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4月1日更新
浑一形,横出东边;是一色,浅染春前。
日渐觉,云雾半含;看飞红落入,雨露、满地青葱暖。
左山流水,风来晚;芽映枝头、叶栖木上,月向远。
写不就,清明又见……
西湖龙井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西湖种茶,始于南北朝,南朝诗人谢灵运在下天竺法镜寺翻译佛经时,由天台山带来的种子播种。北宋元丰二年,上天竺法喜寺住持辩才法师在龙井狮峰山麓开山种茶,西湖龙井由此得名。元时,西湖龙井产区进一步扩大,明代,西湖龙井声名远播。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四次巡幸龙井茶事,自此,西湖龙井处于夺魁地位。今日,西湖龙井已成为中国名茶的代名词,有“天下第一茶”之誉,形美、色绿、香郁、味醇。
形,干茶扁平光滑、挺直、匀整,叶底细嫩成朵;色,干茶黄中显翠,茶汤黄绿明亮,叶底嫩绿;香,清香持久;味,鲜醇爽口。
冲泡提示
投茶方法--下投法(先投茶,再注水);
茶水比--1:80~1:60(淡饮,扬长避短;浓饮,优缺并现);
水温--85℃左右;
流程--投茶,杯中注入少量85℃左右水,晃杯,闻香,待充分浸润,再注水至七分满。
1wjs1
品种:龙井群体种
产地:翁家山(属狮峰龙井区域)
价格:元/g
特性:基本符合顶级龙井的特点描述。形、色、香、味均佳。
注:wjs1(采制时间3月19日)为翁家山的西湖龙井群体种头采茶。杭州去年冬天气温一直不够低,入春后气温又陡高,因此今年的头茶芽叶较往年稍细长,幸好18、19日天气尚可,成茶的色、香、味好。2wjs2
品种:龙井群体种
产地:翁家山(属狮峰龙井区域)
价格:元/g
特性:形,芽稍细瘦,扁平挺直;色,黄中显翠,间黄绿芽叶,茶汤嫩黄绿,明亮,叶底黄绿;香,炒豆香清新;味,甘。形、色、香、味均好。注:wjs2采制时间为3月23日。20日-22日杭州一直下雨,所幸气温较低,茶树新芽生长较慢。23日天放晴,所采茶形、色、香、味都不错。Wjs2与wjs1相比,1茶芽更肥壮,色嫩绿偏黄,香较浓郁,味醇和饱满;2芽叶稍细瘦,更整齐,色较1更绿一些,香相对清新,不如1浓郁,味鲜爽,没有1饱满。总之,wjs1作为头采茶,积蓄了一冬的能量,其内含物诸如氨基酸、果胶等,必然更饱满一些,wjs2相差了几天,香气、滋味稍逊一些,但综合来说,形色香味也都不错的。
wjs2采制时间为3月23日。20日-22日杭州一直下雨,所幸气温较低,茶树新芽生长较慢。23日天放晴,所采茶形、色、香、味都不错。
Wjs2与wjs1相比,1茶芽更肥壮,色嫩绿偏黄,香较浓郁,味醇和饱满;2芽叶稍细瘦,更整齐,色较1更绿一些,香相对清新,不如1浓郁,味鲜爽,没有1饱满。总之,wjs1作为头采茶,积蓄了一冬的能量,其内含物诸如氨基酸、果胶等,必然更饱满一些,wjs2相差了几天,香气、滋味稍逊一些,但综合来说,形色香味也都不错的。3wjs3
品种:龙井群体种
产地:翁家山(属狮峰龙井区域)
价格:元/g
特性:形,芽稍细长,扁平;色,黄中显翠,间黄绿芽叶,茶汤黄绿,明亮,叶底黄绿;香,炒豆香浓郁;味,醇和。香、味好,形、色尚可。
注:wjs3比wjs2晚一天,采制时间为3月24日。二者相比,3形更细长一些,香气更浓,偏熟香,味更厚,不如2醇和。总之,wjs2和wjs3的性价比都是比较高的。4wjs4
品种:龙井群体种
产地:翁家山(属狮峰龙井区域)
价格:元/g
特性:形,芽叶纤细,扁平,匀整性不足;色,绿中带黄,黄绿芽叶增多,茶汤黄绿,明亮,叶底黄绿;香,炒豆香尚好;味,醇。香、味好,形、色稍逊。
注:wjs4采制时间为3月27、28日。今年自西湖龙井开采以来,杭州气温一直比较低,茶树芽叶生长较慢,总体来说,今年的wjs1、2、3、4芽叶都不大,只是因为开采前一段时间气温较高,茶芽抽条较快,叶柄较细长,采茶不可避免会有部分叶柄,所以看上去形较细长,实际芽叶并不大。
Wjs1~4,形,越来越细长、纤瘦;色,从黄中显翠到绿中带黄,绿的程度越来越高,黄的比重越来越低;香,从清新馥郁到成熟;味,鲜爽度逐渐降低,醇厚度升高,但是都没有涩感。茶友可根据送人或自饮的要求自行择取。
蒙顶茶
蒙顶茶,源于西汉,唯一自唐代始,延续至清末,历时一千多年的贡茶上品,被历代文人广为称颂。“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白居易有诗云:“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曰:“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宋代书画大家文同《谢人寄蒙顶新茶》中述及:“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宋代文彦博《蒙顶茶》:“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主要品种有蒙顶甘露、蒙顶石花、蒙顶黄芽等。其中,甘露、石花属绿茶类,黄芽属黄茶类。
茶人所选茶,出自一位令人敬重的老茶人,纯手工制作。他坚守传统工艺,言及:“要用心做茶,手工茶凝聚的是做茶人的情。”
蒙顶甘露
蒙顶甘露,得名于明嘉靖年间,蒙顶茶中最著名者。“甘露”一词借自梵语,寓意茶汤醇美香甜,似甘甜之露。
形,干茶秀丽,紧卷多毫,叶底匀整;色,干茶嫩绿,茶汤黄中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鲜亮;香,内质清香;味,醇而甘。
5gl1
品种:蒙顶山群体种产地:蒙顶山
价格:元/g
特性:形,芽叶匀整、多毫,叶底尚细嫩;色,嫩绿油润,茶汤嫩绿,细小绒毛悬浮;香,清新悠远;味,鲜醇,有回甘。形、色、香、味均好。注:今年四川刚出冬,气温骤升,且长时间无雨,茶芽未采先老。蒙顶石花、蒙顶黄芽选料均为单芽,成品茶芽形细瘦,滋味苦涩味较重,故今年不作选择。此款蒙顶甘露为气温下降后,选高海拔传统川茶群体种后萌芽原料所制,品质较前期茶好很多,然整体自然条件所限,今年的甘露不如往年,喜欢甘露的茶友可以选择,但若有不足,还望海涵。
茶到后,经多次尝试、品鉴,发现当水温低一些,这款甘露的香和回甘表现得还是很不错的,诸君也可尝试。
川茶与江南茶相比而言,香气、滋味均较厚烈,因此冲泡甘露时投茶量应小一些,特别是甘露,水温低一些,回甘特别好。就个人而言,绿茶之中最喜紫笋,其次是蒙顶甘露。此二者于中国茶文化史中地位甚高,然,如今境况堪忧。实不忍明珠蒙尘,望爱茶之人识之、爱之,用心体悟之。
继承传统,传承文化,在一杯茶,在一念间……
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迷失千年的味道。捧一杯白茶,看,风姿翩然,清逸超尘;其色素洁、莹澈,离尘、止念,了然,空灵;聆音,乐、隐,别遗天界梵音,恬静、寂寥;引起香,清和、淡远,渐至虚无;缓啜,淡洁味酣,如漱云雾,无味之味,方为至味……
安吉白茶,珍罕绿茶变异种,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述及“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然九百年来,只闻其名,而不见其品。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安吉发现了“白茶祖”母树,发展至今日万亩茶海。其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绿茶2-3倍,鲜爽度高。
形,干茶条索紧细显芽,芽壮实匀整,如凤羽,叶底芽长于叶,成朵、匀整;色,干茶鲜活泛金边,叶脉两侧的叶色嫩绿如玉霜,光亮油润,余部呈黄绿色,与叶脉处有明显差别,茶汤嫩绿明亮,叶底叶白脉翠;香,嫩香持久;味,鲜醇甘爽。
茶人一位虔诚的每年到茶圣陆羽坟前祭拜的人,他,将茶视为作品,潜心研制,与人分享,在安吉的茶人里,颇具声望。与他的交往中,他曾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种茶、做茶的人”,“传播茶文化,我愿尽最大的努力。”……朴实的言行,给我留下的是一份亲切、敬意。
冲泡提示
投茶方法--下投法(先投茶,再注水);
茶水比--1:60~1:40(淡饮,扬长避短;浓饮,优缺并现);
水温--70℃~80℃左右;
流程--投茶,杯中注入少量70~80℃水,晃杯,闻香,待充分浸润,再注水至七分满。
6bc1
品种:白叶1号
产地:安吉溪龙
价格:元/g
特性:形,干茶条索紧细显芽,芽叶匀整,叶底芽长于叶,成朵;色,干茶鲜活,叶脉两侧叶色嫩绿如玉霜,光亮,其余部分呈黄绿色,茶汤嫩绿明亮,叶底叶白脉翠;香,如蕙兰,清鲜持久;味,鲜醇甘爽、柔润、稠滑。形、色、香、味佳。7bc2
品种:白叶1号
产地:安吉溪龙
价格:元/g
特性:形,干茶条索紧细,芽叶尚匀整,叶底芽长于叶,成朵;色,干茶色绿,茶汤嫩绿明亮,叶底叶白脉翠;香,如清鲜;味,鲜醇,柔润。香、味尚好,形、色稍欠。注:此两款茶出自高山,全有机种植,bc1汤色透亮,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柔滑,回甘很好。bc2与bc1一脉相承,形和色不够好。今年安吉的天气条件,非最好的区域,近山顶的位置,全有机种植的、根系扎得很深的老茶树,很难出好的安吉白茶,此两款茶很是难得,望诸君珍惜。茶·订约愿您:好茶常伴,会喝好茶,恬适生活,滋养生命。
联系方式:
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