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死后,石评梅才发现自己深切爱着他,

欲知故事烹酒,敬请崔黎黎文/崔黎黎

一见误终生,这是高君宇看见石评梅后心中最真实的感受。在他29年生命中,石评梅是他苦苦追求但又求而不得的镜中月、水中花。至死,他也没有等到心爱的姑娘对他情谊的明确回应,抱憾而终。

爱至深唯见相思,这是石评梅在高君宇死后最真实的写照。在她26年生命中,高君宇是最懂她、尊重她、爱她的那屡灵魂,但是,泣血而死,她也不能再唤醒长眠地底的挚爱。

生前,她不懂他的爱慕,死后,他不知她的思慕,本是一对相爱的佳侣,却从未正式的在一起过。这样的悲剧,何曾相似“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曾经他们的爱明明近在咫尺,但是却如海市蜃楼一般,谁也未曾真实的触摸过。犹如那开得凄艳奢靡的彼岸花,一世花不见叶,叶不见花,彼同根而生的情爱永远也不为心爱的那个人所了解、接受。

天生才子佳人,却阴差阳错不得归宿

高君宇和石评梅,若是月老怜惜,生在和平年代,本应是门当户对的一对佳人。

石评梅,本叫汝璧,因爱梅花的高洁坚贞,自改名为评梅。她出生在山西一个家学渊源的大户人家里,父亲是儒学老师,曾是清廷举人老爷,母亲也出身良好,贤惠大度。

石评梅从小就清丽可人,聪颖好学,思想开明的父母对她是疼爱有加,视作掌上明珠。自小,石评梅就一身浓浓的书卷气,有着读书人的傲骨清逸。日常,她没有寻常大家闺秀的女红、礼仪之教导,反而时常抱着古书典籍徜徉于家中后院的梅花林中。

高君宇,也出身于山西的一个富裕人家,说来,他与石评梅其实早有渊源。幼时,高君宇曾拜石评梅的父亲石铭为师,石铭也曾多次在自家女儿面前提及过这个得意弟子。

只是,那时的他们都不过是石铭口中的只言片语。或许高君宇曾听老师一脸慈爱的夸赞过家中善学的幼女,不过之于他,未见过面的小师妹只不过是老师的女儿罢了。

若是能改写时光,多想高君宇能随老师去他家一次。我想,梅花盛开的季节,他定是会被梅花的香气吸引的,然后追随着花香,在氤氲孤傲的梅林里,他会遇见同样钟爱梅花的石评梅,被她那沉醉书海的梅下剪影惹得心潮翻涌。

若是对的时光遇见对的人,家世相当、心意相通、情趣相同,两人定不会早早离世,独留一番凄婉的爱情故事,谱写梁祝的再世传说。

带着被情凌虐的灵魂,追寻永不能触碰的爱之真挚

石评梅遇见高君宇的时候,在最好的年纪,堪堪18岁。若没有欺骗她的吴天放,她一定会对那个气宇轩昂的师兄芳心暗许。

石评梅17岁从太原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跟随同乡返校的北大学子吴天放来到北京,考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那时的吴天放是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年少慕艾,对娴静美丽的石评梅一见倾心。不仅在陪同石评梅到京的路上对她照顾有加,在石评梅安顿下来后更是倾尽全力追求,知道她喜欢梅花,常常在冰天雪地的寒冬腊月为她折选最漂亮的梅枝。

十几岁的少年正是春心萌动时,遇上这样一位穷追不舍少年郎,自是不久就敞开心扉,与吴天放确认了恋情。

只是石评梅不知道的是,看起来愣小子一样的吴天放在老家早有家世,不仅娶妻,更是已经生子。

若不是那此她欢天喜地的去找心爱的男友,又恰巧遇见上京寻找吴天放的妻儿,她怕是临到结婚才会发现这段畸形爱恋吧。

石评梅是坚贞的新时代女子,她有着自己的倔强和梅花一样的品格,她做不到为了一个男人去同他的原配争风吃醋,尽管她如何的爱他,所以,不堪屈辱的她选择了离开。

与吴天放决裂后,石评梅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她本性中藏着林黛玉般的多愁善感,又情深聪慧。一腔真挚的感情就这样被欺骗、侮辱,她内心深处做不到如她表面断情一样的释怀。

经过初恋的被伤害,石评梅在不自觉中产生了对男人和爱情抵触的情绪,这也为她后来与高君宇感情的拉锯战埋下了祸根。

石评梅和高君宇相识于一场山西同乡见面会上,她曾听过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演说,见识过他高深的共产主义思想。在石评梅心中,这位父亲曾经的得意弟子犹如一个为她解忧解惑的大哥哥、思想的指路人,很是让她钦慕崇拜。

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那是少女对男子的爱慕,因为那时她有吴天放,她时常给高君宇写信,但是也从来都是向他请教思想上的困惑、对社会发展的疑惑。

高君宇是何人呢?他年考入北京大学,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最早的58名党员之一。他曾是五四运动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组织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当选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共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校园之外,他更是组织、参与过无数次共产党小组的行动和任务,革命道路上师从李大钊,还担任过孙中山的政治秘书,胜利完成保护孙中山不被帝国主义刺杀的任务。

高君宇短暂的29年岁月中,作为一个中共党员的时光,极其光荣。所以,就他的思想觉悟来说,是可以给石评梅解疑答惑的。

两人保持着长期的思想交流,石评梅沉沦于高君宇师长般的智慧和指导,高君宇则更是被石评梅兼具古典婉约和进步积极的思想所打动,不知不觉将这个自己曾经认为的小妹妹藏在了心中。

直到得知石评梅和吴天放分手,他心中隐藏的爱恋便如喷涌的岩浆,再也隐匿不住,爆炸而出,全部放在了石评梅的面前。

但是刚受了情商的石评梅哪有那么容易接受一个男人的情谊,更何况,高君宇的家中还有一个父母之命的妻子,虽然他同鲁迅一样,对这门亲事秉承不承认也不落实的态度,可是名义上,那毕竟是他明媒正娶的夫人,石评梅是不会允许自己再犯这样的错误的。

一念执着,心爱之人两世永隔

高君宇视石评梅为自己此生唯一的真爱,他向她坦白了自己的一切,承诺会解决家中有名无分的妻子,等待石评梅向自己敞开心扉的一天。

面对自己也钦慕的男子,石评梅心中是矛盾又痛苦的,经历了初恋的伤害,她固执的认为男女之间只要掺杂情爱便会感情失衡。

于是她婉拒了高君宇,她承认她对他有着特殊而强烈的情感,但她认为那是之于朋友、兄长的爱,并非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

高君宇是一个成熟的革命党人,一方面,他明白石评梅的顾虑和心中的忐忑,所以并未强迫她,而是一如既往的对石评梅嘘寒问暖、思想交流。

而另一方面,高君宇有太多党内事务要处理,时势不允许他有太多的时间为爱情伤春悲秋,可那抹倩影却始终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他对石评梅说道:

“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在跟随孙中山到广州工作时,他买了两个象牙戒指,一枚自戴,另一枚连同平定商团叛乱时用过的子弹壳寄给了石评梅。在信中,他又写道:

“用象牙的洁白和坚实,来纪念我们自己静寂像枯骨似的生命。”

而此时,他已因广州商团叛乱,在协助孙中山的战役中,身受重伤。再加上肺病缠身,几个月后,就突发急性阑尾炎在手术中去世,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更加可悲的是,在高君宇去世后,石评梅才突觉心中对他深切的爱恋。她悲伤不已,亲手在心爱之人的墓碑上写下“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那是高君宇生前最喜欢的诗句。

后每每哀思,石评梅便后悔伤心不已,更是为爱人作下《墓畔哀歌》: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我愿意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高君宇死后,石评梅每天如行尸走肉般泣血哀吟,思念那个死后才成为自己爱人的男子。

短短3年后,医院,结束了年仅26岁的生命,如她希望的那样,让肉身化为灰烬,携着自己怒涛汹涌的热情,去见爱人的英魂。

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葬荒丘,石评梅死后,感念于她和高君宇的绝恋,周恩来等人商议,将她葬在了高君宇的身旁。

如今,北京的陶然亭公园,高君宇和石评梅的墓地和雕像早已成为一景,引游客驻足瞻仰,感怀两人悲切的爱情之余,也启迪他们珍惜身边人。

陶然亭,曾经是高君宇最喜欢的地方,他曾在这里演说自己的革命信仰,与心爱的女子闲庭信步、谈论理想。而今,他和最爱的人以此为家,相信,这足以让他幸福到下一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