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空谷,洛神秀质见证马守真王穉登的

琳琅—重要中国书画及古籍夜场

(马)姬稍工笔札,通文辞,擘笺题素,裁答如流,书若游丝弱柳,婀娜媚人,诗如花影点衣,烟霏著树,非无非有而已。然画兰最善,得赵吴兴、文待诏三昧,姬亡后,广唆散绝矣!姬姿容虽非绝代,而神情开朗,明忝艳异,方之古名妓,何忝苏孝、薛涛、李娃、关盼诸人之亚匹与!

—王穉登《马姬传》,潘之恒《亘史钞·外纪》

明末清初,“秦淮八艳”名动天下。明末那一场文人与青楼女子谱于秦淮水畔的乐章,是朝代更迭中的高光时刻。钱谦益与柳如是、冒辟疆与董小宛、王穉登与马守真、龚鼎孳与顾横波,这些明末的文人士大夫与青楼名妓之间的爱情故事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马守真,因为排行第四,而被唤作“四娘”,小字玄儿,列行曰守真,又字月娇,以善画兰,号湘兰子,“凡游闲子、沓拖少年走马章台街者,以不识马姬为辱”,马守真的风采颜容可见一斑。后来马守真遭遇“微谴逮捕”,差役“攫金半千”仍未厌,王穉登为她赠书西台御史而助她开脱,因为这件事,马湘兰感铭于心,愿委身于王穉登。

转眼直至王穉登万历三十二年甲辰(年)七十岁的生日,马湘兰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盖自夫差以来,龙舟水殿、弦管绮罗埋没斜阳荒草间,不图千载而后,仿佛苎萝仙子之精灵,鸾笙凤吹,从云中下来游故都,笑倚东窗白玉床也。”从文中还能感受到马湘兰为了心目中钦慕的男子而做出的种种举动。马湘兰逝世前,她似有所感,让仆人将她的兰花摆在的她的身边,最后强撑沐以礼佛端坐而逝,终年五十七岁,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王穉登闻后老泪纵横,写下名篇《马湘兰挽歌词》,“歌舞当年第一流,姓名赢得满青楼,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并头”。因为王穉登与马守真的爱情故事,近代吴湖帆将同时得于广东不同藏家的两人画作及诗作合装为一册。在马守真画页上,吴湖帆题还写道:“王氏诗册为粤东伍侣荃旧藏,此画为吴荷屋物,余同时所得,皆粤物,故合装之。”作为二人的合作,一直是收藏家们的极珍之物。

Lot.

马守真(明)、王穉登(-)

水仙兰石图卷

手卷水墨纸本

画心:40×cm

题跋:40×70cm

RMB:6,,-8,,

题签:马湘兰水仙王百榖补石合卷

题识:1.爱尔娟娟绿玉丛,花开常是冻芳隆。当年若与兰荪并,定入骚人楚句中。己亥(年)冬月,为百榖大兄写。湘兰马守真。

2.薄薄春衫淡淡妆,娉婷斜立水云乡。绿裙摇曳腰肢软,粉颈低垂眉黛香。风透小窗尘不染,月窥半面玉生光。洛神秀质澜相似,肯与凡葩斗艳芳。王穉登补石并题。

钤印:月娇(白)、守真玄玄子(朱)、青羊君(白)、王穉登印(白)

鉴藏印:笪(朱)、江上笪氏图书印(朱)、孔氏鉴定(朱)、孔(朱)、孔氏岳雪楼收藏书画印(朱)(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页,第20、1、16印)、少唐审定(朱)、逸品(朱)、怀民珍秘(朱)、潘佩裳鉴赏章(朱)、佩裳平生真赏(朱)、公度(朱)、冯公度家珍藏(朱)、松石斋(朱)

题跋:1.马守真,秦淮名妓,以善画兰,号湘兰子。意气豪侠,色艺倾动一时。伯榖先生曾脱湘兰于难。万立(历)十四年甲辰秋,先生七十初度,湘兰买楼船载婵娟数十,到飞絮园置酒称觞。吴中啧啧夸盛事。时湘兰已五十七岁,容华少减,风韵如故。先生戏语之曰:“卿真鸡皮三少,惜余不能为申公巫臣耳。”此卷写赠先生,先生又为之补石。所题己亥冬月,是上寿之先五年也。黄涪翁诗云:“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风致有如此者,湘兰其自为写照乎?咸丰三年岁癸丑仲春,广陶跋。钤印:孔八郎(白)、少唐(朱)、岳雪楼(朱)

2.蓦回首,小红桥畔。旧院凄迷,画船低岸。剩粉残脂,一痕酸楚一痕淡。病烟撩乱,更一段、柔香不散。袅娜风花,凭枨触、胜朝哀怨。盼断。在京华那角,满纸春愁无限(往在京,见湘兰与薛素素合作兰卷,上有竹垞八分书小词一首,纸本,精妙)。飘零感叹,有素素、丰神一半。赋新词、朱十亲题,也抵得、王郎诗看。绿野堂前,今日重揩倦眼。调寄长亭怨,用叶中泠香冢均。伯翁先生拍教,戊午(年)七夕后二日,璧城学倚。钤印:胡璧城印(白)

3.觅闲梦,七条弦畔,若有人兮,晚吟江岸。画色苍凉,旧堤芳草夕阳淡(湘兰于所居后筑堤,人称“湘兰堤”)。舞衣灵乱,和白练歌裙四散。碎玉声声(湘兰理鬓,堕一花钗,语侍儿曰:久不闻碎玉声矣),似诉潇湘幽怨。凄断,话兴亡世感,饱了雪霜无限。兰嗟蕙叹,枉占却水云天半。问冷月今为谁娇,算只许神仙痴看。一砚春香,青到星星双眼(湘兰双眼镌百谷小象并星星二字)。伯谦先生拍教,会稽袁天庚学倚。钤印:无耳尊者(朱)

著录:

1.《岳雪楼书画录》卷五第17页,清光绪十五年(年),三十有三万卷堂广州刻本。

2.《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第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3.《历代流传书画编年表》第页,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年。

4.《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第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5.《文物》年第7期第82页,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年。

6.《历代著录画目》第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7.《壮陶阁书画录》卷十一第页,学苑出版社,年。

8.《丹青奇葩:晚明清初的女性绘画》第、-页,文物出版社,年。

9.《历代书画录续编》第八册第-页,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

10.《过云楼书画记·岳雪楼书画录》第-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11.《王穉登的艺术交友与书画鉴赏》第61页,孙悦,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年。

出版物

推荐横屏阅读

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年)的冬月,时年五十二岁的马守真在这张近五米的长卷之上,写下数丛水仙与菖蒲相伴生于奇石之上。此卷之水仙,细笔劲描,采用西方焦点透视之法,阴阳向背,凌波仙子的姿态,翩跹呼应,情出画外。根下以浓墨写菖蒲,亦现水仙之绰约,带有非常明显的南宋宗室赵子固风格,淡墨微染,用笔秀劲。北宋黄庭坚有诗云:“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在黄庭坚的笔端,水仙花是一种富含象征意义的诗歌意象。宋人所流行审美风尚,好雅致素淡。白净青叶,素花黄蕊的水仙花,不沾尘土,不落凡花之流,自然受到文人雅士的偏爱。颇有意趣的是此卷《水仙兰石图》长卷,虽为秦淮名妓却凭借自身清雅脱俗的气质和出类拔萃的才华,让自己骄傲而自尊。马守真常绘兰花自喻,丛兰生于千仞高的山崖之上,暗自含香、生机盎然。而此幅水仙长卷,又何尝不是马守真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呢?此幅写成赠与王穉登,更是马守真以水仙自喻,映射出自己便是那清高淡雅、不落凡尘的凌波仙子,实则是隐晦地向王穉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义。

与赵孟坚水仙卷对比图

王穉登作拳石土坡,用转侧顿挫之笔,画法出自赵松雪、文衡山,亦生秀有书卷气。后题一律:“绿裙摇曳腰肢软,粉颈低垂眉黛香。风透小窗尘不染,月窥半面玉生光。”道出了王穉登对马守真的些许情愫,曹植在《洛神赋》描写神女“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佳句,落笔不凡,对水仙的爱慕之情油然而生,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卷中所题“洛神秀质澜相似,肯与凡葩斗艳芳?”无疑是王穉登对马湘兰风韵气质发自内心由衷的赞赏。马湘兰传世画不多,水仙尤少见,而与王穉登合作则更为难得。

此卷晚清时曾为广东名藏家孔广陶所得,卷后有其长跋,后又被他着录于《岳雪楼书画录卷五》。广陶卒,岳雪楼藏画多半为霍丘裴伯谦购得,民国初尝嘱胡璧城、袁天庚题咏,并着录于他的《壮陶阁书画录卷十一》。(说明:孔广陶题跋中“万历十四年甲辰”为误记,查万历十四年为丙戌()年。万历三十二年为甲辰(年),正好是马守真作此画后五年,符合孔广陶后面题跋中“是上寿之先五年”。王穉登时年六十九岁,马守真时年五十六岁,而孔广陶记其虚岁为“先生七十......时湘兰已五十七岁”,正相合。)

Lot.

马守真(明)潇湘清逸轴

立轴设色纸本

77×31cm

RMB:,-,

题识:欲采遗君子,湘江春水深。写来无限意,为我通琴心。己酉二月上旬,寄请百榖大兄尊前,湘兰马守真。

钤印:马湘兰印(白)

鉴藏印:悫斋审定(白)

出版:《名人花卉集锦》第一集,第十三图,民国二十九年(年)。

说明:

1.上款人“百榖”为王穉登。

2.鉴藏印“悫斋审定”为陈景陶。

王穉登(-),字伯谷、百榖,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广长闇主、松坛道人等。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明朝后期文学家、书法家。少有才名,长益骏发,名满吴会。嘉靖年间,两度游学京师,客大学士袁炜家。万历二十二年,与陆弼,魏学礼等召修国史。著有《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等作品。擅长书法,善书法,行、草、篆、隶皆精,有名作《黄浦夜泊》存世。

鉴藏印“悫斋审定”为陈景陶(近代),号悫斋,上虞人。民国著名碑帖书画收藏家,碑帖鉴赏家,富书画收藏。

出版物

马守真(明),明代女诗人、女画家、秦淮八艳之一。据《秦淮广记》载,她名守真,字湘兰,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画兰造诣旷古烁今,堪称一绝。马守真的作品侧重于写出荒坡野岭中,幽兰不畏环境险恶,奋力抗争的精神,而非对兰外在形态的刻意描绘。其笔墨精到、钩染得体,善用双钩没骨等技法,表现兰花婀娜俊雅的气质神韵,清妍有致,将兰的内在气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具较高的艺术水准,正如文震亨题马守真《兰花图》卷中所言:“纤玉临池笔意新,不生烟火不生尘,展来香气随风袅,苑内英华第一人。”

曹雪芹的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72句,可见其钟爱程度。《历代画史汇传》中评价马湘兰的画技是“兰仿子固(赵孟坚),竹法仲姬(管道昇),俱能袭其韵。”因而以“湘兰”著称。今故宫博物馆藏有马守真的《兰竹石图卷》,是马守真晚年代表之作,日本东京博物馆内仍珍藏有马守真的《墨兰图》。另外,上海、广东、苏州等地博物馆均有收藏她的扇面、立轴、长卷等佳作。

局部图

此幅《潇湘清逸》,设色清雅,描绘丛兰、修竹与秋菊相伴而生于危崖,纵横错落,临江泣露之姿,线条婀娜柔媚,山石勾勒皴染亦恰到好处。画面采用半边式构图,山石危崖凸出一角,双勾丛兰,风致翩翩,清绝脱俗;修竹枝叶悬垂,轻抚江水,动静相宜;大片留白造成画面的平远感,崖石半边又带来写意象征效果,给人带来无尽遐思。据《秦淮广记》所记,马湘兰是个“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的灵巧女子,性情又豪放到“时时挥金以赠少年”。

自30岁遇见了吴门文坛领袖王穉登,便有开始了一段旷世奇恋。王穉登(-)字伯谷,谐音百谷,又取《道德经》中“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以其善下者,故能为百谷王”之义,寓王穉登有善于处下,融汇百川的胸怀和谦德。王穉登虽有大才,却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终日过着闲适的名士生活。与马守真相识后,二人渐生同病相怜之感。这段真挚深婉的感情成为马守真创作的灵感来源和推动力量。在写意之外又注入细腻的情感基调。画作在灵秀之外,又多出唯美婉约的情韵,更使其兰花盎然有真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61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