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斫琴僧居月的故事
皆仁法师
宋代时,有一位著名的斫琴僧叫做居月。
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见于文字记载的斫琴僧,而能够流传至今的,除了记录他斫琴的一篇短文《僧居月琴制》外,其他的就宛若飞鸿踏雪了无痕迹了。
他的名字带着古代风雅的诗意,名曰居月。而圆月在佛教中看来,则是佛性圆满的表征。这个名字,有着深深地期许,伴随了他斫琴的一生。
在不知多少个如白驹过隙一般的岁月里,他在斫琴声声中参禅,领悟自然至理、佛法的奥义。
他亲自用斧头凿开木板,再用水磨漆面,个中辛苦的点点滴滴,都如人饮水,映现在心头。
他用一颗满怀禅门静谧的心,专注于制作一张能够足以传世的经典古琴。
在《僧居月琴制》一文中,记载了他一年之中的斫琴工序。
立夏之后,火气较足,此时用火烤炙树干,烧制琴体;在秋分之后,天气干燥,胶力更足,这时就用生漆熬胶,然后静静等待立冬的到来,在立冬的日子里合琴,经过一冬严寒淬炼后,到了春暖花开的立春时节再髹漆。
在寻常人眼中的只不过是一张小小的三尺琴,而在斫琴僧的手中,却需要经过春夏秋冬四季轮转的耐心制作之后才能得到。
髹漆是整个斫琴工序中最重要的一环,对内而言,它能起到耐水、防腐、保护琴体的作用,而对外,它则能够让琴体呈现斑斓的质感,让人感觉赏心悦目。
经过清水打磨后的漆面,随心映现出不同的色彩,有深沉的黑色,古雅静谧;有晕染的朱色,质朴而炫目;有俊雅的绿色,清逸出尘;有典雅的紫色,端正又不失贵气。
在这三尺的琴体之中,能够映现世间万物种种,也许在居月法师眼中,斫琴就如参禅一般,身心脱落,万物皆在其中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