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纳兰性德的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据,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清朝纳兰性德《蝶恋花》
词文漫读:古今的河山都没有永恒的版图。
在号角声里,牧马征战频繁的来去。
草原上满目的荒凉,谁可知解?
秋风吹老了石崖上的丹枫树。
从古到今,那些寂寞里的幽怨应该不计其数吧。
铁马金戈之下,是王昭君的坟墓立在了黄昏里。
那些历史中的深情,能深到什么地方?
只看见,深山里的斜阳,深秋里的雨。
初衣解诗:纳兰性德是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18岁就考中了举人,22岁就被康熙选错了身边的三等侍卫,不久又晋升为一等侍卫。
这真是青年才俊,年轻有为,按道理说是文武双全,前途未可限量。
但就是这样一个满清的贵族子弟,却在30岁左右的时候去世了,奇就奇在他留下的所有的诗文,都竟然是连许多汉族学子,都无法仰其项背的名作。这些作品,都有一个特别的共同的特点,情深绵渺,清逸出尘。
他的一些写情的诗,可以说,自唐宋以来,几百年间无人能做如此清隽情深的丽句,那些不朽的佳句,传诵至今。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生一代一双人”“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也成了许多当代的影视文学中的爱情的重要的源泉。
但今天初衣解读的,是这位翩翩佳公子,一首难得的怀古词。这首词的词风,有别于他的其他的词作,沧桑凄恻,历史的悲风扑面而来。
22岁的他,正是陌上人如玉的青春盛年,多次追随康熙出巡,奉旨出巡梭龙,考察沙俄的边境。这首诗应该是在他出巡考察的途中,有感而作。这哪里是一个22岁的年轻人的手笔?这简直是一个历过了战争沧桑的中年人的作品,不由得不惊叹这位少年词人的心怀。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里,牧马频来去。”用这样开阔的手笔点出了北方部落的战争拉锯和版图的消长。但词人骑在马上巡边的时候,却看到的是一片荒凉,边境草原上,北风吹老丹枫树。在那辽远开阔的地方,历史感是如此的强烈,又是如此的如同梦幻。
金戈铁马,美人和亲,这中间有多少的幽怨和不平?只能遥想,却无法追问。
而词人,想从历史的细节,去追问那些生命的过往,除了看到的是王昭君的青冢,无边的草原暮色,没有人能够回答他。所以他发出了感慨,那些人生的深情,能够深到怎样的地步呢?就是深到了生命的消亡,也许看见了深山夕照深秋雨。越是情深,越是对历史的通达,越是倍感人生的孤寂。
这可是出自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的手笔。你相信吗?不由得人不信!
这是怎样的一个灵魂寄居在一个年轻的躯体上?仿佛经历了年的沧桑,倦怠而深情的看着身外的一切。连历史也不过是他注目下的水晶球,他的爱在里面,却无法找出确切的回应来。
一个寂寞而孤独的灵魂。
我今天不打算详细的解读这首诗里所蕴含的美学,哲学以及人生观。
我只是很好奇,为什么这样的事可以得到皇帝的默许,让它流传。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作为清朝的早期的皇帝,对于帝国的雄心如同火焰高涨。而这首诗明显的有悖于康熙皇帝的雄图大略。作为皇康熙皇帝的近侍,如果说写些小情小爱,悲欢惆怅,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显然这首词里,是带着悲观看待历史和现实的。
这也是纳兰性德的率真的一面,他真是什么都敢写,什么都敢说,也真不怕犯了忌讳。所以他有一句得“德本狂生也”。就这首诗我也得给他点个赞,够狂的。哪朝皇帝都愿意江山永固,他却轻描淡写的说,今古河山无定据。
北方的边塞,是满清和蒙古的据地,草原上的牛羊以及部落的战争,滋养了这些入主中原的人,但在纳兰性德的眼里,却是满目荒凉。
他最看重的,却不是,即铁马金戈的战争与铁血,却在深情的看待那青冢里面的离家万里的王昭君,那些无以为言的幽怨。如同贾宝玉是大观园的反叛,这纳兰性德也算了得,简直是满清宫廷的反叛。至少思想上,是叛逆的。
后来乾隆皇帝谈到红楼梦时,说,写的不过是明珠家事。大约在他的眼里,那个不成器的贾宝玉,就是纳兰性德的化身。不过乾隆皇帝在的时候,纳兰早就死了。纳兰死得太早,和他年纪仿佛的康熙大帝活了足足75岁。
所以我这里想说的,纳兰性德如果活得长久一点,他要面对的会是什么下场?
纳兰性德这一生因为太过于聪明,从小又接触了很多汉文。他最大的悲剧也在于此,就是文化的认同和身份的疏离。他从血统上来讲实际是一个纯粹的满族人,叶赫拉拉的后代,但是他的思想方式却是汉人的。我想他也在不断的矛盾中,质疑满清入主中原的作为,这种矛盾使他的心灵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隔差,他无法在自我身份与文化认同上协调。这应该是他抑郁的根源。
当然关于他的故事,初衣胜雪在未来的日子里为你慢慢解读。
让我们重温这一首咏史的诗:”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