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一首,此诗简单易懂,在平淡之中,展

北京看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partment/

唐初著名诗人虞世南,最初入仕于隋朝,后来隋灭亡了,他在唐王李世民麾下为官。

李世民不计前嫌,对他是礼遇有加,他在唐代的时候,也得受到了重用,为初唐文人当中的领袖。

虞世南以“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大特点,是名动一时,此外,他还主持了许多著名书籍的编撰,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方便,他的诗,在当时广受大家爱戴。

他写了一首《蝉》,这首诗很简单,看起来没有那么多浮华,但意味深长,我们来欣赏一下。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看起来比较简洁,实际上,却立意非常巧妙。

它用“蝉”这个动物来描述,表面上是对它的简单介绍,实际上,却暗含着华丽、高贵、身份的象征,也托了诗人对高贵品质的向往。

它不仅仅是个单纯描绘动物的诗,而是清晰地体现着人的特征。

在第一句中,是人说蝉在垂下的树枝上喝清凉的露水。

垂緌就是在古代的时候,帽子的带结垂到下巴以下的部分,在这里,是指“蝉”头上的触须。

他认为,蚕生性高洁,在很高的树上栖息,以露水为食,也称之为“饮清露”,它用来显示其显赫的身份,同一般人心目中的“清”统一了起来。

看起来好像默默无闻,没什么特别,但其品质却是非常高洁,不受世俗影响。

第二句话,主要是讲蝉鸣叫的声音,这个声音,非常清远,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蝉的声音。

虽然看不见它在哪里,却能够凭借声音的来源,依稀辨别出所处的方位。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种说法,凤凰只会停在梧桐树下,其他的普通树木,它从来不去栖息的,这些凤凰鸣叫的声音,就是从稀疏的梧桐林中传出来的。

这一句,其实是将蝉的鸣叫声,用一种特殊的意象形象化,用来形容梧桐树又高又挺拔。

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够清晰地听到叫声,也反映着一种人格化,蝉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中,清晰地展示出来,有着别样的清逸和俊朗。

三、四两句,是在对蝉本身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抒怀,反映了诗人心中的无限感慨。

这是对蝉的认同,认为他这种对品德的赞赏,也是突出的,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诗人认为,一个人的名誉和影响,往往取决于他个人的品格高下,不会依赖于他人的赞扬,就像一只蝉,在很高的树上鸣叫,一般人都会认为只是借助于秋风,远远地传播过来。

实际上呢,却是因为它居高而声自远,在诗人的心目中,真正传播好声音的原因,是禅自身的特点,以及它所处的方位。

这也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热情和高度的自信,让人身临其境,感触颇深,值得赏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65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