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春光到楝花,古诗七首,谈谈晚春早夏花
晚春早夏时节,一树树楝花开了,楝树枝叶特别可爱,枝条像手掌张开,而楝树花也可爱,一丛丛,一簇簇在手掌尖上开花,到了秋冬,叶子落尽,一串串黄色的楝树果实挂在树梢,风铃一样,特别一种清逸的美。雨中窗外的楝花,别有一种清韵,仿佛绿裙紫衣的姑娘,河边浣纱,一种乡村的清丽,胜过红粉娇娆。我曾经误认做是丁香,但是丁香比楝花要艳,楝花胜在一种清。
在宋明,二十四番花信风将楝花作为晚春谷雨最后一期花信开放,因为楝树开花,在晚春早夏,古诗中说,开到荼醾花事了,实际真正的说法,是开到楝花春事了,因为就算有花开,比如石榴荷花,那已经真正入夏,生如夏花。
对于楝树的利用,可以远至上古。
《山海经中山经》“历儿之山,其上多橿,多枥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揀,服之不忘。”虽然不知道中山地名,但总是古代神州的中心区域,山上的橿木,枥木,结的果实,就像楝树。那么可以证明,楝树在上古已经为人知道,并加以利用。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君子作歌,维以高哀。”诗经《四月》
诗经时代的四月和现在气候仿佛,山里有蕨薇这样的草本茂盛,而低洼初处,就有柜柳和楝树。桋,就是楝树,生长在平原水边低洼处,柔韧的枝条如同手掌。
春秋时代的《管子》里记录了北方种植的树木有“榆、桃、柳、楝”,这些树可以存活在比较贫瘠的土壤中。利用土地栽种这种耐贫瘠的树种,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获得果实,而是获得木材。而楝树两者都有。楝树虽然不高大,但是也可以高达十米左右,是中等殿堂和建筑的用材,而其叶子和果实,清热解毒,可以杀死身体内的寄生虫。只是这些果实看起来可爱,实在是苦,所以楝树别名苦楝。
屈原死后,人们纪念他,做竹筒米投掷河中,传说东汉的某一年,有人梦到屈原,他说那些东西,都很好,不过被水中的蛟龙给吃了,你们要是再做,就用楝树叶子,封住口,这样蛟龙就忌惮。后来楝树叶子改作了粽叶。
那么为什么当时会有这样一种传说呢?实际还是在于楝叶的清火解毒功能,给屈原投放的是少数,而人们自己需要食用的,数目巨大,防止熟食腐烂变质,才引用楝叶。
因为在汉朝,楝树楝子广泛用于医药。也扩大了楝树的栽培。
“鸾鸟高翔时来仪。
应治归德合望规。
啄食楝实饮华池。”东汉·崔骃《七言诗》
楝树形态优美,紫花青叶,舒展如鸟。
我看到开花的楝树,就像紫凤青鸾,此时被认为是青鸾象征的合欢树,还没有开花。
我就想,何以古人没有将这么美的楝树给神话?
结果心有灵犀,贯穿千古。还真的有关于和我一样感觉的。
东汉的崔骃,就是描写了楝树之美,那上面是可以栖息鸾鸟,鸾鸟停留在上头,吃的楝子,喝着仙池的水。这不过是楝树带给人优美的想象。因为远看的确像美丽的大鸟停在上头,紫色头冠,绿色的羽毛,极其优雅。
但凡进入山海经的,都被后人叫作神木吧。楝树也不例外,在崇尚道教和神仙之术的汉朝。
“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
新笋紫长短,早樱红浅深。
楝花云幕重,榴艳朝景侵。
华实各自好,讵云芳意沈。”中唐·元稹《表夏十首其一》
在唐朝,楝花被列为早夏之花。实际农历四月的开头,往往还在晚春谷雨节气里。
元稹的表夏,实际说的就是首夏,四月的第一天,晚春和初夏的交节时候。
夏天的风何其温暖,树木有着浓密的绿荫。
新笋出土,紫色的笋苞长短参池,早熟的樱桃深深浅浅的红。
此时楝花如同紫色的云雾一样盛开在树梢,而石榴花也开放了。
此时楝树和石榴有花,樱桃结果,这么美好的花果初夏,是谁说,夏天来了,春天过去,花事就没有了,令人悲伤?
这是楝花作为晚春花信风的雏形。盛于晚春,如同紫色的仙云,花云持续到夏天。
“院里莺歌歇,墙头蝶舞孤。
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
晻暧迷青琐,氤氲向画图。
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唐·温庭筠《苦楝花》
正是楝树花紫色,且楝子多用于医药,所以必然是道教草本中的一种。在道观或者皇家园林种植有楝树,在早夏,花叶舒展,清阴可人。
而温庭筠显然是在类似宫廷和寺庙的建筑里,看到了楝树开花。
院子里因为夏天来了,黄鹂鸟也不那么活跃,停止了歌声。墙头一只蝴蝶飞来飞去。
楝树的羽状的树叶舒展,那花开如同宫廷紫,十分清雅可爱。
楝树树荫的绿锁住了窗户,那种淡淡楝树和楝树花的香气,飘进室内,自然熏染上墙壁上挂着的仙图。
在这晚春时节,楝树花的紫色,仿佛香炉里的紫烟,在祭祀告别春天。
紫和绿的搭配,禅房花木深,优雅宁静,无论这个地方在哪,楝树和楝花带给人的那种宁静,实在是仙意忧伤。
到了宋朝,新一轮的太平,更重视百姓的生活提升,所以宋朝官方大力提倡林木,果树花卉种植,最大程度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所以楝树也处处有之。
楝树遮阴效果强,成材时间短,种植的广袤,带来了花开的欣赏,关于花信风的说法就流行起来。
“钓艇归时菖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
长江昔日经游地,尽在如今梦寐中。”北宋·苏轼《仆年三十九,在润州道上过除夜,作此诗。又二十年,在惠州,追录之以付过,二首(他集互见诗)其二》
39岁的苏轼去往杭州任职,在润州道上,正是晚春。
看到了这里,江南晚春早夏,船夫在河里打鱼,黄昏时,淋雨而归,河边菖蒲茂盛。路过江南的村落,到处楝树花开,暖风轻盈,听得见村里妇女纺织劳作的声音。
楝花风,在苏轼时代已经成为晚春花信风,所以苏轼淡淡写来,一片江南富丽繁荣的农村景象。
二十年后,苏轼在惠州,也同样看到这里人们劳作的安逸,回忆起第一次看待江南楝树花开的盛美,将这首诗又补了两句,表示自己的不能忘怀。
楝花虽然没有其它草本那种柔和的香气,但是那种清而烈的芬芳,正是江南晚春一种嗅觉的美好滋味。所以苏轼二十年后,仍然记得初到江南那种楝花香气里的宁静家园之美吧。
对于苏轼来讲,他何尝不想过安稳的田园的一生?
楝花香气,在宋朝,已经是田园味道的一种。
“雨过溪头鸟篆沙,溪山深处野人家。
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宋·詹慥《寄胡籍溪》
晚春三月谷雨节气的尾期,楝花开了。
谷雨往往会横跨三四月,楝树花开,是春天看得见的最后的繁茂。是最后的春光。当然正是这个月历和节气和花事的插花时间地带,楝花往往既作为春花,也作为夏花。
但是爱惜春光的人,自然会将它看作春花。那么繁茂,清香,让人觉得春天随着楝花的开放,依然还在。
一场雨后的溪水边,鸟儿在沙滩上行走,深山里,有着炊烟袅袅的山家。
到处是绿树成荫,桃李花谢,当你感叹春花凋谢的时候,楝树枝头绚烂的紫,提醒你,还有花在春天,珍惜最后的春光。
那家园之树的楝花,提神,芬芳,让沉闷的心情飞升嘹亮。
“芦芽抽尽柳花黄,水满田头未插秧。
客里不知春事晚,举头惊见楝花香。”南宋·李次渊《乾溪铺》
正是楝树耐水旱,易于成活,在宋朝之后成为常见的家园树种,在村落,家园,田间地头,多有楝树。人们习惯了,反而认为十分寻常。
比如这个客人就是客居在江南的农村,但是也和其他人一样下田谋生干农活。
趁着春雨挖竹笋芦芽,在水田里灌水,整理土地,准备随时插水稻的秧苗。
忽然在劳作归来后休息,闻见了这个时节最动人的庭院的楝树花香。
对于普通农民来讲,他们并不识字,大约很少知道楝花开代表的节气的含义。
但是这位有文化的落魄的客人,却蓦然惊醒于,这是春天即将过去,时光匆匆,他这客居的日子虽然也将他乡作故乡,但是内心真的如此吗?
匆匆流年,命运压给他的,是无尽的漂泊感和流逝感。他的劳作笃定,是一种现实需求,但是他乡做客讨着这样艰辛的生活,也不能不感叹时光的无情,和怀念不能归去的家乡吧。
楝树在宋朝之后成为家园树种,而关于楝树花信风的诗词,就多了。
楝花盛开,代表着春天走向夏天,如果你欢喜,那是一条紫色的云带,将你通往未来,如果你忧伤,那是最后的春花之盛。在细细辛烈的楝花香,和如仙如愁的楝花紫里,你的心情是哪种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