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亦惊田立老师的花鸟

白癜风专家祛白季 http://m.39.net/pf/a_6669956.html

作者:吴海燕,山东省菏泽一中语文教师,曾任精品校本“书苑文峰”专职写作教师。喜欢写作,以此为乐。散文《乡间》《冬天的饺子》被收入《单县古今文化丛书之乡土恋歌》,游记散文《九寨》被收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萃》,散文《一抹苏州》被收入《齐鲁文学作品年展》,散文《夕阳山外山》被收入《魅力开发区征文作品集》。《明朝有意抱琴来》作为书评被收入诗集《有没有读首诗的时间》,《先生之美》作为书序被收入《菏泽一中最美教师文集》。《诗在别处》作为书序被收入《文峰诗歌创作与朗诵艺术》,《记王臻》作为书评被收入散文集《留在心底的风景》。出版散文小说集《幽山秀林集》。曾参编国花诗集《牡丹颂》等书。其人其文被收入《曹州文坛名士集传》。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亦惊

——田立老师的花鸟画印象

文/吴海燕

其实田老师没有给我布置这个任务,写他从前画的花。但我看到他这些花,就忍不住去写。这段时间写画评着魔了。看见画,就想转化成文字。写下去,一直,也许,这是自己天然的使命与宿命。就像这些花,遇见春天就要开,不管不顾地开,开遍东风,开遍田野。这些花一直开到他的画纸上,开到他的心田。春天过去了,这些花还开着,它们是永不凋零的花,在艺术的春天里盛放。已是寒冬时节,这些花还倔强地开着,也带给我永不凋零的春天。田老师的画笔也倔强地开着,他的岁月在这霜降的日子春光烂漫,风华袭人。他画的这株萝卜花,野意丰盈,像穿了棉布素衣的村姑,质朴中有着天然的韵致。花开出泥土的颜色,泥土的香味,泥土的深意。这株萝卜花就是一个乡村,一个田园,一个陶潜,一首《清平乐》。土气的姿态与风味,让我们一下子就踏上了故乡的村道,向着儿时的原野,奔赴了。没有一丝犹豫与滞留。它的呼唤意味在散碎热情的花中散发着,深远着。它深入尘世,又以一种静野笔态挣脱尘世。这株萝卜可以种于《山海经》,它有一种奇异的美,美入神话,美至异域。他的虚实笔法,显隐境界,都在描绘着这株萝卜的图象思维。它是内在的植物,是内心的花。田老师从他深远的乡村走来,他半生的漂泊都携带着乡村,携带着他的思念,他的梦魂,他在孤单的深夜面对世间,像一个从未走出乡村的孩子一样茫然而依恋。他将自己收留在这株花中,他在这株花中隐藏,躲避世间无边的寒冷,与无边的苍茫。这株花是他的家园,我想,他在累到不想前行的时候,他在被自己的内心围剿的时候,他会撤退到这花中来,以一抹深淳之色作营帐,在这美的退守中书写生命的檄文。一个故乡的花意王国,让他随时在风中归来。我在这株花中看到了那个永远不会长大的,玩泥巴的孩子。他在世间走得久了,遍布伤疤。可是,这花给了他一个梦,他在其中赤脚而行,仰面蓝天。

田老师对我说过,有人为了艺术,可以不要江山。

他也固执地沉浸于艺术,我在这株萝卜花中解读他的固执。我知道他永远离不开这样的花。他离不开他的本初,离不开他曾烂漫于乡村的他自己。他朴实地生活着,在他已有很大成就与名气的今天。他活在一株萝卜的寓意里,并在这寓意里恣意张扬着生命的华彩。我知道每一幅画都是他自己,每一朵花也都是他自己。他的笔墨人生在浩然的回归中有着千军万马的追随,他的纵马南山在古意诗境中呈现着厚郁的色彩。一场归来声势磅礴,大意苍苍,一株花就是人生古厚静拥的花海,他沉醉其中,永不愿醒。一杯乡土的烈酒,同样醉了我的文字,醉了我的心。那是令人抵死迷恋的原初家园,是给我们最真淳启示的岁月天道。春天去了,春花不歇。故乡远了,旧梦未了。旧意的牵拉让我们在风雨苍茫的挣扎奋斗中获得人间平衡,让我们静止,安宁,放下,从容。一花一世界。一花一菩提。这来自泥土深处的菩提之思,这曾深埋在人生深处的无言根脉,终将一株艺术,奉送花间人世。

一株花美了乡土年华。那是《菜根谭》的图画表现,将一种原始的劳作之美凝于其中,又携带着诗风词雨,在他的素笔中静静铺展。

巍然男儿,画笔中有遮掩不住的空灵气。走近他,像走近一座雨后空山。一切都清灵凝重,又悲喜交织。人间沧桑已淡然而过,生命经受过山雨洗礼,已经波澜不惊。所以他的花在出离,出离山野淤泥,像莲花不染于世。他愈加厚重了,愈加内敛了。我在他从前画的花中寻找曾经灵秀幽然的他。他的这些花是我未曾见过的,我也欣然于他在其中隐藏的清逸。我从他现在的高度和层次里逃离,固执地来到过去的他自己。像看一座山,云深不知处,我要做那松下的童子,知道他在哪里采药,在哪里停留。不识庐山,只缘身在。所以我要跳出他时空的局限,在立体的风景里观赏他,描摹他。所以我固执地一遍遍看他的从前,看他笔意的所来之处,所经之处。看一朵花的来处,看一个世间的缘起。

他画的这簇红色野花让我联想到一部电影,一部恐怖电影。这种联想有跳跃性。但艺术的表达有时没有界限。方程住的那座幽邃的房子之外有一面白墙,女主人经常会在那里产生幻象。那墙上忽然开满了花,开得像一场梦。那时,绝望的林晓月在孤独无依的处境中,在陷入宏大恐惧的生命绝境里,爱上神秘的方程。她一遍遍看到那些花,那些不存在的花,在她眼前徐徐盘绕,徐徐绽开。在那些幻想中的花惊悚蜿蜒于墙上的时刻,方程沉寂无言。那孤绝悲怆的生命绝境,那如梦如幻的花。电影以一种强烈的逼人的镜头,将绝望与爱情推演至极致。这花也让我想到张国荣与梅艳芳联袂出演的电影《胭脂扣》。他是她的如梦如幻月,她是他的若即若离花。一场悲情如胭脂缠绵又虚幻,让人静回悲幽人生,凄绝爱恋。

这是这幅红色小花给我的印象。我不知怎么用笔写它们。我想起田老师和曹老师告诉我的,一幅画让你过目不忘,那一定是好画。我觉得,这是有魂的花,有魂的画。它像镜中月,水中花。也让我想到一首小词: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空寂的花,禅意朦胧,花境月晚,其幽如雨,其静如兰。

这是镜像之花。谁的花,藏在蕊中。谁的心,忘了季节。这花美得如同虚拟。这诗心远得万古山空。像月下黛玉孤绝的琴弦,在这幽幽深夜,拨动我深藏的内心。像琵琶女江上的独奏,一曲冰下让泉流奔跃。李白与人对酌的山花于此,庭院深深的乱红于此,人比黄花的孤冷于此,红楼春晚的花谢于此。一簇花连绵了古典静冷的文学旧迹,苍远了孤野幽清的国画风韵,静润了尘埃扬扬的世俗大象,华嶦了深沉斑斓的春秋情怀。

他的花如潭影云空,夜月深林。山寺钟声弥漫,谁人踏露归来。

春风已远。花色如凝。

春天的画境涵盖千山万水,笼罩悲欢人生。

他的一幅梅花小写,风木萧萧,竹声清清,有石立于侧,笔画沉稳亦灵巧,空间布局疏密相和,像《红楼梦》中大观园里,众芳吃的果子,镂空如画,不显堆叠。玉竿亭亭,小竹纷纷,老干斜出的瘦梅,纤茎微墨,沾红絮朵朵。风飘之姿雅然画面,清凉之气和于娇墨。野旷之味,夺小桥流水;荒媚之色,与山中幽芳。这梅朵清绝了春,一枝独秀,与竹色共托满纸冷艳寒香。

田立老师在这样的梅花图中精巧着色,圈点灵思,这个狂野雄浑之人,在这小墨书写中温柔静怡,细致清雅。他的人生布局呈队列之格,一面峻峰耸峙,一面涧流低回,一面飞瀑腾谷,一面小泉蜿蜒。一面风骨,一面神韵,一面崛起,一面沉静。他画的花亦在阴阳之气中出入,春虽远,境永在。他用他的花讲着春天的故事,那是一个遥远又真切的季节,春花汹涌成阵,陷没人间。

花中时有小鸟。是花的情意。是花的鸣声。也是花的音符。它们在花间弹奏着春天的风韵。它们是画图的神思,它们有自己的心思,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认识。它们在他游走的笔墨中与他对话,它们在他的画笔中怡然。田老师谨慎地画小鸟的眼睛,因为,那是他的心灵,是他的魂魄。他生命城堡的破绽,就在这小鸟的眼神。它们在他的画中与他对视,在春花如梦的纸上。不知有多少孤寂的日子,田立静静地画着这小鸟,他的笔墨飞翔得太远了,便安静在这小鸟的翅羽,在这灵物的幽思里回归他自己。画中的鸟鸣声,让他在枯寂的艺术之路上,有朋在侧,花香鸟语。

他经常孤单地,听着单调的音乐画画。他的心孤独太久,他只好用这小鸟的眼睛自语,释放。那眼睛中有对花意的渴望,也有对孤单的坚守,他的小鸟是看似不经意的写意,却让这花有了生机。鸟鸣泉下的高远,于他,是一种对应。花间莺语的心境,是他明净于世的珍怀。他追寻一种自然人文的契合,他在声声清音中和悦画林,安然春暖。

看他的花鸟画,那小鸟也在看你。一个艺术标本有了生命,才能成就画卷。它透过灵性笔墨看你,看你的眼睛,读你的内心。有人来,便惊动了远山,惊动了泉水。

惊动了春天。

亦,惊起了,深藏画境的鸟鸣。

无数次看他画画,是否,也惊动了他的画笔,他的心灵?

附田立老师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79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