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绘就不尽春色写在张世纲画展开

刘云涛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7月25日(星期六),由扬州市文化馆、邗江区文化馆联合主办的“惠风荷韵”——张世纲八十春秋工笔花鸟作品展将在扬州市文化馆盛大开幕,展期至8月底结束。文/翁成与张世纲老师结识源于一次画展上相识,后便念念不忘,他老人家的为人谦和、善良而又坚毅的品质深深影响着我多年,与他结下的忘年情谊从此割舍不断。张世纲老师出生在扬城北郊,自幼受尽生活的磨练,成年后至扬州磷肥厂工作,工作之余他最大的兴趣是学习书画与文史。因没有在专业的艺术院校学习过,张老师在绘画学习中付出了比常人多倍的努力。他常跟我讲起他学画时的故事:初学画画时,为了近距离观察几枝荷画,就站到荷塘里写生,因太投入,不知不觉双腿陷进了荷塘里的淤泥里,等他发现时已陷进去非常深了,幸好附近的路人听到呼救赶来,才侥幸捡回一条命来。年3月,他拜扬州国画院李圣和先生为师,深得李先生的悉心指导,后又师从陈之佛、喻继高两位工笔画名家。由于勤学苦练,博采众长,加之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他的作品既有儒雅清逸之气,又洋溢出豪爽秀润的格调,极受画坛瞩目。在张老师的画室里,让我震撼的是张贴在墙上的《修身计划》:高血压、冠心病服药放在上午;每日上午将原作画1小时改为练习行书1时,兼读文史书籍;适当参加社会交往,巩固好友与学生的友谊“处世以德、以诚待人”……一位80岁的耄耋老人,长年笔耕不辍、严以修身,这样的精神实在让人佩服敬仰。在扬州的书画圈里,张老师的“迂”也是出了名的。每次有作品参加书画比赛或画展,许多同行都劝他“走后门”、与一些领导走动走动,但张老师是既守得住清贫又能耐得了寂寞的犟性格,从不会为自己的作品去走后门、拉关系。近年来,随着名气的上升,他作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很多人翘首期盼他多出作品,“我画画不在于快,而在于精,一幅画画不好我就撕掉,不会让它出屋。”一幅作品,少则一个月,多则一两年,这么些年来,多年磨一剑的创作节奏从没打乱过。张世纲,就是这样一位令业界哭笑不得,时而刚硬耿直时而细腻感性的老人。艺术之路是探索自然之路,也是通往心灵之路,充满着泥泞与跋涉。多年来,张老师不仅作画不辍,历史和古典文学也十分酷爱,作画之余,对诸葛亮、李白等古代人物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写下了近30万字的读书笔记。经常深夜读一些诗词歌赋,因沉浸其中太过投入,经常是一边痛哭一边阅读。哭声惊醒了一旁老伴,老伴一度曾以为张老师精神错乱了,医院接受治疗。应该说,通往艺术之路是艰难的,倘若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没有超强的忍耐和信念,这条路是很难走出来的。“用真心体验自然,感悟生命,让作品有真情,给艺术以纯洁,是我对艺术的一片冰心。”这是张老师每次创作时的心境。张老师56年的艺术生涯中,他把骨子里的真情实感都融入到他的画面里,细细品读他的画作,总感觉画里有他一颗跳动的心,而移出画面时仍留有余味。张世纲,出生年6月5日,江苏扬州人。扬州市著名工笔花鸟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特聘研究员、邗江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曾执教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与江海学院。20多年来培养学生30余人,其中14人加入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