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忠仁诗话清明
原创作者:卢忠仁(教授)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清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大节日,又是中国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还是一个“三节”(寒食、上巳、清明)合一的节日。清明节又是一个扫墓祭祖、追怀先人节日。清明还是郊游踏青、插柳植树、娱乐嬉戏的节日。
清明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内容丰富多彩,它是中国民俗文化、节日文化、节气文化的一个载体。清明在中国文学、艺术中有大量的书写和表现,其作品汗牛充栋。
本文不打算对清明作全方位的论说,只就中国诗歌中的清明书写作一点评说。
一、
历史上咏清明(包括上巳、寒食节以及节气的清明)的诗篇、诗句汗牛充栋。下面我们先看泛写清明的诗。这方面作品很多,如:
唐代韩翃《清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描绘了国都长安寒食、清明时节景象:东风徐吹,国都春暖,满城花飞,御柳斜摇。皇宫日暮,传烛五侯,新火轻烟,满城飘逸。
唐代羊士諤《寒食宴城北山池,即故郡守荣阳郑刚目为折柳亭》:
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
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
鶗鴂流芳暗,鸳鸯曲水平。
归心何处醉,宝瑟有余声。
诗中描写的寒食节时的北山池和折柳亭:青山别馆,池中凉亭;上巳落花,清明细雨;芳丛鶗鴂,曲水鸳鸯;宝瑟清声,余韵悠悠,……诗人用青山、别馆、凉亭、柳树、落花、细雨、鶗鴂、鸳鸯、美酒,宝瑟等众多意象,把清明寒食节描写得无限美丽。
唐代韩偓《寒食夜》:
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桃如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恻恻轻寒、微微春风;桃蕾雪白、杏花嫣红;烟雨朦胧,楼台隐约;秋千斜搭、春夜静谧;……诗人将寒食节中的气候、景物、秋千融为一体,巧妙地描写了美好的寒食春夜。
历史上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的前一联: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旅人青衫淋湿,怅惘断魂。诗中的景象迷离暝濛,人的心情惆怅凄惘,心绪惨淡迷茫,那淡淡的哀愁和伤感不可言说。而后两句又给人以温暖和慰藉。诗人正在郁愁之际,忽见一个可爱的牧童,诗人便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家?牧童便将手指向前方的杏花村,诗人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望去,啊!那迷濛的远处烟雨中似有盛开的杏花,高挑在杏花树上的酒帘依稀可见,真乃是“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的“杏帘在望”了。①“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结尾情韵无穷:牧童稚嫩的小手“遥指”的酒家,给了孤凄惆怅、意欲消愁的旅人一种慰藉、一种温暖、一种欣喜。那令人期待的“杏花村”啊!那里有温馨的客栈、有可口的肴馔、有飘香的美酒。诗人将杏花、春雨、清明、行人、牧童、村庄、酒家、……
诸般景致和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诗章,宛如图画。它呈现在人们面前,是那么凄迷、又那么美丽。此诗语言通俗,音韵和谐,章法娴熟,风格清新;此诗意象美丽,意境渺迷,意趣幽妙,意味深永。读之让人领略不尽,回味无穷。诗中透露出的悠悠的迷惘、隐隐的恓惶、幽幽的感伤、淡淡的惆怅、轻轻的哀愁、……大概就是“美丽与哀愁”吧?!(日本:川端康成语。)
苏东坡《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此诗写清明时节的梨花,由梨花和清明生发出人生的感悟。诗人笔下:柳絮飘飞,鲜花满城。淡白梨花,如琼玉、如莹雪,在深青的杨柳掩映下,格外美丽。而诗末作者笔锋一转:“人生看得几清明?”想起来叫人无限叹惋、无限惆怅。一种深沉的人生短暂感、生命的脆弱感跃然纸上,诗也随之上升到了生命哲学的高度。
清代戏剧家李渔《清明前一日》:
正当离乱后,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清明前一日的寒食节,诗人正当离乱,逃亡不暇,顾不得明媚春光。寒食是禁烟的,但难禁弥漫天地的战争烽火,战场上尸横遍野,人血如花。战乱阻断了回乡之路,关山迢递,不能给祖先寄一张纸钱,他们的坟茔成了无人祭扫的荒冢。诗中书写的寒食节中战乱的惨厉和游子无家可归的哀痛,读之令人触目惊心。
泛写清明的诗句就更多了,如:宋僧德洪《闻龚德庄入山先一日作诗迎之》:“夜雨晓晴寒食近,水流花发子规声。”宋代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塚自生愁。”宋代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宋代黄彦平《田家春日二首》:“花已清明近,茶将谷雨前。”金代段克己《乙巳清明游青阳峡》:“人间佳节重清明,呼儿折简招诸彦。”
这些优美的诗句,从多方面书写清明,读之能从多种角度认识美好的清明节。
二、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春之美在清明。清明时节:春和景明、东风骀荡;天朗气清、山青水绿;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繁花似锦、姹紫嫣红;鸟语花香、莺飞草长;……。清明时节是美丽的,真乃是“石门柳绿清明市,洞口桃红上巳山。”(范成大(宋)《暮春上塘道中》)所以历史上写清明景象景物、气象物候、空气雨水、花草树木的诗很多。
如:东晋诗人谢灵运《入东道路诗》:
属值清明节,荣华感和韶。
陵隰繁绿杞,墟囿粲红花。
鷕鷕翚方雊,纤纤麦苗垂。
时值清明,韶光美好,山野低洼处绿杞繁茂,墟囿红花灿烂,山水间野鸡鸣叫飞翔,田野中麦苗葱青葳蕤,……诗人笔下,清明节美景满目,风光无限。
唐代李峤《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唐代孟浩然《清明即事》: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唐代殷尧藩《上巳日赠都上人》:
三月初三日,千家与万家。
蝶飞秦地草,莺入汉宫花。
鞍马皆争丽,笙歌尽斗奢。
以上李峤、孟浩然和殷尧藩三诗中描写都市上巳、清明节的场景和表现的意境相似。诗人们笔下的都市清明节:朝日东升,晴虹映天;柳色苍翠,落花缤纷;草绿花红,莺飞蝶戏;槐烟晓散,榆火新开;千家万户,人舞笙歌。道路上出游的人摩肩接踵、笑语声声;鞍马争丽,车声辚辚;……人们在桃红柳绿、莺飞草长的清明节出城郊游,多么欢乐。
写清明景象、景物的诗还有很多,如:
宋代僧人普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
清明寒食节,韶光烂熳时。
野花迷古渡,回首暮云低。
宋代刘知过诗《春日》:
浓起香尘十里晴,晚来烟雨忽斜横。
花开花落清明侯,山北山南杜宇声。”
宋代虞俦《清明》:
江南三月暮春天,上巳清明五日前。
红杏园林初过雨,绿杨庭院欲生烟。
明代诗人顾甗《清明效白体》:
四序无如春最好,一春最好是清明。
海棠欲放留莺语,杨柳初齐趁马行。
清代黄遵宪诗《寒食》:
几日春阴画不成,才过寒食又清明。
霏霏红雨花初落,袅袅白波萍又生。
栏外轻寒帘内暖,竹中微滴柳梢晴。
……
写清明景象、景物的诗句就更多了,如:唐代韦应物《寒食》:“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唐代赵嘏《忆山阳二首》其一:“鶗鴂声中寒食雨,芙蓉花外夕阳楼。”唐代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之一:“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宋代法演禅师上堂说偈诗:“寒食近清明,百花开烂熳。”宋代曹勋《上塘值清明八首》之二:“水净垂垂柳,风迟艳艳花。”宋代范成大《清明狸渡道中》:“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宋代李珙《清明遣兴呈郭次张》:“杨柳堆烟犹冉弱,杏花著雨半飘雪。”宋代杨万里《上巳三首》:“正是春光最盛时,桃花枝映李花枝。”元代清珙禅师偈诗:“清明时节雨初时,黄鹂枝上分明语。”清代黄景仁《春兴》:“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
这些诗、诗句书写的清明时节:大地回春,气象更新;万物萌发,生机无限;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们读这些诗篇和诗句,有一种“临春风,思浩荡”的心旷神怡之感。(“临春风,思浩荡。”南朝宋画家王微《叙画》)
三、
清明节是一个扫墓祭祖、追怀先人的节日。曾子曰:“祖有功,宗有德”。“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敦亲睦族、怀念祖先、褒扬孝道、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一种珍贵的感情,这种感情在清明节表现就是上坟扫墓祭祀。“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徐凝(唐)《嘉兴寒食》)。清明祭祀包括皇家的祭太庙、民间祭坟茔、祠堂、烈士墓、纪念碑等。清明期间,人们携带食品酒肉、果蔬鲜花,供于墓前,磕头祭拜;烧香烧纸、献花插枝;除草添土、砌石立碑。清明扫墓,祭奠祖宗,缅怀先人,就是饮水思源,慎终追远,与古人对话,与祖先交流。这是历史、是文化、是民风、是乡俗,是孝道、是情感。
人们写清明扫墓上坟、祭祀祖宗的诗很多。如:
白居易诗《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此诗中的清明时节,旷野乔木阴森,乌啼鹊噪。人们在古墓垒垒之处、春草萋萋之地、暮雨萧萧之时烧化纸钱、祭拜先人,哭声凄惨,哀戚悲人。
写清明祭扫的诗很多,如:
唐代张籍《北邙行》
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
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
此诗写白骨满山的北邙山清明时节,家家祭扫烧纸的情景,凄厉惨淡,不忍卒读。
五代僧人云表《寒食诗》:
寒食悲看郭外春,野田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塚,半是去年来哭人。
宋代高翥《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清明人们在众多墓地烧纸祭拜祖先,纸灰纷飞,形似白蝶;眼泪洒滴,染红杜鹃,……景象凄怆惨厉。
陆游《寒食临川道中》:
家人自作清明节,老子来穿绿暗村。
日落啼鸦随野祭,雨余荒蔓上颓垣。
明代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后,几家坟上子孙来?
每个中国人都是祖先血脉所传,在长久的家族绵延中,中国人形成了行孝敬祖、事死如生的感情和品德。在清明这个美好的节日,给逝去的先人献一束鲜花、洒一盏水酒、烧几张冥纸、寄一瓣心香,以此追怀前人、感念祖宗、寄托思念。
“寒食节”又称“冷节”、“禁烟节”、“禁火节”。在清明节前一日的寒食节禁旧火、熄旧烟,而清明节又要改新火、燃新烟。这就出现了寒食节万家熄旧火、禁旧烟和清明乞新火、燃新烟的景象。描写清明旧烟新火的诗篇也很多。
唐代张说《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此诗详细地描写了花秾鸟娇的仲春寒食节,人间禁火禁烟;又写到寒食过后的清明日,人们改换木头取新火、迎新燧的活动;还写到封田在春天表露出往年的烧痕情景。②
唐代权德舆《清明次日弋阳》: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
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
唐代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今日清明节,园林盛事偏。
清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唐代王表《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春城闲望爱晴天,何处风光不眼前。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
宋代王禹偁《清明》:
无衣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诗人清明节无衣无酒,兴味萧然落寞似深山空谷之僧。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昨日邻家乞得新火,那邻家新火的光芒,一早就隔着窗户照射进来,与凄寒冷寂的书屋的灯盏融为一体(抑或是邻家新火照进成了读书灯?),静照着诗人对窗晨读。清明挑灯读书,淡泊清逸,自有读书人的一种风雅清趣。
写清明禁火、起火、燃烟的诗句同样很多。如:唐代韦承庆《寒食应制》:“旧火收槐燧,余寒入桂宫。”杜甫《清明二首》其一:“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刘长卿《清明后登城眺望》:“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唐代张继《阊门即事》:“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代戴叔伦《清明日送郑芮二子还乡》:“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雪。”唐代王表《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宋代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寒食明朝一百五,谁家冉冉尚厨烟。”宋代宋祁《途次清明》:“遥知阙下颁新火,百炬青烟出汉宫。”
诗人们笔下,无论是都邑城镇,还是街巷墟落,抑或是水郭山村,寒食都禁旧火、清明都点新烟,展现出一幅让人回味的中华清明民俗图。
四、
清明节还有郊游、踏青、插柳、戴柳、植树、祓禊(三月三在水边沐浴)等多种民俗活动。郊游踏青中还有采兰、扑蝶、采野菜、吃美食等具体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亲近自然,放飞心情。清明是中国人拥抱自然、亲近大地的节日,表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优化生态的理念。
先说古人描写郊游踏青的诗。如
孟浩然《大堤行寄万七》: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杜甫《绝句》: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唐代王建《寒食行》:
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
丘垅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
宋代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代胡寅《清明风雪小酌庄舍示黎才翁》:
月下梨花坠,风拂柳絮新。
故园寒食路,回首踏青人。”
写清明郊游踏青的诗句也很多,如唐代元稹《寒食日》:“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宋代程颢《郊行即事》:“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代李若水《春日郊外》:“见说今年寒食好,踏青归路看梨花。”宋代杨杰《秀溪寒食》:“游女践成芳草径,画船冲散碧溪烟。”金代麻九畴《清明》:“城里看家多白发,游春总是少年人。”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万物返青,百花齐放。在这样的青春佳节,人们或老少同行,或男女相伴,一起走向原野、走向春天、走向大自然,性情舒畅,无限喜悦。
清明郊游踏青中有插柳、折柳、戴柳、植树等活动。宋人有诗:“莫把青青都折尽,明朝更有出城人。”③宋代贾似道《甲戌寒食》:“寒食家家插柳枝,留春春亦不多时。”民间谚语:“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清明节又叫“植树节”、“插柳节”。“种树造林,莫过清明”。“绿州改天又换地,清明植树好时节。”“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民谚和诗句书写了人们在清明时节植树种树、插柳戴柳活动,表现人们亲近自然,向往绿色之情。
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描写过清明节的插柳植树活动。如:宋代赵元镇《寒食书事》:“寂寞柴门村落里,也叫插柳记年华。”陆游《春日绝句八首》之一:“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南宋宋伯仁《清明插柳》:“清明是处插垂柳,院宇深深绿翠藏。”这些诗句描写的就是清明节插柳的活动:无论是山涧水湄、村落院宇,都有人插柳植树。
清代杨韫华《山塘棹歌》一诗,描写清明时节女子在头上戴柳、插柳条的诗篇很有情趣。诗曰:
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
相约毗邻诸姐妹,一枝斜插绿云翘。
清明时节,山塘柳拖金线,浅黄翠绿,婀娜妩媚。有人沿街叫卖柳条,毗邻的一群少女抑或是少妇相约聚在一起,上街闲逛,有说有笑,嘻嘻哈哈。她们在街上各人买一枝柳条插在头上,那柳枝像绿云翘立鬓发,摇曳多姿,多么俊俏。此诗构思巧妙,语言朴素,描写自然,风格清新,情趣盎然。
五、
清明节还有多种娱乐活动,如:祓禊、蹴鞠、踢毽子、拔河、荡秋千、放风筝、乞子、咏歌、野炊、美食、饮酒、流杯、斗鸡、嬉戏、……这些活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放松心情。描写清明众多娱乐活动的诗篇、诗句也很多。
有同写蹴鞠、荡秋千的诗,如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诗句写寒食男子蹴鞠、女子荡秋千,非常形象生动。杜甫《清明二首》其二:“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有单写蹴鞠的诗,如:
韦应物《寒食》:
“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彩绳拂花去,轻毬度阁来。”
晚唐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生。
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
(“气球”也叫“气毬”,蹴鞠踢的球。)
有单写清明荡秋千的有诗,如:
唐代柳中庸《寒食戏赠》:
春暮越江边,春阴寒食天。
杏花香麦粥,柳絮伴秋千。
唐代薛能《寒食》:
美人寒食事春风,折尽青青赏尽红。
夜半无灯还不寐,秋千悬在月明中。
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写清明女子荡秋千:
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宋代王禹偁《清明感事》:
日转秋千影渐斜,忍闻丝管在邻家。
宋代王安石《清明》:
东城酒散夕阳迟,南陌秋千寂寞垂。
明代顾甗《清明效白体》:
风定秋千时自动,月高弦管夜还鸣。
古人还有写清明放风筝的诗,如
明代王思任《扬州清明曲》:
绿女红儿踏踏肩,游人目语各心然。
莫只平山观跌博,且来法海放风鸢。
诗说清明时节,红男绿女,摩肩接踵,不只在平山堂观跌博(相扑),还要来法海寺放风鸢(风筝)。
清代郭麟《潍县竹枝词》之一:
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狼河。
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
这首诗写到清明寒食游春荡秋千、放风筝等娱乐活动。特别是一句“乱比新来春燕多”,把人们放的风筝比喻为春燕满天飞的景象很生动。
古人还有写清明中的人们多种游戏娱乐活动的诗篇,限于篇幅,在此暂不多论及。
参考文献:
①、(“杏帘在望”是《红楼梦》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中贾宝玉为“稻香村”提的门额。)
②、(“改木”,即随四季变换更迭而换用不同木头钻木取火。“封田”即朝廷赐封的田地。“旧烧”,以往烧田留下的烧痕。如陆游《日暮自大汇村归》:“庙壖荒寂新犁地,堤草凄迷旧烧痕。”)
③、(引自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3,作者、诗题均不详。)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