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寒寒以成物春不远
冰天雪地才配得上“数九寒天”的名号
旧岁近暮,新岁将启,南方持续的低温雨雪天气让人感觉格外的冷,但再冷也抵挡不了南方的人们对大雪纷飞的渴望,冰天雪地才配得上“数九寒天”的名号。
小寒是十二月节,“寒”字下面两点是冰,《说文解字》释寒为冻,此时气温逐渐下降,到了“三九”隆冬,冷得分明。中国南方地区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滴水成冰
今年南方的雪天遂人愿,北方的冷空气和印度洋、南海送来的暖湿气流“胜利会师”,近十年难得一见的大雪如约而至,人们在漫天飞雪中迎来新的一年。深圳的朋友来湖南看雪,依旧去的麓山,雪自上而下的落,飞飞扬扬地像是要把人托在掌心里。岳麓书院藏之名山、纳于大麓,山间白雪苍茫,愈发在深藏和大隐中露出素朴静美的古韵来。正门的白墙黑瓦,白底黑字与庭前古树白雪相映成彰,极具清和雅正之气。而偏院的黄墙红瓦在寒树稀疏、烟色雾笼中又是出世的惊艳和威隆,让人生了肃穆和庄严。院里,风声竹响,雪花簌簌,走在人海里,却是愈喧愈静的空明澄澈。
雪未化,雨未停,等到第3日,早晨走在路上,抬头便可见满枝满树的“冰挂”,晶莹剔透,凝成珠帘低垂而下,结成冰剑斜向苍穹。随着午后温度上升,点点滴滴的冰水消融而下,落在头上,是清寒中的诗意,而我们就在脚尖点地都能感受到彻骨的寒意中走向了小寒节气。
梅花是冬日里的花信使图源摄图网
与小寒相伴相生的莫过于腊梅,腊梅又叫雪中花,在腊月前后开放,比普通梅花的花期早2个月左右,是小寒节气真正的花信。极寒催得幽香,记得前年在办公室加班到凌晨,起身便闻到一丝一丝的清香飘逸而上,窗外是风中飞雪的扑面寒意,不由得起了诗心为一个朋友写下《人与花心各自香》:那一缕清香绕过枝头/暖了一树的等待/含苞待放的声音/像是春天的信息/从风雪中蓄势而来。
真正领略品尝腊梅的香是去年,大姐庭前种了极好的腊梅,知道我喜欢,便趁着雪落梅花,花开正盛的时候,摘了送过来。一直以为腊梅是暗香,等到大盆大朵的腊梅放在房间,才知道那是苦寒里凝就的浓香冷冽,耐过多久的寒意,便可释放多久的香浓。腊梅的香经得起岁月的沉沦,直到今年元旦,存了一岁的腊梅,再拿出来泡茶,出手便彷佛立在雪下闻到清冽了之气,等到在茶杯里入水舒展,又化作蜜黄轻盈之姿,深吸一口,直入肺腑;细抿一口,那股寒香由浓而淡、由苦至甘、由下到上慢慢化开,再从唇齿鼻息间慢慢消散……
腊雪煮茶
除了腊梅泡茶,古人最喜冬日围炉,以腊雪煮茶。腊月落下的雪叫腊雪,红楼梦里第41回栊翠庵里妙玉为宝黛二人煮茶,黛玉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妙玉的一声冷笑是出世的清标傲孤,但也说出了雪水源自古寺、且是梅花落雪、五年瓮藏之稀罕;这样的雪水煮茶之妙,虽不得而知,但较之轻浮,或者应是轻盈清逸吧。
文人雅士也推崇用雪水泡茶,常喜“扫将晴雪试煎茶”。唐人陆龟蒙“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宋朝苏轼“梦文以雪水煮小团茶”;陆游写茶:“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白居易对饮茶也十分有研究,自称“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无论自品自酌,还是寒夜客来的雅聚,雪水泡茶,暖茶对饮亦是理想抱负之余对生活的极致深情。千山月淡,万里尘清,杯水之间自有江山气度、社稷民生。书生情怀,一壶雪水煮茶,冷极而沸,当是在围炉夜话中喝出了热血和温暖。
用陶罐贮藏蜡雪图源视觉中国
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腊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小儿热痫狂啼,大人丹石发动,酒后暴热,黄疸仍小温服之。藏器洗目退赤;煎茶煮粥,解热止渴。”腊雪便有了凡尘俗子的生活气息。在民间,人们常用陶罐贮藏,冬天和姜片搽冻疮、以雪搓拭身体防感冒,夏天搽痱子。在我的家乡至今仍有山区的百姓以腊雪腌菜,浸泡糍粑的做法,以防食物腐烂变质。极寒的腊雪兼具了防冻、防暑、防腐的功能。
在冰天雪地中积聚暗香的一朵腊梅、存蓄沁凉的一汪腊雪,得苦寒亦如得精华,用到极致,有着与众不同的神韵和奇效。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越是酷寒,越是成就非凡之功。金庸小说里的至寒之物,有冰蚕、寒玉床、寒潭白鱼。单说寒玉床,乃祖师婆婆花了七年心血,到极北苦寒之地,在数百丈坚冰之下挖出来的寒玉。睡在这玉床上练内功,一年抵得上平常修练的十年。而修练内功,最忌走火入魔,修练者坐卧寒玉床,一半精神用来和心火相抗以求自清自省,便可绝地而生,在苦练内功、强毅修为中获得神功武力、独步武林。虽是小说传奇,却亦说出了寒以成物的道理。
织巢鸟筑巢
寒到极致之时,便是初现阳气之时,最能感知阴阳变化的是鸟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寒的第一候是“雁北乡”,此时阳气已动,多羽而坚毅的大雁动身向北,走向归程;第二候是“鹊始巢”,古人眼里的吉祥鸟,开始欢喜筑巢;第三候是“雉始雊”,雉鸡雌雄同鸣,迎着初升的阳气高歌求偶。天地万物萌动的永远是勃勃生机,千里虽犹寒,但春天不远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