子愚,何凌汉四子,道光十九年()举人,湖北候选道员。以诗词、书法及鉴赏名于时。花卉兰竹,随意挥洒,清逸雅秀。书宗颜真卿,晚兼董其昌。与兄绍基、绍业、绍祺时称“何氏四杰”庆涵(-),字伯源,何绍基之子。咸丰八年戊午科举人,官刑部郎中。楷书师颜真卿、欧阳询,行书宗李北海,晚年书风近似乃父。因作品鲜见,故书史不传。何维朴(-),字诗孙,晚号盘止,亦号盘叟。何绍基之孙。以山水画著称,宗娄东派,书摹其祖何绍基亦得其形似。同治六年()副贡,官内阁中书,协办侍读,江苏候补知府。何维构,字肯荪,号继曾,何绍京之孙。民国初年苏州城防部队军官。承家学有一定数量的书画作品存世,拍卖市场也有偶见。何积祉何积祉,约活动于清末民国年间,何凌汉之玄孙,何维栋之四子。左右,撰写《渴斋印存题辞》一文,擅书,惜未见传世作品。何善垣何善垣(-),生于湖南湘潭,何绍业四世孙,何维栋之孙。民国四十年俞鸿钧先生出任台湾省主席,何善垣随之转任省府主任秘书;退休后获聘为央行顾问。乃台湾著名书法家,台湾中国书法学会创会发起人之一,擅写隶、楷、行、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01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