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王博士追问幸福时的心路
文/章杰
王福建他,近来因工作压力大,心底里总是无故的平添起一丝忧愁,好象哪里缺点什么——他在梦里,总是想起和看到老家李家湾的那些人、那些事。
他在心里追问自己:
你幸福吗?
你对老家有啥子个善举和贡献吗?
他,已近中年,书读到医学博士,可谓是李家湾最有出息、最有学文的一个顶尖人才。医院,有上十年了,他有家、有事业、有成就、有名望,正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哩!
“你近来咋总是坐卧不宁呢?”妻子对他说。
他对妻子说:“那我就直话直说了。”
“你说说,我们对老家有啥个子善举和贡献呢?”
进而又说,“都说,谈善容易行善难,你对此,有啥个子说法吗?”
“你容我想想。”妻子沉吟片刻微笑着说。
妻子也是个学心理学的硕士,娘家又是山东的人,很通丈夫的心思,说道:
“你想好呀!要行善则去行善,当行善时要奉献。你看咋办?我没意见!”
“为什么呢?”他对妻说。
“我是学心理学的。这你是知道的。”
“从心理学角度讲,凡谈善都是通过说的方式进行的,而说是人们经过大脑皮层细胞的激活后,根据原有已知的认知和个人心理学、心学的积淀,以及对事物的价值评判取舍等,这时人们才会对“善”这个人生命题,说出千般、万般不一样的评说的。”他妻子尾尾道来。
她又说:“至于行善吗——行是要付诸行动的,关键是要行到、行实,如此,才能将“善行”落到实处。”
“但行善时千人万面,各各不同。如同千山万水的花木,释放出来的“香韵”是千般万种不同的——又诚如电能的电子和电流,还需要人们大脑的海洋去开启抑或闭关。若无电能,何谈善行,又怎能行之为美善矣;若有电能,本无善意,又何去善之善行者也呢?只要、只有有电能,又有心学上的同理心、共情性,“您”作为人类的自我,“您”才能对另一个“他我”予以行善,如此也同时功成了“您”的善行美德矣!”他拍手称快。
“知吾者,我妻也!”
“你总不能仅仅徜徉在心底里,只在心中默念善行善举吧!”
“要不然,马上就到清明节了,你回老家去看看!她真切地说。
他真地在清明时节前,回到了他阔别近三十年乃至于魂牵梦绕的乡间老屋。
他来到村小学的操场上,漫步在农家新舍前水泥路上,又走到溪流边的田埂上,再登上夹槽茶园的山坡上,及至亲戚老表的厅堂中,他看到了老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好不心仪哟!
——此时,暖阳为他驻足了脚步。
他,满目所收的是:庄稼正长,花亦芬香,山茶树好像蹦出来清逸漫妙的声光,和能使他沁到心脾底里的永世福祥;布谷的鸣唱,更使山间和庄舍都充满了经年累月的希望——不经意间,他,走到了村东头贫困户李大娘的屋房,那“易迁房”的林立,又使李大娘有了安居晚年的希望。
李大娘很是显老,见他来到身旁,赶快问询道:您,进屋喝杯“新茶”吧,这位同志,好不好?!”
当下场景,他顿悟明白了好多、好多呀——他,慷慨解囊,恭敬地向李大娘递上了“行善”的心强,李大娘的眼泪顿时漫出了眼眶。
“要不得,我咋能要你的钱呢!”
他耐心、深情地说道。
李大娘推辞不过,笑微微地接过他递给她的这五百元钱!
“哦,我想起来了,你是我们这一湾子里,在外最有文化最有出息的王福建,小名字叫福娃子……”
次日上午,他还在镇村干部的簇拥下,当着百名师生和百名乡亲的面,向村小学捐资助教了18万元现金。
此时,他的善举,终于使他自个儿释然开怀了;他终于意美心宽了。
他在心底里说:原来行善和伴随着的幸福感,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事儿呀!
他说:“你说行善难不难?”
“说难也不难!”
“人间正道是沧桑,行善莫畏难?”
“用心总有爱,无难、无难!”
写于庸城丰镇韩溪河村委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