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画中的风

“清逸”是文人画的基本美学准则,是一种纯净、清新、飘逸的意境,是文人画的根本美学准则。首先是题材方面,文人的花鸟画以梅兰竹菊等“四君子”为主要表现对象,以雪景秋山游赏凉亭为主要表现对象,以静谧、孤寂、清幽为主要表现对象。例如,人们在见到梅花时会联想到王冕《墨梅图》中的高傲,不惧严寒;见兰就是悠然自在,不怕孤独,就像石涛《兰石图》那样;见秋山则思落叶之愁,如《秋林图》中所见;一见雪景,便想起黄公望《九峰雪霁图》所作的清冷孤寂。

其次在意境方面,文人画画清逸,表现了一种空灵的艺术境界。比如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寥寥几笔就把窠石和竹子用墨的颜色表现出来,淡墨淡竹,淡墨淡竹,素朴通透,却又恰到好处地虚与实,颇有几分空灵之意。邓拓先生对这幅画的评价是:“一道土坡,两石,数丛疏竹,烟雾云山,不见边际,正如湘江潇水相会,与洞庭遥遥相望,如此美景,让人心旷神怡,留恋不舍。”看似随心所欲,实则透露着清雅。苏轼的“清”和“清”是艺术家的“清”和“清”的特点,也是他独特的“清”和“清”的表现。苏轼以“清”为最高人格,“其身、其竹,其无限清”,并言“诗画皆清,天工皆清”。他所追求的是质朴、质朴、质朴的艺术,是一种“清水从芙蓉中来,自然而去”的艺术,是一种真正的气质。

《诫子书》诸葛亮说:“不淡定不能成大器,不静心不能成大器。古人认为,要有高境界和高品质的作品,就应该有一种超脱的意境,一种超脱的心境。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一书中亦有这样的见解:「心灵的超脱,对于艺术的超脱,是不可或缺的。……大萧条,淡漠,悠闲与严静是个性艺术的心境。这份胸怀,这份气度,才能使人“物我两忘”,才能产生出艺术的魅力。水墨本就素雅沉静,以笔墨来呈现事物,不能苛求精细,愈是相似,愈是心不在焉。要使水墨画弥漫出一种空灵淡泊的意境,关键是作者能否把自己的心境,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淡泊的心境,都融进水墨的笔墨里。中国画从“形”到“神”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创造水墨。

苏轼曾经作过此诗:“飘渺营水墨仙,浮云不起处。”沧海桑田一换风流,谁看将军染红山。”言下之意,李成那飘渺若仙的水墨山河一出,李思训那一幅青青相间的山水画谁人能看啊。李成的“烟林清、气象萧疏”山水往往带有一种超然、孤傲的意味,比如其《读碑窠石图》,画中的寒林、古木、古碑让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孤寂的意境。参差不齐的老树与广阔的背景融为一体,显示出无边萧索的淡漠。而他这幅《寒林平野图》里,平原山、荒原、冷林、冰河上似乎都有一层薄雾。这幅作品把线条运用得淋漓尽致,又以极少的笔墨烘托出一种清雅恬静的感觉。除李成外,还有许多文人画师喜欢画竹石枯树、落日秋林、渔夫一人钓鱼,这一切带给观众的感受均是一种恬静的情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7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