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活丨沉浸式意境剧圖宴梦华录首发,1
作为一家高端隐逸美学意境餐厅,圖宴秉持着遵循着宋代生活美学与饮食美学的理念,接待了不少国内与海外各界的“生活餐饮美学家与爱好者”前来到访和品味。
“宋代美学餐厅”这样的设计标签,是包括创始人杨樵先生在内的14位国内知名设计师,早在策划圖宴之初就已经确立的。
那么在打造和后续运营的过程中,如何将这一概念,以更到位的方式植入整个餐厅,使得圖宴形成宋代美学的场域?
14位中国知名设计师,分别将14首宋词中的美学层次与秩序,收容在纯粹的墨色中,构成一条归于灯火阑珊的宋时深巷,深巷其中,又零落着11间巷房。
关于这11间巷房的打造,圖宴的创始人杨樵先生也早有自己的标准:
高级感,以及文化载体。
真正的高级感,并非高档材料的堆砌,而是通过氛围的渲染让体验者迅速进入自己想得到角色情怀,因此需要相应的文化载体,作为高级感需要附着的灵魂,需要所有的美学设计出处可溯源,完成有品质。
最终的选择,即是宋词。
纵观古今,唯有宋代的文化形态表现多样,千年之后,我们依然可以从宋代古文运动的质朴深邃、宋代街道的烟火人声、宋代山水画的宁静幽远、宋代服饰的含蓄隽永、宋瓷的洁净高华、宋代建筑的精巧细致、宋代书法的雅容不迫……宋代文化之精粹中,找寻到那个朝代的丰赡与光泽。
作为中国历史美学中独一无二的云端高峰,宋词中的事物内部构成、秩序和谐以及泛美对象与人之间构成的关系之美,层层递进,最后升华成为美学意义上的共情之意境。在杨樵先生看来,餐厅美学的高级感之极致,便是要让设计与人之间产生共鸣与共情,更要是自然地、无雕饰地产生环境与人的共情。
从进入到房间,从走廊到露台,14位设计师用14首宋词,串谱起圖宴饱有温度的韵律:隐逸、清雅、遂远——希望人们可以萦顺着这支音律缓缓走进圖宴这条深巷,这条蕴藏着隐逸美学文化的宋时深巷。
当穿过飞絮洒落、仿佛“一夜听春雨,明朝卖杏花”的深巷,漫步于鸟雀栖居的错落屋檐下,细雨初过的青石小路上,最终步入分别撷取经典宋词之精粹,还原诗词意境之层次的11间巷房(包间),即可细读与品味不同设计师眼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金风玉露一相逢”、“天光云影共徘徊”、“人间有味是清欢”……
只是这些,还不够。
真正的宋士雅宴,还需乐舞来佐餐、助兴。
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在祭祀时便以乐舞向神灵祈佑,《诗经》便就是集诗、乐、舞为一体的典例,“籥舞笙鼓,乐既和奏。”
到了汉、唐,乐舞还只属于宫廷,直至安史之乱后,经济凋敝,皇家再也无力承担宫中大量乐工的衣食起居,无数的艺人流落到了民间,阳春白雪开始向雅俗共赏渐变。
两宋时,“灯光酒色摇金盏。掺鼓渔阳挝未遍。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上有宫廷九盏制,下有民间歌舞戏,原本用于祭祀的乐舞全然走进无分贵胄政商的大小宴席。
在寻常民间,乐舞也很重要,娱兴之外,通过各样巧妙的编排,将人们生活中的美好希冀融入一频一蹴,礼、善、忠、雅等等价值事物因此得以在民间流传,也成为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
这也正与圖宴对于清逸雅致的生活美学的尊崇而对应着。
十余首宋词如散珠落玉般分匿在餐厅的场域里,这是大隐于世的小憩之处,是为热爱品质生活之人特备的美好雅间堂。
作为圖宴餐厅宴饮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浸式意境剧《圖宴梦华录》即日起,登堂入室,为每一位莅临圖宴,入座巷房的宾客开启一场关于宋式美学的实景视听盛宴。
《圖宴梦华录》,可以是演出,亦可以被当作一道不入口的菜肴。
好的菜肴,需要美味,也需要在每一场美味之后,不显得腻味。
每间巷房均以不同宋词作为主题呈现,这些内容自客人踏入房门的一刻起,便可以通过耳濡目染有所感受,也因此,若是对诗词进行赘余的图解,再无必要——《圖宴梦华录》带给宾客的,需是“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基于这样的构思准则,圖宴的不同巷房中,自然需体会不同的视听。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张仙
云影掠过,花仙下凡,一场醉酒,心念映月。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观书有感》朱熹
如镜面容,似清渠倒影,舞袖缠绕。
如天光云影,这是澄澈的心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蒋捷
故国不堪回首,时光不从停留,
却秉持独立之精神,怀抱人生的气节。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南乡子》苏轼
洒脱舞动,凋零中的跃动。似梅之嶙峋有骨,春天在召唤。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清平乐》晏殊
“鸿雁”,指代书信。演员用肢体模仿各种物件,时而是梳妆台,时而是窗棂,时而是酒具,时而是纸笔,就像恋人虽不在身边,但因为主人公的思念对方却无处不在。
昨夜松边醉倒,问送我醉何如。
——《西江月》辛弃疾
化用《浮士德》的结构,饮者分别以银子、官印、毛笔向酒仙换酒,隐喻词人的大醉之狂,以酒忘却俗世的浊气。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鹊桥仙》秦观
借用昆曲《牡丹亭》的手法,以古典舞表现。恋人相识到相恋,再到人生暮年,相隔千山万水,虽聚少离多,却矢志不渝。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行香子》苏轼
借以《指月录》中布袋和尚之意象,一坛满酒,看似笨重实则轻巧;一顶乌纱,不足四两,上秤千钧。放得下,才拿得起。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苏幕遮》范仲淹
本作形式上同《琴瑟》,亦借用戏曲美学化之以古典舞。又选用水袖延续情思,是内心的放大,亦是牵连故乡与塞外的纽带。
晚云收,淡天一片疏离。
——《绿头鸭》晁端礼
演员以舞蹈形式表现日月交替,与色彩交织的梦幻,恍惚宇宙与人间的梦态。
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完整地给予人以梦境般的视听呈现,这很难。因此在《圖宴梦华录》中,演员的肢体行动均以“去生活化”的姿态呈现,同时又规范而干净,不冗不杂,凝练而抽象下富涵神秘的意味,在与宾客保持巧妙距离的同时,充斥着各类隐喻。
十一曲《圖宴梦华录》,每支3-4分钟,分别以2人主演,1人唱和,搭配琵琶、鼓板等传统乐器,以高度凝练的戏剧表达,抽象出符号化的肢体表演元素,分散于十余巷房,分别对应每间不同的主题诗词,宾客尽可以在此其间看见不同精彩表演,品味各自心中所思。
而每一支宋词的悠扬顿挫,又恰好融汇于每一场乐舞的律动与韵味当中。
圖宴于市场上诸多其他所谓“高级美学餐厅”的不同,清晰可见。
从打造之初便执着于追求从各个审美维度将宋式美学延伸,寻觅意境与氛围在表层之外的灵魂深入:在服装讲究、宴食出品、服务礼仪、以及每一位圖宴人对文化的掌握等方面与层次,都作出了巨细几近严苛的要求。
在今天的《圖宴梦华录》当中,词、乐、舞,又共同伴生在了圖宴,这条熙熙嚷嚷,又归于灯火阑珊的幽静深巷,自此词声悠悠,乐音袅袅。
了了吟诵,一曲弦鼓,舞动光华。
沉浸式意境剧:《圖宴梦华录》正式登堂入室。
帷幕拉开,请君入席。
戏剧表演出品方:化工场、刘正东导演:刘征制作人:胡黛丽服造设计:张洪文舞蹈编导:陶志君作曲/声乐指导:刘正东器乐演奏:唐华工作室、唐华
点击文末“写留言”
你还希望在圖宴体验到什么?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