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玄科技研究报告智能音频SOC龙头,平台
(报告出品方/作者:上海证券/r]陈宇哲,马永正)
一、智能手表配套率有望对标TWS,恒玄打开新空间智能手表是介于传统手表与智能手机间的IOT产品,既具备传统手表时间指示和装饰功能,又集成智能化相关功能,如信息提示、GPS导航、遥控定位、通话、运动记录和健康监测等功能。与传统手表相比,智能手表可玩性和功能丰富性更高。与智能手机相比,智能手表虽然在功能丰富性和应用多样性方面存在不足,但由于体积小巧,可有效解放双手,因此适用于运动、会议等不便于使用手机的应用场景。另外,由于佩戴方式与传统手表类似,可以全天候24小时佩戴,可通过紧贴皮肤来获取其他智能设备无法获得的生命体征资料,如体温、心率、睡眠、血压和血氧等重要健康数据,这决定智能手表具有非常强的不可替代性和未来大规模普及渗透的潜力。
1.1智能手表销量过亿,产品初步成功
年全球智能手表总销量达到1.94亿台,智能手表产品取得初步成功。智能手表早期产品相对小众,主要痛点体现在续航、独立性、功能单一和数据监测准确度等方面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链的成熟,智能手表部分缺点陆续被克服,销量持续快速增长。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的研究显示,苹果公司的智能手表AppleWatch在年的销量反超整个瑞士手表行业,而根据旭日大数据的数据,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约1.94亿台,同比增长26%,预计到年有望达到5.1亿台,3年复合增速达到38%,行业渗透成长提速。
智能手表未来品牌化提升空间巨大。根据旭日大数据的统计,年上半年品牌智能手表出货量达到万只,其中品牌占比46%,出货量达万只,其中前三大品牌为手机厂商,但前十大品牌仅有4家手机厂商。按照年旭日大数据的数据,苹果智能手表相对其智能手机销量的配售率仅为18%左右,其他几家智能手机品牌厂商的配售率均不足5%,智能手表未来品牌化提升空间巨大。
出于性能和能效之间的妥协,智能手表目前演化出两类路线:第一类为智能手表,特点是搭载如安卓WearOS、AppleWatchOS和鸿蒙等智能IOT操作系统和高性能AP作为主控芯片,可安装独立第三方APP应用,生态内容丰富性较高,代表产品有AppleWatch,小米和华为的旗舰款手表,缺点主要体现在成本高续航差,待机时间约在1到3天左右,大多定位于中高端。第二类为半智能手表/大号手环,特点是搭载嵌入式操作系统(RTOS),只能安装有限的轻量化APP应用,对硬件主控MCU性能要求也较弱,方案成本也较低,产品定位专注于运动健康等基本功能,待机时间多在7到14天左右,代表产品有华为GT系列,小米手环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完全解决智能手表续航与性能的痛点依赖产业合力:
1)智能手表主芯片制程工艺升级提升能效水平:年高通发布全新一代智能手表芯片Wear系列,制程更新至12nm制程,年恒玄科技新品也将跟进到12nm,但相比手机SOC的5nm制程,手表芯片制程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市场竞争中,制程依然会是一个核心要素。
2)主控芯片未来SOC化和SIP化:智能手表属于性能和功耗敏感型的终端设备,我们认为未来SOC方案预计将替代分立方案成为主流,主要是前者在性能、成本、功耗、可靠性以及适用范围各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SIP作为系统级封装,可协助实现SoC不能实现的子系统和更高密度,可以作为SOC的一种补充,目前SIP的应用正在从手机扩展到TWS、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中。
3)双系统双芯片等各种方案未来将被大MCU方案替代,进一步解决续航和性能的痛点:年OPPO发布的Watch2智能手表内置高通W(图8中2)+AmbiqMicroMCU(图8中3)双芯片方案,相较于小米color单芯片方案复杂度明显提升,其中高通芯片搭配安卓wear系统负责高性能,Ambiq芯片则搭配RTOS系统满足低功耗和长续航。日常使用以wear系统为主,当手机电量低于20%的时候,系统就开始自动切换到RTOS系统负责的长续航模式以保证OPPOWatch的日常使用。该方案成本较高,同时系统切换复杂,两个系统之间无法通信,我们认为未来大MCU+低功耗蓝牙MCU方案有望替代成为主流。
1.2智能手表重磅健康功能引入有望推动渗透提速
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有望实现疾病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推动智能手表新一轮普及渗透。在智能手表众多的功能中,健康监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