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首五言律诗说起,看古人为何宁可食无
#最美诗词#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出自宋代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表达了苏轼对竹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其实,这也是古代士大夫和文人墨客的普遍心态。他们为什么会对竹情有独钟呢?让我们先从一首《五律·咏竹》中,略窥一二。
「五律~咏竹」文/玄月初雪映修篁翠,霜寒劲节多。凌峰千尺秀,覆谷万竿娑。雨洗凡尘念,风吟逸境歌。清高君子意,孤傲啸林柯。
这首五律描写了竹挺拔颀长、四季常青的姿态,清逸潇洒、淡雅脱俗的韵味,宁折不屈、傲雪凌霜的品格。古往今来,人们喜爱竹的原因大抵如此。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所以苏东坡才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可见古代文化人,已经把竹当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竹以淡雅之姿,潇洒之态,修齐之美,清新之韵,劲节之品,深深切合了古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文化理念,从而成为诸多文学作品的讴歌对象,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人们将梅、兰、竹、菊雅称为“四君子”,将松、竹、梅雅称为“岁寒三友”。可见,对于竹,人们已经不单单把它作为一种观赏植物来看,而是当成了一位虚怀若谷、志趣高洁、坚贞脱俗的人。
曾巩赞竹:“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潇洒有高情。”白居易赞竹:“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杜牧赞竹“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温庭筠夸竹:“看竹已知行处好”。清代郑板桥咏竹诗就更多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最为有名。最后一首更是以竹声喻人声,把官吏比枝叶,达到了浑然天成,人竹不分的境界。
“一丛修竹韵,笑傲四时英。”庭院之中点缀几竿修竹,一丛竹韵,意境顿时清逸脱俗,令人赏心悦目,愉情修品。正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你怎么看?五言律诗~咏庭竹
喜欢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