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19家商业银行入选系统
银行股价格向来波动不大,一旦有利好必然会被大书特书,毕竟要抓住难得的利好上涨一波。央行和银保监会于本周五发布了我国19家进入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名单,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意味着这19家银行要迎来了超级大利好?简单和大家讲讲。
1.这次的新规叫做《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并不是和所有银行都有关,目前来看只与被纳入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的19家有关。
19家银行被划分成了五组,除了第五组暂时没有入选银行外其它四组均有相关银行的身影。第一组系统性重要性银行包括了平安银行、上海银行在内的8家银行;第二组包括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邮储银行4家;第三组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3家;第四组则是工、农、中、建4家全国最大的国有银行。
2.兴业银行这次被分在了第三组,和我国除了四大行以外最大的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在了一起。一些持有兴业银行股票的小伙伴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感觉这是一个超级大利好。我劝大家冷静一点,超出预期分在第三组并不一定是好事。
3.对于首批入选我国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这19家商业银行来说,首先肯定是一种肯定与荣誉。能够入选说明了在我国整个银行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分组越前地位自然是越重要。不过,重要性往往是和监管的重视程度相伴而行的。简单来说,19家佩戴大红花的银行必须在日常经营中更加谨慎,因为监管要求提得更高了。比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了额外的附加要求。
什么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呢?计算公式很复杂,我就不多说了。要想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就得减少负债、提高银行自有资本金额。具体方法可以是控股股东多出钱投资,分红时少分一点多留些现金在银行内部,少发放些贷款、尤其是信用类贷款等。从具体方法可以看出,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结果基本上是控制银行规模、少分红、少赚些净利润之类。这也正常,资本充足率的提出本来就是为了控制银行的风险。
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的“当铺论”,马老师讲的其中一条就是痛批了巴塞尔协议中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硬性要求。马老师眼里金融机构要摆脱束缚,放开了干!
4.系统性重要银行的最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现有监管要求下还得再提高一些。
具体提高的标准为:入选第一组的银行增加0.25%,第二组增加0.5%,第三组增加0.75%,第四组增加1%,第五组(暂时没有入选的银行)增加1.5%。我们国家对于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为大于7.5%。对于没有入选的银行来说只要满足7.5%的标准就可以了。
像上海银行属于系统性重要银行的第一组,那么它的最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调0.25%,也就是至少要达到7.75%;对于入选了第三组的兴业银行来说,最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25%以上。
5.看出来了吗?入选还真不一定是好事。就像被评为三好学生一样,取得荣誉的同时必须对自己有更高、更严厉的要求。19家系统性重要银行的紧箍咒会比普通银行更紧一些。
当然,这次入选的19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超过了各自的最低标准,只是有的银行超过标准多一些、有的则少一些。比如,根据招商银行年公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89%。第三组系统性重要银行的最低要求是8.25%(7.5%加上附加的0.75%),招行高于该标准44.12%。
同样被划入第三组的兴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2%,仅高于8.25%的标准11.51%。虽然还在及格线之上,但对兴业银行来说还是有一定压力的。没有附加要求前,只要超过7.5%就行了,那时超过标准22.67%。我们国家原来只是把四大国有银行划入系统重要性银行行列,这是第一次扩大了规模并根据重要性的不同进行分组,体现了对银行业风险控制力度的加强。
对于经营能力强、财务指标合理的银行来说,被划入其中应该算上是利好消息,反正原本就远远超过了最低标准,更急严格的监管标准不会影响实质。此外,纳入名单是一种肯定,向外界展示了银行的实力。
而资本充足率并不太高的银行就不同了,未来经营中得更加谨慎,存在一定的自有资本补充压力。市场对于这些银行的净利润增长与分红预期会有所减弱,体现在股价上就不是好事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