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行书作品欣赏酣畅淋漓美不胜收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字体。偏于楷书者,称为行楷;偏于草书者,称为行草。与楷书相比,行书经常运用连笔和省笔,书写快捷;与草书相比,行书比较规整,容易辨识。
关于行书的主要特点,苏轼有个形象的比喻:“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把楷、行、草三种不同的字体比作人的站立、行走、奔跑三种姿势。明代丰坊《书诀》说:“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行书因其书写奔放、意态活泼、潇洒流畅、笔法多变、结构多姿,历来为文人雅士和人民群众所喜爱。
观山的行书,追求雅正和豪放,从中可以品读到他的人格、气质、学养、理想与追求,每一幅作品都用笔灵活,字与字之间相呼应,笔划的处理恰到好处,让人能感受到气韵的流动,真正应了“行云流水”这四个字,无论观赏还是装饰皆为上等之选。
一、古诗词
“诗言志,词缘情”那些字字珠玑,被称为千古绝唱的名篇佳句展现着诗人词家们高尚的爱国情操,飞扬着他们的凌云壮志,传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记载着他们的悲欢离合,同时也渗透着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
1、观山最新力作八尺横幅行书书法《沁园春雪》
作为一种比较晚出的字体,行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后来居上,于各种字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诚如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言:“趋变适时,行书为要。”无论从实用还是艺术的角度,行书都极具适用性,极富艺术性。
书法家观山,中国著名行书书法家,在创作中传达出特有的沉静与智慧,彰显着一种遗世独立的品格追求。此幅《沁园春雪》,笔势放达,飘逸俊秀,意气风发,尽情挥洒,一股勃勃生气扑面而来,挥毫转腕间一代伟人心中的抱负和胸怀尽显无疑。
2、苏轼名篇国宾礼书法家观山行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观山先生的行书书法作品视野开阔,风骨傲然,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感染力;其用笔苍劲老辣、稳重古朴、游走飞动,风神飘逸,洒脱奔放之美感跃然纸上,给人一种神采飞扬、酣畅淋漓、美不胜收之感!
观山在书法艺术方面的精湛造诣,不仅给人一种高雅的艺术美感和精神享受,更使我们在增长对书法艺术理解的同时,得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熏陶。其行书书法作品刚健清新,不染尘俗,这是一种境界,一种品格,一种技近乎道的大自在。从观山老师的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方式,字写得端庄典雅、不狂不颠又处处透着一种张弛力,就像是将一脉“慧根”加入体内,使得他所书写的字有一种独特的“和舒”之气。这样具有文化内涵的书法不仅赢得了书法爱好者和收藏者的青睐,而且更是受到书画市场的欢迎。
二、哲理名言
一幅蕴含深刻哲理的书法作品,不仅可给予我们精神上的鼓励,而且还有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之功效。
1、励志名言砥砺前行观山六尺横幅书法作品《天行健》
品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如饮甘泉,得到无限启迪。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中,《天行健》可以说是一句让人心生无限敬意的话。梁启超曾在清华大学作过演讲,他在演讲中引用了“自强不息”等话语。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成为了清华校规。这无疑告诉我们:若想成功,必先自强。
观山此幅《天行健》书法,章法布局合理,聚散轻重适宜,运笔轨迹一丝不苟、干净利索,通篇字体讲究造型的变化,凸显其用笔的节奏韵律感,章法气息连贯、浑然一体,整体上雄浑厚重,刚劲深沉,大气清逸;高雅中见其超然,苍劲中见其沉稳;意蕴丰富,意境深远,体现出书法的神韵和艺术魅力,可以看到到他对中国书法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到理解和深邃的彻悟。
2、左宗棠名言观山精品行书书法《发上等愿》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寥寥24个字,语出左宗棠在陕西三原明都城隍庙大殿中所录,包含丰富人生哲学。用于修身养性、教人处世之道,引人深思,绝对够经典。它足以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可以做到处变不惊,遇险不乱。
欣赏观山先生的行书书法作品总能令人感到气畅神扬,怡然脱俗!他的书法作品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思想情操以及宽阔博大的胸襟,同时也凝聚着他对艺术的思考,渗透着他丰富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彰显自身独特的美学追求。无论观赏还是装饰皆为精品之作。
二、四字成语
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堪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某个方面内容的经典概括,对后世影响持久而深刻。
1、观山新品四尺横幅书法作品《厚德载物》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不仅仅要看作品的表象,更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