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而自创神韵萧清逸查士标仿宋元各家

明清时期,休宁地区为徽州府辖制,黄山云海、雄奇秀丽,境内碧涧清溪,众水周流,查士标便出生于此,其字二瞻,号梅壑,人称“梅壑先生”,斋号“种书堂”“待雁楼”“东郭草堂”等,与渐江、汪之瑞和孙逸合称为“新安四家”。其父为徽商,富贾一方,家藏诸多鼎彝及宋元书画,尤喜董其昌之书。查士标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由于他的勤奋和天资,查士标二十岁左右便中得秀才,无奈明朝覆灭,他黯然退避新安山中,弄笔遣日,放弃科举,决意仕途,后又寓居南京、扬州等地,以书画自适,以笔耕墨耘的名士身份,寄命于尘世之中。查士标书学颜真卿、米芾、董其昌,书法以行、草见长,笔法俊逸豪放、苍劲潇洒。其绘画初学倪云林,后参以米氏父子、黄公望、吴镇、董其昌画法,笔墨疏简,意境荒寂。

清查士标仿宋元各家山水图四条屏50cm×cm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仿宋元各家山水图》四条屏之背景

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查士标游览了扬州,随后寄居于待雁楼,尔后,基本往来于扬州、镇江、金陵、苏州、杭州等地,游览、会友、吟诗、作画是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底,查士标举家迁往扬州定居,在此度过了三十余年的精彩人生。

查士标居住在扬州吕祖坛,据阮元《广陵诗事》记载:“查二瞻尝居北乡吕祖坛,坛去城三十余里,有老柏修篁,清溪绕之。二瞻书「偶落人间」四字额。后甘泉张丹厓(铠)潜修于此。”吕祖坛地处扬州城北,是个宁静清幽之地,查士标除在这里进行书画创作外,还外出游览交友,徽商是其交友的一大层面。

新安是徽州的古称,明清之际,徽州人口剧增,重文化的大环境逐渐形成。大多数徽商均集商人和画家于一身,他们大量收藏古玩字画,一时徽州字画文物云集。扬州的商业主要以盐业为最,来自徽州的盐商又是扬州盐商的主要力量,以大户为主体。《民国歙县志》载:“邑中商业,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在昔,盐业尤兴盛焉,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各姓代兴,如江村之江,丰溪、澄塘之吴,潭渡之黄,岑山之程,绸墅、潜口之汪,傅溪之徐,郑村之郑,唐模之许,雄村之曹,上丰之宋,棠樾之鲍,蓝田之叶,皆是也。彼时盐业集中淮扬,全国金融几可操纵,致富较易,故多以此起家。”据考证,江村之江(江世栋)、丰溪、澄塘之吴(吴懋叔)、潜口之汪(汪如江)、岑山之程(程浚)和唐模之许(许松龄)均与查士标有着密切的交往。

岑山渡程家为扬州和黄山一带的著名收藏家,长期客居扬州,查士标、石涛与他均有善谊。查士标《仿宋元各家山水屏》即是他为徽商葛人先生祝寿所作。

《仿宋元各家山水图》四条屏分析

《仿宋元各家山水图》四条屏现为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由前收藏者程十发先生捐赠。程十发(一九一二—二〇〇七),上海松江人,名潼,斋名“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是一位享誉中外的艺术家。此件作品原系八条屏,曾于一九二九年出版的《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古代部》一书中收录印刷,程先生收藏四条,一九五八年将其全部捐给沈阳故宫博物院。此山水屏作于康熙丁卯年(一六八七),时年查士标已有七十二岁高龄。

清查士标仿宋元各家山水图四条屏

茂林仙馆图

此套四条屏每幅纵一百八十八厘米,横五十厘米,纸本。其一《茂林仙馆图》,仿王蒙笔法,全景式布局,远处峰峦叠嶂,山间树木掩映几间寺庙,近处几间茅亭,亭旁杂树环生,一径通幽。左上题署:“茂林仙馆,用黄鹤山樵笔法拟之。”下钤“士标私印”白文方印、“查二瞻”朱文方印。此图峰峦浑厚,布置繁复,汲取了北宋全景式山水格局,着重刻画了自然景物的雄奇多变,状物高于达意,且笔墨简洁、清刚,意境幽旷。

清查士标仿宋元各家山水图四条屏

溪山无尽图

其二《溪山无尽图》,仿黄公望笔法,绘山峦叠起,茂林争秀。右上部自题:“大痴道人溪山无尽图,拟其意于邗上之待雁楼。”旁钤“士标私印”白文方印、“查二瞻”朱文方印。此画布局疏散,结构缜密,气韵沉厚,皴染丰富,含蓄蕴籍。画幅满纸皆山,河流左右逢源,树木四面杂陈,景致散漫,笔墨亦疏散,山石以短促的线条勾出外形轮廓,皴笔极少,设色简淡。远山直接以淡墨色一抹而出。此图虽拟黄子久之繁密之景,但具松散之态,仍然令人有种意境萧疏之感。

清查士标仿宋元各家山水图四条屏

雪漫江天图

其三《雪漫江天图》,仿郭熙笔意。绘雪后江山,疏林冷落。左上自题:“郭河阳,江天欲雪漫,仿其意。”下钤“士标私印”白文方印、“查二瞻”朱文方印。此画布局疏朗,蟹爪枝,卷云石,虽峰峦起伏,皆为白雪覆盖,树丛枯枝杈桠,披霜戴雪,傲然挺立。此画技法上,染多皴少,用笔线条洒脱率意,虽粗笔短线,但墨法多变,韵味无尽。郭熙的绘画用笔稳健、气格雄厚,查士标此幅置景平远,笔简墨淡,北格而南韵。

清查士标仿宋元各家山水图四条屏

早春岸柳图

其四《早春岸柳图》,绘柳岸曲折,港汊渔村。图上部自题:“葛人先生以黄海胜流,作广陵寓公,方当服政之年,遂坚高隐之志,先生既家世清华,望隆艺苑,承家令子,弥垂声名,兹届初度,同人侑笔之辞不一而足,余忝窃同好,幸托葭莩,辄为点染烟云,用供啸傲,因赘数言,并志所慕云尔。康熙丁卯长至月,同郡同学弟查士标。”后署款:“康熙丁卯长至月,同郡同学弟查士标。”下钤“士标私印”白文方印、“查二瞻”朱文方印。图左下角钤有狄氏收藏印二方。

题署中的“葛人先生”,即程浚,号肃庵,松风堂主人,安徽歙县岑山渡人。他家世雄厚,是位有较好文化修养的徽州商人。

《新安岑山渡程氏支谱》记载:“浚公,原名希洪,字葛人,号肃庵,大升公继子,本大震公三子,浙江仁和庠贡生,贾思赠奉直大夫。刚直多才,事所后父母与本生父母,俱曲尽孝道……甲寅饶寇犯境,设施谋保障,歙南以安。尝修辑《两淮盐法志》,陈奏商情疾苦,至今人咸徳之。徽歙两学公请崇祀新贤祠。”

《民国歙县志》卷五《选举志·封荫》中载:“程浚,以子哲赠崖州知州。”《民国新安志》卷七十《人物志查士林》又载:“程浚,字葛人,岑山渡人,以商籍生贡成均。生平读书得经济大略,胆识过人……浚抱才不仕,还筑遂初堂,庐父母墓侧,教子成进士,登籍者四人。殁,祀乡贤祠。”

由查士标《仿宋元各家山水图》四条屏的题跋,不难看出,作为客居扬州的徽州人,查士标的故乡情结甚重,在远离家乡多年以后,生活在异地他乡,偶遇家乡故知,那种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总体来看,查士标的这套山水册虽题识为拟某人之迹,实则多出己意,体现其胸中丘壑和意中山水,寻常山水在他的笔下又能自抒性灵。此套图册无论在构图、笔墨、置景上都有自家的鲜明特色,具有漫笔写来、不求刻意经营的审美特征。此山水册虽笔墨简淡,却能传达出苍茫旷远的意境感。

另外,查士标在扬州的三十多年里,其作品上署名皆为“邗上旅人”“白岳逋客”等。可见其虽生活在繁华之地扬州,但仍时时不忘客居者的身份,其心灵皈依的真正家园,依然是他新安的故乡。

此作品流传有序,即查士标为徽商葛人先生祝寿所作,当时为程浚先生所藏。从作品钤印上看,此作后经收藏家狄学耕收藏,又被上海松江程十发所收。一九五八年,由时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的程十发先生,在上海寓所中捐赠给沈阳故宫博物院,并一直存放至今。

查士标绘画分期及作品风格浅析

查士标山水画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时期,即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和极致境界。

01

五十岁之前为其山水画的形成阶段。查士标出身于富足之家,颇富文才,清兵入关后,避乱于新安山中,后游历于京口、金陵、扬州等地,主要受程嘉燧、李永昌、渐江等“新安画派”师友的影响,仿学倪瓒、米芾,形成了“清逸”的绘画特色。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新安画家多宗清宓法者,盖渐师导先路也”,程嘉燧、李永昌是“新安画派”的前驱人物,均以“喜仿云林”为风尚,查士标早期的山水画亦是从学倪云林入手。查士标学云林,在笔墨、气质、格调上都较为相似。

清查士标溪山放棹图42cm×cm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放棹图》为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纵一百三十三厘米,横四十二厘米,纸本。此图所绘景物与倪瓒山水画的面貌接近,平远寥廓,疏林杂错,寒水寂寂,意境箫散荒寂。左上题署:“何处溪山好,今朝天放晴。随流浮一叶,望入棹歌声。石城旅人查士标画。”下钤“查士标印”白文方印、“二瞻”朱文方印。该画笔墨虽学云林,却更近于渐江,清劲中带有淹润,刚健中不失明爽。

02

五十岁以后,查士标的山水画进入成熟期。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数量甚多,且绘画的风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他与王翚、恽南田、笪重光等正统派画家、绘画理论家相互切磋,临仿宋元,创作了不少仿古画,传统功力得以加强和巩固;另一方面,他游历于江南诸地,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了许多写生小品,进入自然丘壑与笔墨并重、仿古与自家特色融汇的融合时期。

“仿古”自明末董其昌提出后,为当时画坛所皈依。查士标与王翚、恽南田和笪重光交往密切,他们给查士标的绘画带来新的影响。五十岁以后,查士标先后师法张僧繇、董源、李成、郭熙、赵大年、米芾、赵孟、倪瓒、黄公望、吴镇、王蒙、高克恭、徐渭等,创作了许多“仿古画”,但其仿古之作并不拘于古法,虽仿古却又自立门户,将江南诸地的历历丘壑罗列胸中,使自己的仿古之作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清查士标仿李蓟丘古木竹石图82cm×cm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仿李蓟丘古木竹石图》即为此时所作。该画纵一百六十七厘米,横八十二厘米,纸本,画秋树二株与竹石。左上题署:“霜柯百尺依层严,霞表亭亭致不凡。记得此间曾憇息,还留苍翠在轻衫。仿李蓟丘笔,查士标。”下钤“士标私印”白文方印、“查二瞻”朱文方印。李蓟丘即李衎(一二四五—一三二〇),元代画家,字仲宾,号息斋道人,晚年号醉车先生,蓟丘(今北京)人,晚年寓居维扬(今江苏扬州),与赵孟、高克恭并称为元初“画竹三大家”,著有《竹谱详录》。李衎尤善画枯木竹石,善画墨竹,双钩竹尤佳。此画仿李衎,但又有其自己特色,以流畅的笔调画竹,枯树干及石更是章法简洁,笔法苍健洒脱,体现出文人画的风雅韵致。

03

六十岁之后,查士标的山水画达到了极致境界。他的写意山水画创作风格逐渐由“清逸”向“放逸”转变,渐渐向简洁精微方向发展,其放纵的笔墨逐渐收敛。其工笔山水画创作更趋精细清劲。并逐渐达到笔墨意境中荒寒萧散之境界。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松竹溪山图》,纵一百四十二厘米,横四十五点五厘米,纸本,绘枯松顽石。右上自题署:“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士标。”下钤“士标私印”白文方印、“查二瞻”朱文方印。此画虽笔墨更趋简括,却蕴含着气韵荒寒、含蓄深厚的意味,为查士标晚年的代表作品。

《仿宋元各家山水图》四条屏为查士标七十二岁时所画,通过此作能很好地了解查士标师法众家的绘画风格。

不师古人,取法不高,但过于拘泥于古人的形式和套路,亦步亦趋,则不足以言画。查士标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与他善于集众大家之长有密切关系。他摹习古人,更多是在临摹其画意,而不是只限于细节的形似。

首先,他师法五代的董源,恽南田曾赞其“真所谓旌旗变色,焕若神明”。米家父子和董其昌使其受益匪浅。米氏父子画山如画云龙,不必写雨,而雨意十足,此种隐约的眷恋之情给查士标表达明亡后的情感提供了淋漓尽致的方式。而查士标的写生小景,平和、雅儒、恬静淡泊正,这也是董其昌画风雅秀、不温不火的精髓。

“新安画派”多以“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师,查士标绘画的早期,“新安画派”的前辈师友对其影响极大。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对查士标山水风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查士标与倪瓒虽处不同的时代,但却均出身望族,又都遭遇乱世兵变,之后长期流寓在外,时有思家思国之苦,只能通过笔墨来抒发内心的情怀,因而有着相同的孤绝心境。查士标不仅在技法上学习倪瓒,与其相依相成,且在审美趣味上,也与倪瓒息息相通。查士标将倪瓒山水静寂、空旷和萧瑟的图景,演绎得更加荒寒、疏散和空灵。查士标的画中,少了许多倪瓒山水的冷寂与枯淡,而多了一种平和的意味,其用笔也比倪瓒圆润、丰富。在绘画的语言形态、风格和整体面貌上,查士标的山水具有其更大的包容性。

……

文/王怡威

(本文作者供职于辽宁省博物馆文保中心)

(节选自《荣宝斋》-07总第期)

未完,欢迎订阅《荣宝斋》期刊

邮发代号:2-,-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荣宝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6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