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清平乐中气人的司马光吧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
《清平乐》中的司马光因为拆散了徽柔和怀吉,被网友称作“气人的司马光”,随着该剧收官,大家对司马光的“恩怨”也终将烟消云散,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司马光的另一个身份——诗人。一部《资治通鉴》存世,奠定了司马光史学大家的地位;在政坛上,司马光也曾经是炙手可热、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历任四朝,政绩卓著。司马光的毕生精力主要放在从政和修史上,故其政治声望和史学成就掩盖了其文学才能。在文学上,司马光自谓“光素无文,于诗尤拙”,这是自谦之词,他并非不能写诗作文。事实上,司马光现存诗歌约首,诸体皆备,并且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内容题材上都颇具特色。“红旆萦林却转,琼筵就水重开。荷香着衣不去,竹色映酒遥来。”“楼船潋滟轻浪,鸥鹭缤纷满天。清歌久之未度,画梁尘落芳筵。”这两首六言写景诗是司马光的《陪张龙图南湖暑饮二首》,作者以清新流丽的笔调,写出了夏日的南湖美景。司马光在繁忙的公务之余,陪同岳父乘游船于南湖之上,四周荷香氤氲,远处修竹挺立,无数鸥鹭盘旋于湖上,袅袅歌声缭绕四周,整个场面欢乐轻快。细品起来,第一首的“荷香着衣不去”一句颇有意蕴,荷叶的香气总想和游玩的客人亲昵,附着在人的身上,想拂也拂不去,这是多么甜蜜的负担。司马光这两首写夏日的小诗,落笔清新,意蕴不落俗套,即便放在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中,也并不逊色。《晓霁》一首也写得物象如画,清逸可喜。“梦觉繁声绝,林光透隙来。开门惊乌鸟,余滴堕苍苔。”写的是清晨雨过天晴后的幽寂景色,用字非常凝练。全诗总共二十个字,句句有精彩的字的运用,如“觉”“透”“惊”“堕”等字,动静相宜,描绘深林春晓的同时,也反衬出诗人此时恬静的心情,浑然一体。尤其是“开门惊乌鸟”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僧敲月下门”,一幅呼之欲出的画面感如在目前。著名学者傅璇琮等主编的《宋人绝句选》就收录了司马光的这首《晓霁》,并评价司马光的诗作说:“其诗平实,有寄兴。”可见司马光的诗歌风格有两个方面,一是笔调清新,多有兴寄之意;二是语言质朴,不乏真挚之情。《静夜》一首也有如此精彩的动词使用:“午夜空斋四悄然,清寒透骨不成眠。秋风故揭疏帘起,正漏月华来枕前。”秋夜寂寥,清寒透骨,诗人满怀心事,辗转难眠。这本是古人诗词中经常书写的意象,并无新意。然而司马光用“揭”一字,写出了秋风似乎也知人意,知道诗人无心睡眠,便有意揭开窗帘,不小心又把月光漏了进来。比较起来,这个比喻虽不如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却也同样精巧悠远。司马光诗作用字质朴恬淡,却也能表达浓烈的感情。《梦稚子》一首:“穷泉纤骨已成尘,幽草闲花二十春。昔日相逢犹是梦,今宵梦里更非真。”据《司马光年谱》所载,司马光人至中年时膝下独子因病夭折。思子之情无处可寄,只能在梦里来频频相见,读来令人泪目。写给儿子和侄子的《望日示康广宏》,他对后辈们谆谆教诲:“勿矜从仕早,当念起家劳。修立皆由己,何人可佩刀。”他劝勉子侄,要牢记司马家兴家的辛劳,修身立事只能依靠自己。短短几句,长辈的语重心长和殷切期望尽在不言中。宋诗注重说理,司马光的诗歌也有这种风格,有时会在抒发个人情怀的诗歌中表达哲学思想,在描写自然景物或日常生活的诗歌中抒发不平之志。如《初见白发慨然感怀》中“万物壮必老,性理之自然。我年垂四十,安得无华颠”。前两句便是在顺应和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人生短暂的慨叹。《居洛初夏作》则是寄予个人情感的代表诗作:“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柳絮飘飞、葵花向日是暮春初夏的常见景色,表面看来诗人似只用常见词写日常景,其实是借“柳絮”和“葵花”暗指了两种不同品性的人,即在政坛上如柳絮般的随波逐流、见风使舵者和如葵花般心地光明而忠诚无私者。整体看来,司马光的诗歌风格和唐朝的白居易、北宋的王禹偁相近。在当前普及度较大的今人金性尧选注的《宋诗三百首》中,入选了司马光的《道旁田家》《居洛初夏作》《鸡》三首诗作。《宋诗三百首》实际共收录南北两宋近两百名诗人的首诗歌。面对九千多名诗人,多达三千七百余万字的《全宋诗》遴选中,司马光能够独占三席,也足见其诗歌的特色和艺术价值。了解了这位“诗人司马光”,有没有对他稍微释怀一点点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9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