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朝清供图民俗画中的文人气质霁
图片源于网络
虽然清中后期开始,岁朝清供图已经有了世俗化的趋向,但由于画家们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绘画美学精神的把持,并通过引金石气的书法入画,力图保持文入画的绘画图式和古雅情调,使得这一时期的绘画雅俗观并不仅仅概括为“雅俗共赏”,也使其有着更为深层的内涵。
图片源于网络
这也可以从晚清民国时期,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所创作的“岁朝图清供”中管窥一二。
《桃实图》吴昌硕
其所描岁朝图往往水墨醇厚,敷色古艳,既充满喜庆吉祥的气氛,迎合市场需求略带有世俗情调,又不失文人雅兴、自娱自赏之意,一派清逸秀美,春意盎然的气象。
《秋色斓斑图》吴昌硕
齐白石善以常物入画,但细看别有一番文人格局,这得力于他对书卷的厚爱,尤其存名师王阎运、胡沁园诸公的指导下,熟谙传统的国学,并于诗词上狠下功夫,真正做到了腹笥丰盈。
吴昌硕(图片源于网络)
他在《哭沁园师》组诗中云:“成就聪明总辜负,授书不忘藕花池。”因此,他画岁朝清供一类题材,常常会将书籍入画,如《检书烧烛短》中,中部是长锥形灯台,上燃一支红烛,烛台下方放几册书。
北宋赵昌岁朝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岁朝清供,不但给人以美丽、祥和、欢乐的感受,同时还体现了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图片源于网络
即便是齐白石画白菜呢,也脱离了吃食的含义。中国是个农耕社会,有晴耕雨读的文人传统。耕读传家,吃食也不仅仅是吃食。
图片源于网络
据记载,南宋时进士林洪曾著有《山家清供》两卷,其专门收录记载山间瓜果、蔬菜、菌菇,如何采摘、烹饪、保存乃至食疗药效等事。
吴昌硕《红梅》
这两卷书中,对山野饮食、粗茶淡饭的推崇,清静无为的思想,已不是普通食谱的境界,而是大俗大雅、不动声色的古典文化雅事。
吴昌硕瓶花
而对于白菜,古人有很多理解,古人爱白菜,为白菜题诗作画,甚至出了本书叫《菜根谭》,意为“嚼得菜根,百事可为”。耕读传家,子弟为官,也不可忘本。白石老人绘白菜,亦是“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