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梅花九首梅花丽句赏读将疏尚密微经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高启《梅花九首》其二

现代的人多半是通过红楼梦咏白海棠"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惊艳于这”缟袂“的运用的。那朵朵雪白的海棠花在月光下摇曳,微微颤动,仿佛月宫的仙女正在缝制雪白的仙衣,白的华光溢彩又堆积成如梦如烟。

曹雪芹以书中黛玉之笔,写出白海棠的洁白娇美,他本身的灵感渊源起自何处呢?

在上一文里,分析到曹雪芹是酷爱高启的诗作,化用高启林中月下美人来来形容林黛玉,自然也会爱上高启梅花诗的”缟袂“。

缟袂,顾名思义,就是白色的丝绸袖子。

宋明两代,除了尚黄,还将一种颜色广泛运用到服装上头,就是白色。尤其是冬天,都市人以穿白色的衣裳和袄子为时尚,过年和正月十五出去游玩的时候,大都穿上洁白的白色衣裳,上街,走在月光里,以对应时令的大雪梅花。

缟袂用到诗里,最初是苏轼的梅花诗“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那梅花在幽暗的夜晚在树林里缝制着白色的衣裳,那醉倒在林中失意的官人,会把她误认成谁?这句诗联系到宋朝本身尚白的风俗,就很可爱了,他遇到的是仙女还是邻家女孩呢?

辛弃疾有“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衬蚕生看外家”。写的也是南宋民间春初爱穿白色衣裳的风俗。

理解宋明两代民间尚白,就能明白高启这首诗蕴含的朴素大气美。而清朝的曹雪芹之所以钟爱“缟袂”,清朝已经不流行服装是白色,甚至忌讳白色,他的诗显然将“缟袂”升华成仙女的衣裳。也更使得不能穿白色衣裳的人有着想象的美。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那在村野遇见一树白色开花的梅花,她穿着白色上衣,白色的袖子,像是仙女。这里将山村梅花并没有升华到仙女,更接地气,仿佛是走在山路上,看到乡村盛装的白衣村女,青春自有一种仙女气质。而梅花,和水和竹子结缘深刻,有水和竹子的江南,遍地都是梅花啊。

为什么我更爱高启的”缟袂“呢,因为他写的很接地气,至少在明朝都市附近的乡村,在年节,你是可以经常看到穿着白色衣裳的女性,她们是真实的生命,和白色融合有着生命的美,而不是虚无缥缈那种感觉。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高启这首诗写的是江南成片的果梅花开。果梅通常是白色,而江南自先秦时代一直到近代都是果梅重要的产地,它是古代酸醋的重要原料。所谓江南梅雨,也是因为在果梅成熟期而命名。

这种梅花不是观赏梅花,花蕾密集但是小,花朵五瓣单瓣,比观赏梅花花瓣薄透但是清丽。当江南果梅成片开花时,那种绚烂的白更带着一种晶莹冰透的烟美。

前朝林逋写梅花,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是写的一树粉色的近处观赏的梅花,但是高启这首诗,是写的江南成片壮观的白色梅花林。

那白色的果梅花,远看好像花不多,近看全是含苞待放的密集花蕾,在江南冬天的寒雨里,远远看去,这江南细雨里的冬梅,半明半暗,如烟似雾,隐约和远处的烟水连城一片。

这句诗联之美,萧然清丽而又大气。重在一种大气。它并不虚无,相反是江南乡村梅花的实际景色。但是这种状态的梅花是很难描写的,我们通常看到的诗,写的都是一枝梅花为内容的近处观赏,包括梅花名家的林逋。

这是高启把握大场景的文字驾驭的优异能力。

这是这首诗最美的部分,可单独描绘成画卷,但是梅花这样的梅花,不好写更难画,谁能画中那种淡雅的白中却有无尽向上的生命的动力?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这依然是高瞻远瞩的大手笔。那梅花一树,睡在山林农家巨大的松树底,岁寒三友,自在清素,那梅花开在江边的酒店边,却比杏花还早,早报春来。

这里暗含了歌颂梅花松竹为伴的耐寒气质,也傲娇于春天的杏花。都说江南杏花微雨,高启说,最美江南梅花细雨啊。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这是巧用晋朝陶渊明《桃花源记》,晋朝陶渊明写湖南武陵山区一带,有渔人捕鱼,顺着桃花流水上溯,找到一片桃花林,在水和桃花的源头,有一个山洞,走进去后,是山林环绕的另外一处田园盛景,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没有战乱,是为了避开秦朝的暴政躲在这里,世代生活了几百年。后人用桃花源来形容没有被时代压力侵蚀的自然的田园之美,成为历代人们向往的人间仙境。

高启说,如果秦朝的人,懂得栽种梅花,因为梅花的丰产能够带来富庶,也许就不会有桃花源避世一说吧。

这实际是赞美了江南的富庶,梅花成为这里的经济产业,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也得之世代种植梅花。高启说的有一定道理。因为从上古周朝或者周朝之前,江南或者南越的梅子,就非常著名,成为不可或缺的和盐铁一样的必需品,梅子成为江南重要的物产,带动支撑着这里的经济,而发生江南的战争,也的确比北方的战争来得少。

高启的这首诗,非常大气也接地气描写江南的白色果梅花,带着家乡的骄傲,更带着对梅花的喜爱。

而且这里也表明了他的态度,他不是避秦,无需逃避什么,他是热爱上这一方的水土,这一方水土上令他骄傲的梅花。他愿意长居此地,享受普通的太平和幸福。甚至是在歌颂当朝。

那么高启的死,的确是一个文学史上,包括他人生的巨大悲剧。

从小父母双亡的他,更看中平凡朴素的生活,想和妻子家人生活在一起,远离他无法驾驭也无法适应的官场,虽然彼时,朱元璋放下身段,想给这个年轻人以高位和机会。但是高启谢绝了。多疑的朱元璋,认为高启是不愿意效忠朱明,他也担心高启被别人所用。

高启39岁,因一篇给地方长官写的建筑《上梁文》里有“虎踞龙盘”,被朱元璋认为他心怀故主张士诚,处以腰斩。

这真是命运的诡异。

高启绝命诗有“自知清彻原无愧,盍请长江鉴此心。”这树开在江边的清逸朴素的白梅花,就此凋谢。而自他之后,明朝的诗再也无法达到他那种高度和气息。

曹雪芹喜欢高启的诗,但是很显然,红楼梦中所有的诗作都无法超越高启,但也因为红楼梦,我们可以一窥曹雪芹文字的来源以及他的仰慕。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48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