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类金融机构信用危机的应对策略与处置方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导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都陷入了衰退的阶段。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何化解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信用危机的产生原因,并对三个典型的信用危机案例进行了解读,并按危机发生前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转、危机发生中的恰当应对及处置、危机发生后的评估及风控体系完善三部分提出了建议,使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危机管理有机结合、无缝连接,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曾以《商业银行信用危机的应对》为题发表于《中国金融》年第12期,发表时有删节,现为完整版。韩曦义任职于东北证券;康彬任职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都陷入了衰退的阶段。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向实体经济不断蔓延漫延,经济下行风险加剧,进而影响和带来了较大的金融风险。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何化解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进一步为扩内需、保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支撑作用,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去产能”和“去库存”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坏账压力激增。根据波士顿咨询的研究,在经济下行期或大举改革期间,坏账率通常会升高至5-8%以上。在坏账压力较大的情景下,未来几年商业银行潜在的不良资产可能达到约9.3-11.6万亿元;另一方面,经济持续的下行使得银行类金融机构也陷入了增长停滞阶段。传统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持续下滑,银行业不良率飙升。因此,研究银行类金融机构信用危机的发生原因及应对和处置策略已不仅在理论具有探索的必要,更具有现实中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信用危机的产生原因,并对三个典型的信用危机案例进行了解读,并按危机发生前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转、危机发生中的恰当应对及处置、危机发生后的评估及风控体系完善三部分提出了建议,使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危机管理有机结合、无缝连接,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1、基本概念1.1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按照通行的定义,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包括执业需取得银行业务许可证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部分财务公司等。1.2信用危机的基本概念及产生原因本文中所述信用危机,主要指因外部经济环境恶化、自身经济实力下降或负面舆论影响,金融机构的信用及偿债能力遭到相关利益者(stakeholder)质疑,具有现金流量要求权的相关利益者短时间内对债务集中挤提、股票抛售,引发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形成的突发性危害性危机。此类信用危机的爆发具有突然性、传染性、转化性、危害性。本文中的信用危机在以往文献中往往被单独划为流动性风险及银行危机,故而应对手段往往较为单一,缺乏一整套的应对策略和处置方式。导致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何世彦()将流动性风险的诱发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银行资产质量变化、银行运行情况、舆情以及内控情况等。外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因素、金融系统性因素、金融行业运行因素以及其他市场性因素等。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信用过度扩张引发的。王伟()认为银行危机的内部脆弱性和外部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脆弱性是银行危机爆发的根源,外部冲击是银行危机爆发的诱因和导火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金融机构信用危机的发生。在笔者看来,信用危机的产生兼具必然性与偶然性两个方面。从必然性看,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具有跨地区、跨时间匹配与管理的特点,且其作为信用中介,将散落在各行各业的商业风险转移为相对集中的金融风险,经营的实质便是在管理风险;从偶然性看,银行类金融机构出现信用危机的原因很多,如因战略或客户选择的问题导致自身的资产质量变得脆弱、外部宏观经济形势恶化、外部同类或相近机构的倒塌、甚至是有意散播的谣言或以讹传讹的传闻,这些各不相同的风险因素都可能造成相关利益者的质疑与恐慌,出现集中计提,乃至引发信用危机。正因为引发信用危机的因素纷繁复杂,故若非将信用危机的应对视作系统工程,仅是聚焦于一时一地,仅在信用危机爆发后针对某一具体风险进行讨论或应对是远远不够的。受金融体制的影响,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机构设置、业务类型、具体的操作模式及金融创新等各个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同质化特点。这种行业的同质化特点,会导致金融机构在面临危机时会形成蔓延和叠加效应,进而表现为危机影响在行业内被急剧放大。2、典型案例及分析国内国外关于银行信用危机的案例有很多,本文仅以北岩银行挤兑事件、射阳农商行挤兑事件和海南发展银行挤兑事件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北岩银行挤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融资中过多使用批发资金,并在宏观经济恶化时加速撤离造成流动性风险乃至引发挤兑;而射阳农商行则完全是由谣言所致;海南发展银行则是因为自身资产质量出现严重问题,且高息揽存,还在危机发生中处置严重不当。因此,本部分通过对这三个案例的分析,为下一部分的风险应对做铺垫。2.1北岩银行挤兑事件北岩银行是英国金融监管局归入具有重要影响金融机构之列的商业银行。它高度依赖批发市场来获取资金,并在房地产市场看涨时采取了较为激进的信贷政策,导致其资产自上市至危机前的短短时间内实现了远远超过其存款增速的快速发展。在年7月以前,其资本充足率远远高于巴塞尔协议Ⅱ的标准,没有任何明显迹象表明该行将面临重大困难。进入年9月份,北岩银行融资的四种渠道同时对其关闭。在英国金融管理部门还没有向外界正式公开向北岩银行进行救助行动之前,英国BBC电台年9月13日在新闻中声称英国一家大银行出现了资金困难,正在向英格兰银行申请紧急资金援助。这一报道引发了北岩银行挤兑危机,挤兑延续了4天。在年9月15日,该行存款就被取走20亿英镑。年2月17日,英国财政大臣对外公告,他们准备对北岩银行实施临时国有化。北岩银行在危机发生前,其各项监管指标完全符合巴塞尔协议Ⅱ的指标要求,但即便如此,在其主要融资渠道关闭后,仅因为一个新闻的提前发布便导致挤兑,更引致该银行遭遇国有化,并最终被维珍金融收购。因此,当外界经营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董事会、高管层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5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