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力余寸寸诗笺款款情读沈鹏贺妻殷實
贺妻殷實米寿
偶然尘世两相逢,便有灵犀共趋同。
一袭白衣勤问切,满身正气育清风。
昔年纤手忙终夕,今日银丝盘顶峰。
米寿无愁家有米,尚期泡得茶更浓。
(注:米寿和茶寿分别为88岁和岁的雅称。)
爱情是人类最璀璨最清纯的情感之花。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培根说:“了解爱情的人往往会因为爱情的升华而坚强了他们向上的意志和进取的精神。”中国的诗人也这样吟唱爱情:“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牛峤《忆江南·红绣被》)沈鹏先生在编辑出版、艺术评论、书法创作、艺术教育诸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与夫人殷秀珍女士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两位先生以深挚的爱情、坚毅的意志、丰美的才情创造了辉煌的事业、生命的奇迹。
沈老《殷實米寿》行书诗笺,是两位先生至爱深情的真实记录。诗作发表时诗题确定为“贺妻殷實米寿”,殷老本名为殷秀珍,笔名殷實,年出于江苏昆山,诗题称其笔名,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怜与尊重。殷老医院康复医学科(原理疗科)主任,年积极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医疗队,曾任北京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ISPRN)会员,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沈老的心中,殷老是其精神支柱、保健医生。沈老写过多首诗作吟唱了两位先生的挚爱深情,写作此诗时,沈老时年91,殷老88岁。“米寿”是我国传统的寿称之一,为88岁之雅称,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故可理解为“八十八”。祝寿是表达对亲人的挚爱,对长者的景仰,对生命的尊重。
首联吟唱两位先生相识之偶然,相知之深厚,相爱之真切。佛教用缘起说解释人生本质及其流转过程,的确,生命是一种缘,爱情更是一种缘,在茫茫尘海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灵犀相通,如胶似漆,更是缘分中的缘分,偶然中的偶然。人们常说:“百年修得同舟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诗人深有此感,起笔表达了喜结良缘的感恩,感恩什么呢?第二句作了回答:“便有灵犀共趋同。”感恩找到了灵犀相通的知已,可见两老相知之深。“灵犀”比喻心领神会,感情共鸣。传说犀牛角有白纹,感应灵敏,故称犀牛角为灵犀,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正因为相知之深,才会相爱之切,相守之坚,诗人有喜悦,有追忆,有感喟,首联为全诗之诗眼,总领全篇。
“一袭白衣勤问切,满身正气育清风”,颔联描写殷老为事业、为培育人才所作的贡献。事业是立身之本,殷老是医学专家,一生悬壶济世,成就卓越。“一袭白衣”,点明殷老的身份是白衣天使,也暗示殷老雪洁冰清的人格。“问切”,是“望闻问切”之省略,即医生诊断病情,指代殷大夫的治病救人和学术研究。一个“勤”字,极言殷老崇高的敬业精神。年,殷老毕业于杭州高级卫校,已医院工作,四年之后又考入天津医学院医疗系,这是十分难得的人才。殷老目光深远,景仰生命,攻坚克难,带领团队从一间小小的理疗室起步,奋力攀登,发展为具备先进康复理念和技术、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物理医学与康复科。年与清华大学、航天部合作研制出了电脑电诊断仪。殷老专攻周围神经损伤和面神经麻痹,在采用物理因子治疗和电诊断评定损伤程序及其预后等方面有着特殊贡献。她带领的团队发表论文35篇,主编、参编、主译相关专著18部。“满身正气育清风”,写其高洁人格,对人才的培养。殷老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人正派,乐于助人,勇于开创和担当,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她因医术精湛、无私谦和,深受患者、同事和亲朋之爱戴,作为一位66年党龄的老党员,不忘初心,甘于奉献,年国庆之际与丈夫自愿缴纳党费壹佰万元。她是慈母,是成功的教育家,把儿女培养成为了优秀人才。
“昔年纤手忙终夕,今日银丝盘顶峰”,概写殷老辛劳操持家务,为支持丈夫的事业作出了奉献。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个医疗团队的领头雁,工作的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而殷老坚毅不拔、自强不息,工作出色,对丈夫关爱有加,把家庭打理得很好。沈老自幼年时代起就孱弱多病,失眠、心脏早搏、咯血,不能从事任何重体力劳动,是真正的文弱书生。两位先生恋爱时,殷大夫对沈老的健康状况肯定是了解的,明白丈夫健康的重要性,而她毅然挚爱沈老,爱他的人格,爱他的才华,爱他的执着精神,真正爱到了地老天荒。据殷老回忆,他们刚结婚四天,沈老就接到通知下放到高邮劳动,时年27岁。沈老在高邮劳动了一年,常常清晨五时前下地,直到昏暗收工,身体瘦到90斤,生活条件很艰苦,有次在插秧的时候吐血,是殷老及时赶到悉心照料才逐渐恢复。家中的重体力活都由殷老承担,她是家中的主要劳力,可见数十年来两位先生相濡以沫度过了多少艰难岁月。值此良辰,诗人追忆往事,浮想联翩,见到夫人霜雪飞来,年届米寿,有喜悦,有感激,有伤怀,一幕幕的情景在脑际浮现。
“米寿无愁家有米,尚期泡得茶更浓”,尾联点明诗题,表达祝愿:相携相挽走向美好的明天。“米寿无愁家有米”,两位先生通过艰辛的劳动,成就了颇为欣慰的事业,殷老进入耄耋之年,过上了不愁无米的人生蔗境,这都是劳动所得,诗人深感欣慰。两位先生在北京安家立业殊多不易,当年的生活条件是简陋的,靠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养儿育女。沈老在一首词中写道,当年因为住房的空间狭小,常常以床铺当书案苦练书法,书品由殷老钤印。两位先生的成就是用汗水换来的。诗人由“米寿”之米,想到粮食之“米”,这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显得幽默风趣。“尚期泡得茶更浓”,这里的“茶”既指饮用的茶水,又指“茶寿”。把茶泡浓,隐喻两位先生的感情浓厚,向往茶寿岁,衷心祝愿妻子健康长寿,“茶”字也运用了双关手法。
斯作为祝寿之词,又是一首感恩的心灵之歌,在极小的诗笺里蕴含丰富的情感:有相识相知的美好回忆,有对妻子敬业精神的热烈赞誉,有相濡以沫的由衷感恩,有对美好明天的殷切期盼,品读诗作仿佛看到两位先生在秋阳之下、古柏之旁喁喁私语的情景。全诗没有华词丽藻,不着一丝丝尘滓,纯真之情化作清泉汩汩流淌。此诗体现一种本色之美,真纯之美,是发自灵府的爱情之歌。沈老精于格律,而为表达真情的需要,诗作冲破了格律的束缚,可视为一首古体律诗。若按近体衡量,此诗尚有两个字与格律有违,一个是“趋”字,应用仄声字;一个是“更”字,应用平声字,这是表达真情,不工之工,书法有一个“由熟返生”的说法,诗也如此。如沈老的《霍金》:“希声珠玑凭传感,异想玄黄赖慧通。”“希声珠玑”连用四个平声字,极为罕见。试想想,一位年届九秩的丈夫给88岁的妻子挥毫写就一首情深意长的祝寿诗,这本身就是最美的爱情之花,创造了艺术的奇迹。
书品是一页楷意较多的行书诗笺,用的是带有图案的花笺纸,那一片树叶仿佛是诗人的一片素心,“米”字形的线条让人想到殷老的米寿华诞。沈老以险绝厚涩、雄秀高华的大草独步天下,他的艺术语言是整体推进,百变不穷,而此诗只用一张小小的信笺书写,用楷意行书表达,蕴含的情感是清纯的,浓郁的,幽深的。书品字幅虽小,而使真纯深挚的情感得到物化强化,书家没有追求视觉的冲刺,因为知道妻子能从字里行间读懂丈夫的依依深情。书品如清风扑面,清气醉人。“殷實米寿”四字清雅凝重,仿佛字字千钧,与映衬意象形成对比,强化情感的浓郁性。七字八句五十六字,使用了标点,体现了现代气息。主体意象以独体为主,无一字连笔,而形断意连,形断势连,从意象中感知到对爱妻的尊重,让读者感受到两位先生是真正的素心相连,灵犀相通。
诗笺朴茂空灵,清气流淌。沈老的艺术创作务去陈言,独标清格。风格即人,风格即情,由情感的丰富性构成风格的多样性。沈老的行书不主故常,风神萧散,斯品为本色化的楷意行书,而加细读,线条的圆劲,骨力的雄强,仍然体现较多的篆意与隶意之特征。书品以“二王”为基,多得《神龙本兰亭序》《寒切帖》的清逸萧散,米南宫的自然真率,灵和流畅,让人感觉到一股真纯之气扑面而来,不激不厉,风规自远,风行雨散,润色开花。全幅势圆意足,清穆苍秀,无一滞拙,无一怯弱,无一甜媚,篆隶的古雅,章草的朴茂,“二王”的萧散,《书谱》的刚健,浑化为一,而又很难寻觅某家某派之痕迹,朗现写心写情、写意写志之清雅气息。用笔多见篆隶的中锋,仿佛看不到偏锋和侧峰,“逢”“便”“更”等字的捺笔让人联想到《阳泉使者金熏炉铭》中的隶书长线,沈老对此帖的临习已入化境,在他的行书、草书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给人一种苍劲古拙之感。
沈老《贺妻殷实米寿》是两位先生挚爱深情之吟唱,真纯之美极具感染力与震撼力。然而人生总有太多的遗憾,沈老挚爱的夫人殷秀珍女士于年12月29日4时50分与世长逝,她安详地离开了丈夫,离开了儿女,沈老惊闻噩耗,泪水潸然。我们期盼沈老节哀,殷老会在另一个世界向自己挚爱的亲人致以深深祝福,感此而赋:
之一
寸寸吟笺款款情,春萝摇曳动心旌。
一方楮素无穷意,地老天荒彻骨萦。
之二
回首生涯心贴心,高山流水奏瑶琴。
同舟不惧风和雨,击楫中流赋壮吟。
之三
悬壶济世宅心仁,生命尊崇敢献身。
科学岑峰勤探索,荡除迷雾复迎春。
之四
兰芳菊秀满园春,更做知音保护神。
艺苑高天鹏展,不忘助力隐形人!
之五
刚健灵和气韵真,南宫为态二王神。
骨追篆隶金刚杵,独湛天机意韵新。
之六
虬枝连理一朝单,北国风高夜雪寒。
百尺霜柯仍挺翠,仙庭犹送寸心丹。
(作者系湘潭大学教授,诗书画美评家,诗人,“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理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