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银行资本补充的难题与政策建议新浪

来源:Chinamoney内容提要近年来,银行资本运用持续增长,资本来源管理压力继续加大。文章分析了股份行资本积累情况,指出总体来讲,其内源积累比较不足,难以覆盖新增资本运用,需要监管政策和市场共同努力补充其资本。文章给出了三点具体政策建议。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国内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相应增强,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筑底企稳。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环节,信贷逆周期调节力度也将同步强化。此外,随着国内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明显加剧,资本管理要求将相应提升。在此过程中,政策环境变化将导致银行资本运用持续增长,资本来源管理压力继续加大。一、股份制银行资本状况股份制银行(或简称股份行)作为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的一类,是国内商业银行重要的组成部分。截至年末,股份行总资产占全国商业银行总资产比重约为22%,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随着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加大,股份行资本面临的约束亦将逐渐凸显。截至年9月末,国内八家股份行资本充足率情况详见表1。整体看来,股份行资本充足率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能较好满足监管底线要求从表1中可以看出,八家股份行各级资本充足率均能满足国内监管要求,平均水平较监管底线至少存在BP的安全边际。在当前央行宏观审慎管理框架(MPA)内,资本充足率的达标对于整体MPA考核具有“一票否决制”的意义:只要资本充足率不达标,MPA考核就将被评价为C档。所以,为保证资本充足率能够持续达标,正常经营的银行会通过控制资产投放,甚至出售存量资产,以释放资本,实现资本充足率指标达标。截至年9月末,国内股份行资本充足率指标安全边际较高,达标压力较小。(二)对于满足系统重要性银行管理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压力当前,尽管股份行均能较好满足监管要求,但在考虑国内1%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后,各家股份行资本安全边际将有所缩窄,各级资本充足率指标平均安全边际不足BP,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安全边际缩至BP。根据国内监管规定,若国内银行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所适用的附加资本不得低于巴塞尔委员会的统一要求。考虑到《巴塞尔协议III》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的1%~3.5%的附加资本要求。若股份行未来能够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以当前资本充足水平,即使是资本最为充足的招商银行,在持续达标方面也将存在较大压力。二、股份制银行资本补充状况在资管新规要求表外存量资产回表以及成立理财子公司、金融消费子公司等政策、事件的影响下,股份行未来资本运用会进一步加大。为匹配增长的资本运用,银行必须扩大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内源积累,主要依靠净利润的转化;二是外部补充,主要依靠外部股权定增、资本债券发行等。总体来讲,股份行资本内源积累比较不足,难以覆盖新增资本运用。所以,股份行需要通过外部手段补充资本,以使资本充足率维持在合意的管理范围内。根据补充资本类型的不同,资本补充工具可以分为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具、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二级资本(也称附属资本)补充工具。股份行外部资本补充存在以下三个特点:(一)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存在较大困难截至年9月末,部分股份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十分接近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管理水平线,管理压力明显加剧。目前能有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外部工具主要有:一是首发上市。对于国内股份行来讲,均已实现A股上市,部分已实现A+H股上市。上述八家股份行中,兴业、浦发、平安、华夏尚未在H股上市,这四家股份行可以通过在H股上市实现核心一级资本补充。但H股上市审批周期长、操作难度高、前期投入大,均是通过该手段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主要困难。二是股权定增。对于上市公司来讲,股权定增是短期内快速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手段。上述股份行可以在A股或H股(要求在对应的股票市场已上市)定向增发,进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但受制于当前股份行市场估值普遍低迷,以及保护原有股东利益等,股权定增同样存在较大困难。三是发行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含有转股期权,同时含有债权和股权的性质。在达到强制赎回条件后,投资者通常会“被迫”按约定价格转换成发行人股票,使债权全部转换为股权,进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可转债在发行成功后将有一定比例的余额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待全部实现转股时,则%计入核心一级资本,是目前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最“高效”的工具。上述八家股份行中,除兴业和华夏外,均发行过可转债。截至年末,尚有光大(年,亿元)、中信(年,亿元)、浦发(年,亿元)可转债尚未实现大规模转股。可转债转股比例与发行人股价表现有直接正向关系。当前股份行股价估值偏低,实现可转债大规模转股存在较高难度。同时,银行申请发行可转债流程较一般债券更复杂,周期更长,同样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更为便利一直以来,股份行对于其他一级资本补充的需求仅次于核心一级资本,发行相关资本补充工具的规模较高。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是优先股。优先股是股份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重要选择,受到市场广泛欢迎。年至年,上述八家股份行共发行了近亿元优先股,全部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有效提升了一级资本充足率。二是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简称永续债)是年初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共同推出的新型资本补充工具,能有效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年1月,市场发行首单永续债;截至年1月末,已发行17只永续债,总计亿元,发行规模增速远高于优先股。上述八家股份行中,浦发、平安、民生、中信、华夏均已发行永续债,共计亿元。相较优先股,永续债申请更为高效便捷,监管审批周期更短。(三)二级资本补充高效便捷二级资本补充工具总体保持稳定,经历了次级债向二级资本债的转变,是被股份行广泛使用的资本补充工具。截至年年末,上述八家股份行累计发行次级债亿元,二级资本债亿元。比较来看,二级资本债(或次级债)相对审批周期较短,发行成本较低,能高效补充银行二级资本,使得银行资本充足率维持在较为合理充裕的状态。三、股份制银行资本补充政策建议在当前逆周期信贷调节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环境下,股份行要进一步加大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力度,着力优化资本结构,合理控制有息负债规模。但要有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仅仅依靠股份行自身是不足够的,还需要监管政策和市场的共同努力。具体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三点:(一)监管层要着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资本补充工具创新力度股份行存在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压力主要来源于资本补充工具的缺乏和较高的申请、发行成本。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环境下,深化金融资本补充工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应进一步扩大。年以来,永续债为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提供了更为高效、便捷的选择。监管层要继续加大资本工具创新力度,推出更加多样化的资本补充工具,尤其是在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具方面。其次,对于资本补充工具的申请和审批,在防控相关风险的同时,要进一步简化申请流程,提升审批效率,更好助力银行补充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二)股份制银行要切实提升资本回报水平,优化资本结构股份行面临的资本约束主要体现在核心一级资本不足,可使用的相关补充工具包括定向增发和可转换债券。受制于股价估值较低等因素影响,股份行进行定向增发或推动可转换债券大规模转股仍然存在较大困难。为解决核心一级资本补充面临的难题,股份行当务之急是要改善市场估值,通过以ROE为经营管理起点,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强化资本回报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市值管理意识,构建市值管理体系,促进市场估值有效改善。股份行在合理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后,可以适当压缩存量二级资本工具,优化资本结构,降低有息负债规模,较好控制融资成本。(三)资本市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更多价值型投资者当前国内资本市场大部分投资者更加注重交易利差,导致其偏好于股价波动性更高、市值更小的上市公司,而对于股价稳定、市值规模较大的上市股份行缺乏足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71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