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06年日本人拍摄的颐和园,古建

万寿山位于北京,元朝时,这座山叫瓮山,是燕山的余脉。名为山,实则并不高,只有58.59米。这座山前面就是昆明湖。明朝时期,明孝宗曾在瓮山前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园静寺。后来,这座寺庙逐渐荒废了。但是,山的周围由于环境优美,林木茂盛,不少达官显贵、商贾巨富在这一带建起了园林。明朝的明武宗曾在瓮山修建行宫,取名“好山园”,明武宗、明神宗都喜欢到好山园行宫居住,还经常到湖里泛舟。明熹宗时,好山园被魏忠贤占为己有。

清朝入关之后,这一带被开辟为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年),乾隆皇帝为孝敬他的生母崇庆皇太后,下令在瓮山下建建清漪园,并在园静寺旧址上建大报恩延寿寺,并下令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同时开拓昆明湖,挖出的土方堆积到山上,形成对称的斜坡,成为整个园子的主体。

道光年间,由于国家财政困难,清漪园逐渐荒废。咸丰十年,也就是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清漪园焚毁。

光绪亲政后,慈禧太后“退居二线”。为了让她老人家安享晚年,年,朝廷下令重修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园子修好之后,慈禧就在里面享清福。

晚清时期,国家积贫积弱,朝廷软弱无能,深受列强的欺辱。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颐和园又遭殃了,八国联军把园内的的珍宝劫掠一空。虽然主体还在,但是成了一座残破荒凉的空园子。

今天这组老照片拍摄于年。当时,一位日本摄影师来到北京,他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把万寿山、颐和园的景象拍了下来。这些老照片,为我们了解当时的颐和园的真实情况,提供了便利。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组老照片吧!

远眺万寿山。在这座并不高的小山上,建有各种亭台楼阁。顺着石阶登上去,转身往下看,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十分美丽。

万寿山石牌坊,牌坊上的四个字是:云辉玉宇。

景色优美的颐和园。

正大光明匾。

颐和园内的宝船。

造型独特的石拱桥。

颐和园十七孔桥。观赏这座石桥,最佳时间,当在落日余晖时,借着水面,每一个孔洞都透出金光,非常漂亮。

颐和园里造型独特的古建筑。

笔者感言:每次看到晚清民国日本人拍摄的老照片,心情都很复杂。一方面是庆幸,还能通过照片看到这些古老的建筑。另一方面,也觉得痛心。国家贫弱,必遭外敌入侵。今日之中国,早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但是,我们仍旧要戒骄戒躁,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让咱们的邻居再有可乘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7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