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以梅花自喻的年终寄语,生活以痛吻我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汉末的蔡文姬,唐代的薛涛、鱼玄机,宋时的李清照、朱淑真等。她们才情过人,文风千姿,各有佳作传世。

尤其是李清照自成一派,被称为“婉约一代词宗”,她的作品对宋代文坛乃至之后的中国文学史影响深远。

唯一能和李清照并驾齐驱,堪称“宋代双璧”的另一个女词人是朱淑真,她比李清照晚出生半个世纪,没有李清照显赫的家世,更没有一个能和她“赌书泼茶”相敬如宾的丈夫。受父母之命,她嫁给了一个不懂她的人为妻,婚后寒灯吊孤影,好梦也难成。

这些不如意的生活和抑郁于心的情感,都成了她笔下的文字。如她在《秋夜》诗中说:“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写出了诗人忧思满怀,无法入睡的愁绪。

不过,朱淑真除了写忧思愁绪,还有许多咏史诗。她亲眼目睹家国之乱,特别是婚后曾居住在南宋都城临安,即现在的杭州市,对当时朝廷上下奢侈糜烂的生活了如指掌,写过《咏史十首》等。面对软弱的宋室,她慨然叹息“岂意为花属后庭,荒迷亡国自兹生。至今犹恨隔江唱,可惜当时枉用情。”

在那个时代,男人可以因文采而步入仕途、经世济民,女子再有才,也难以走出家门,用自己的满腹才华报效国家。被王灼评价为“文采第一”的李清照,虽然论其文学地位当在词坛之上,然而她也只能夫唱妇随,赵明诚去世后,她依靠弟弟和妹夫,才能继续生活。

朱淑真是宋朝万千女子中的一朵奇葩,她才貌双全,擅绘画,通音律,工诗词,才华不输李清照,然而因文笔大胆,笔墨肆意,并不被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所接受。无数个漫漫长夜,她披衣而起,望月、听风、填词、作诗,她没有勇气驱使命运转折,唯一能驱使的只有手中的笔。

时光飞逝,又一个新岁即将来临,除夕之夜的朱淑真又失眠了。夜色渐浓,年味渐重,可是她依然感受不到冬尽春来的温暖,研墨铺纸,提笔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除夜

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

椒盘卷红烛,柏酒溢金杯。

残腊余更尽,新年晓角催。

争先何物早?唯有后园梅。

题解:

诗题为《除夜》,也就是作者写除夕之夜的一首五言诗。

注释:

1.椒盘:盛有椒的盘子。古时正月初一日用盘进椒,饮酒则取椒置酒中。唐代杜甫《杜位宅守岁》诗中云:“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尔雅翼·释木三》云:“后世率以正月一日,以盘进椒,饮酒则撮真酒中,号椒盘焉。”饮椒酒意在祝吉祈寿。崔寔《四民月令》曰:“正月之朔,是谓正月。......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2.“柏酒”句:即柏叶酒。古代习俗,谓春节饮之,一为祝福,二为驱病袪邪。金杯:泛指精美的杯子。《汉官仪》日:“正旦饮柏叶酒上寿”。

3.残腊余更:残腊,农历年底。余更:剩余的时间。“更”为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

4.晓角:报晓的号角声。

赏析:

首联“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不要为时光不再感叹,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春天就要回来了。作者直抒胸臆,一方面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一方面劝诫世人,不要对逝去的时光太留恋,要多往前看,冬天走了,春天就来了。

起句简明扼要,似在闲话家常,倏忽之间,时光飞逝,能抓住的似乎不多,所以不如向前看,迎接希望的春天。

颔联“椒盘卷红烛,柏酒溢金杯”。红烛暖屋,椒酒在烛光映照下格外温馨,斟满柏叶酒的杯子流光溢彩。

此句对仗工整,以“椒盘”、“红烛”、“柏酒”“金杯”等充满喜庆的节日意象,将新年描绘得生动形象。给祖上敬酒,为长辈行礼,求社稷安康,烛影摇曳,为新年添姿增色。而作者只是这个热闹新年的观察者,她并没有亲自出场,而是用一双慧眼捕捉到了浓烈的年味。

颈联“残腊余更尽,新年晓角催”。腊月接近尾声,旧岁越来越远,新年的号角即将吹响,这号角如此催人警醒。

旧年里的自己,还没有好好爱过,也没有好好被爱过,就又虚长一岁,新年的朝阳即将升起,多么盼望在新的一年,不纠结过往,迎接新的太阳。此句如警钟长鸣,提醒作者,也提醒读者,一年之计在于春,活出生命的春天,才不负此生。

尾句“争先何物早?唯有后园梅”。与春天争相来临的是什么呢?只有后园的早梅凌寒傲放。

作者在结尾画龙点睛,将几树在后园默默开放的梅花推至读者眼前。这哪里是在写梅花,分明就是在写自己。能诗善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她,嫁给了一个胸无点墨的俗吏。

19岁的她,也曾憧憬与丈夫情投意合,举案齐眉,然而,丈夫并不欣赏她的才华,更不支持她写诗作文。但偏偏朱淑真是一个追求独立人格的才女,她的不肯屈就,换来的是自己百般无奈的寂寥。

朱淑真热爱生活,喜欢梅兰竹菊,她咏竹说:“劲直忠臣节,孤高列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这是她孤高自爱的写照。

她写过菊花,她说:“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是她一腔赤诚,不随波逐流的肝胆之情。

她也写过梅花,可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曾经为妻子亲手在鬓间插一枝梅花,李清照娇俏地问丈夫“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夫妻之间的浓情蜜意自在笔端流露。

她希望自己是“后园”争春的梅花,悄立枝头,俯视人间。但是朱淑真采来一枝梅花,只能“自折梅华插鬓端”,这是朱淑真的春愁,她的寂寞无人懂她只能“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清代陈廷焯评价朱淑真作品:“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可亚于易安。宋妇人能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

梅花清逸高洁,坚韧不屈,越是严寒开得越清幽,越是经霜臥雪越姿容高贵。朱淑真赋予梅花的精神,就是她自己内心精神的坚守,是她心思细密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描画的寒梅图。

朱淑真在婚姻生活上比不上李清照,或许其作品的总体水平与易安相比,也略输文采,但是她依然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底色。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正如她在《咏梅》中所写:“消得骚人几许时,疏离淡月着横枝。破荒的砾香随马,春信先教驿使知。”

李清照和朱淑真的相关文章链接:

李清照《临江仙》:面对靖康之难,怀乡成为很多人的情感寄托

李清照《忆王孙》:人在景中,情在心中,情景交融的晚秋图

两个宋代少女,一个荡秋千,一个追流萤,长大后成了词坛双璧

李清照和朱淑真都为项羽赋过诗,一首不让须眉,一首志存高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