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美人迟暮或抒发怀才见弃的悲愤团扇走进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m.39.net/pf/a_5327542.html

轻罗团扇掩微羞酒满玻璃花满头

团扇,自古就与美人脱不了干系。

古代才子往往喜好手持折扇对江山社稷侃侃而谈,女子则偏爱手执一柄团扇犹抱琵琶半遮面。团扇摇摇,美人袅袅。

影视剧中林黛玉手持团扇形象

雍容华丽的唐代贵妇、端庄雅致的宋代佳丽、精丽艳逸的清代美人......手中总丢不下一面团扇。可以说,团扇即是古代名媛的标配。

一把团扇,既装下了男女间的默默情愫,也藏着无处言说的深闺寂寞。那种东风女子的含蓄之美,欲说还休的雅意和余韵,都藏在这古朴俊逸的团扇中。

电影《青蛇》的开场,林祖贤和张曼玉饰演的白蛇姐妹初来人间,妖气未脱,想要模仿人间女子的模样。

姐妹俩把发髻到鬓角勾成盘踞的小蛇形状,随风扶柳,一扭一扭在岸边学走路。两人身披雪纺纱裙轻盈飘逸,一个粉白一个青紫,都手持一把团扇。

古代女子不能在公共场合露面,出门会带一把团扇遮脸,这个习惯一直沿袭至宋代。白蛇青蛇千年修行,一场虐恋将他们定格在了南宋。

可以想象,她们变成人间低眉顺首的温顺女子,轻轻摇曳手中团扇,摇出了红尘中最美的相逢。

白绢地绣孔雀漆柄团扇故宫博物院藏

团扇·意象美

团扇起源于中国,有着多年的历史。

在东汉成帝时流行,在唐宋风行,因其形如圆月,常被赋予团圆、合欢、吉祥之意,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多有表现。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开高走的艺术品。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汉代才女班婕妤《团扇诗》以来,团扇意象就被后世广泛传承沿用,表

张萱(宋摹本)捣药图局部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相传在扇子上题诗作画,第一次出现于三国。是为名士杨修,为曹操画扇时。《晋书·王羲之传》也记载过王羲之为一老妇题诗于扇面。可见,至少在魏晋就流行扇上作画了。

仇英《汉宫春晓图》

既然,有人带头在团扇上题字作画,而且看上去确实很美,此风就一发不可收了。扇面上的书画,或直接以书墨,既绘山水楼台、草虫花鸟,又有诗词歌赋,精巧雅致。

清《雍正十二美人图》

在唐朝《簪花仕女图》《捣练图》《宫乐图》《韩熙载夜宴图》以及敦煌壁画中都大量出现了手持团扇的仕女。宋人绘画《朝元仙仗图》《清明上河图》《听琴图》中也都出现了很多团扇形象。明清艺术中亦多见团扇元素。

近现代的书法家中,也涌现了一大批钟爱团扇作画题诗的名人。如,傅抱石、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等。在北京天聚阁拍卖此次的征集拍品中,就有一些精彩的团扇绘画作品。其中一幅,为西泠书画社创始人之一的申石伽所作。

申石迦《墨竹团扇》D23cm

题识:西泠石伽钤印:石伽

北京天聚阁拍品

画面上翠竹一竿,瘦劲曲转,竹叶偃仰,疏密布置得当,有潇洒出尘之致,给人萧疏清逸的观感。

申石迦《墨竹团扇》局部

竹子自古是画家们钟爱的题材。

竹,不畏严寒,修身直立,中通劲节,清雅脱俗,清秀于外,雅逸于心,名列“四君子”和“岁寒三友”,令历代骚人墨客为之倾倒,甘愿为之不惜笔墨,或绞尽脑汁赋诗吟咏,或寄寓纵情泼墨绘之,与竹为邻,万般钟爱。

元倪瓒《竹枝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在近现代书画家中,申石迦的竹子算得上一绝,尤擅写墨竹、朱竹。当年石伽之竹与齐白石之虾并雄画坛,世称石伽“竹王”和“石伽竹派”。

申石迦画竹由文同、夏昶入手,结合写生,风晴雨雪,各有神情,特以风竹写摇曳之态,乱中有序,动中见静,法度、韵味、气势三者俱佳,时人难及。或写竹融入山水一角,用淡墨和极轻之赭石、朱石票、朱砂渲染气氛,飘渺云烟,彤云曙色,自成家数,有“石伽竹派”之说。

申石伽(—年),别署西泠石伽,室名“六步诗楼”,浙江杭州人。早年师从俞云阶、胡也衲,年与康云、胡亚光等组织西泠书画社。年加入中国美术会,与叶浅予组织中国美术会第一届杭州画展。年后长期任教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曾为上海美协会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浙江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

申石伽家学深渊,祖父是晚清著名山水画家申宜轩,父亲也擅长诗画,对他督课甚严。先后成为著名诗人俞陛云、清末最后一位宫廷著名画师王仁治、精通中西绘画并擅长书法的胡也纳的弟子。

他20岁时与老师王仁治一起创办“西泠书画社”,集纳社员一百多名,盛名远扬大江南北。主要社员唐云、来楚生等,后来也成为著名画家。他的作品从此就署名“西泠石伽”。

后来他又与张善孖和张大千等著名画家组织“消寒画会”,切磋画艺,共同多次参加画展。

申石迦《墨竹团扇》局部

石伽毕生从事国画创作。石伽工画、工书、工诗、工印,山水竹梅,水墨青绿,各有千秋,尤其擅长山水和竹,享誉画坛。

早在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年鉴》这样评价他:“石伽擅长山水及竹,万竿烟雨。苍动中饶在俊逸之气,功力之深,艺事之精,时下罕见。”

申石迦《墨竹团扇》局部

他的画作深为郭沫若、齐白石、傅抱石、叶浅予和陈从周等名家推崇。他的画传统功力深厚而又不拘成法,古朴而透新意,富有个性,自成面目,呈现国画艺术的生命力,行家无不服膺。

申石迦《墨竹团扇》局部

壹伍扒壹壹零贰壹零四

另一幅团扇绘画小品出自著名书画家伏文彦。作品画面作一幅赤壁图,白露横江、断岸千尺,东坡与客泛舟中流这一情景。

伏文彦《赤壁图团扇》D23cm

题识赤壁图文彦

钤印大千弟子

北京天聚阁拍品

赤壁图系根据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创作而成。如伏文彦所作的此幅赤壁图中,长江浩荡,烟波渺茫,两岸峭壁陡立,山势险峻延绵,山顶崖岸间树木葱茏。

伏文彦《赤壁图团扇》局部

江中一舟顺流而下,苏轼及同游诸友对坐舱中饮酒。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携友乘舟夜游赤壁(即黄州赤鼻矶)的情景,表现了苏轼受诬遭贬黄州后的清闲生活和豁达胸怀。

伏文彦《赤壁图团扇》局部

赤壁图同样是历代山水画家常表现的素材。其中不乏有国宝级的书画作品,如元代的武元直、明代仇英文征明、清代的任伯年、民国的陈少梅等名家也出过此题材的优秀作品。

明仇英《赤壁图》辽宁博物馆藏

近现代画家张大千常以“今之东坡”自况,曾创作很多以此为题材的画作。据不完全统计,藏于海内外的张大千赤壁图数量在60幅以上,是其一生重要的绘画题材。

张大千《前后赤壁图》

年成交价万元人民币

伏文彦作为张大千的得意弟子,在山水画上的造诣同样不俗。从此幅作品中,可见一斑。泼墨与留白相得益彰,全画气势奔放,笔意洒脱,人物、山水、苍松融为一体,具有一种空灵的意境和无限苍茫怀古的情怀。

伏文彦《赤壁图团扇》局部

伏文彦(年8月-年11月7日),男,汉族,河北任邱人,字子美,斋名风云楼。

年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艺教系学习中西绘画和音乐,校长汪亚尘收其为入室弟子,并介绍其参加中国画会,毕业后留校任教。年师事张大千,拜入大风堂之门。擅山水,青绿,水墨俱佳,所作面貌多端,时出新意;亦写兰、竹,秀雅洒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

伏文彦《赤壁图团扇》局部

年后,相继执教于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中国艺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侨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伏文彦《赤壁图团扇》局部

70余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对中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和艺术理论都有精深造诣,学贯中西,艺通古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国画创作博取传统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写生,师造化而又欺造化,擅山水、花鸟、走兽,喜作泼墨泼彩法。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伏文彦《赤壁图团扇》局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5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