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一大学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628万

让一个学生随便列举几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必然位列其中,谁让它是最为出名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π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数学家就在疯狂计算,迫切的想要知道它到底是多少,目前关于圆周率的记录能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年左右。

电子计算机没有问世之前,圆周率的计算是纯人工。不过数学家们用的都不是笨方法,有用割圆术的,比如祖冲之。有用泰勒级数的,比如英国数学家梅钦,他以一己之力把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位。等电子计算机出来,计算就简单多了,轻松计算到了小数点后万位,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瑞士格劳宾登应用科学大学宣称他们将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62.8万亿位,一举打破了谷歌在年创下的记录。62.8万亿个数字,电子计算机都计算了天,不敢想象这要是人工计算写在纸上,会用掉多少张纸,会浪费多长时间。

据说为了打破谷歌创下的记录,研究人员给电子计算机重新换了硬盘,计算结果在他们的预计范围之内,占据了整整63TB。一份全部是数字的文件能有这么大,地球上应该没有能与之比较的了。

当然,这还不是圆周率的终点,后面还会继续算下去,这个记录只是暂时的。

圆周率是无理数,自然是算不完的,只能说让电子计算机运转到极限,让圆周率的值变得更加精确。大费周章的计算圆周率,能有什么意义?古代的数学家计算圆周率,还可以说是在挑战自己,毕竟当时没人知道圆周率的极限在哪。

现在早已证明了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的,日常生活取3.14就足够了。再精密的计算,也用不到如此精密的数值,充其量就用到小数点后几百位,那为啥还这么较真,一次又一次的刷新圆周率数值的记录?

从应用角度来说,把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62.8万亿位,真的没有什么应用意义。学生做题目时有的用3.14,还有的直接用π来表示,都不用数字,结果将π保留。物理学家进行复杂的计算,要尽可能地减小误差,一般也只会把圆周率保留几十位小数,保留几百位小数的情况都非常少见。就算是研究宇宙的体积,也用不到这么精确的值。

从具体的应用来说,把圆周率精确到这种地步,确实没多大意义。不过好歹是个新纪录,应该能得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这倒是有点意义。

但是站在计算机的角度就不同了,每个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都不同,硬件优良的才拥有更厉害的计算能力。反过来说,能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恰恰是检验一个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的好方法。

上一次谷歌的云计算系统把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31.4万亿位,这次瑞士格劳宾登应用科学大学用的是数据分析中心的一台计算机,算了条,能打破谷歌创下的记录也就不奇怪了。后面量子计算机得到大规模应用,圆周率的精确数值会被再次刷新,会全面超越电子计算机。

届时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百万亿位,甚至千万亿位,都不是问题,以量子计算机的能力完全能做到。

总之,计算圆周率对电子计算机来说是个检验极限计算能力的好办法,而在具体的应用上则没有太多的需要。反正也不是人工计算,看看圆周率的精确数值也挺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