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北京晚清景点,颐和园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154120.html大家好,给大家推荐北京晚清景点,颐和园。颐和园,是北京西郊一颗璀灿明珠。它不仅是著名的古典园林,还是清代皇帝的行宫。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清乾隆十五年(年),乾隆皇帝为祝贺他父亲钮钻禄氏的60大寿而兴建的。年经慈禧重建后,取“颐养冲和”之意,改称颐和园。这座在万寿山的清漪园,跟玉泉山的静明园,香山的静宜园,以及畅春园、圆明园,合称为北京皇家的“三山五园”。颐和园是其中惟一完整独存的一处。“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颐和园是由一山一水组成的,一山指万寿山,一水便是昆明湖了。昆明湖水面达公顷之广,占颐和园总面积的3/4。湖中有石舫、长堤和十七孔桥等胜景。游人泛舟湖上,放眼四望,水阔天空,西山峰峦叠翠,玉泉山塔影朦胧,犹如一幅多层次、多色彩的巨幅图画。颐和园内这片广阔的水域,为何取名为“昆明湖”?它与云南省的昆明有什么联系?与汉武帝开凿的西安昆明池又有何关联呢?原来,早在多年以前,这里就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西边群山中的泉水汇集在万寿山(那时称瓮山)下,形成一片宽广的大湖,叫瓮山泊。乾隆为平定四川西部金川之乱,年前组建了健锐云梯营,并在香山一带修筑碉堡,演练登云梯攻打碉堡之战术。金川之乱初步平定后,矜夸武功的乾隆,总结在南方作战的经验教训,便看中当时的瓮山泊作为水上练兵场所,用以操练。便表示要像当年汉武帝开凿昆明池那样来经营它,年3月13日,将瓮山泊改称为“昆明湖”。乾隆所推重的昆明池现成一片田野。昆明池的故址在陕西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东南面,是0年前汉代开凿的。公元前年,汉武帝派使臣,打算由南路通使身毒国(今印度),使臣们到达今云南滇池附近,被阻留。汉武帝准备用武力击破昆明各部落,打开一条通道。昆明部落人多居水中,擅长水战。于是,元狩三年(前年),汉武帝利用西安上林苑一片洼地,开凿一个周匝40里的水域,模拟昆明族人的滇池,用以操练水军。取名“昆明池”,以表示征战昆明的决心。乾隆将瓮山泊扩充再建为昆明湖,俨然是汉武帝苦心的再现。他在昆明湖中设战船数十艘,让香山健锐营到湖上操练水战,这为第二次金川之役取得胜利创造了条件。当你荡漾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可曾想到这湖与数千里之外昆明滇池有着曲折的联系?可曾想象到这里曾是戈矛林立的练兵场地呢?“耕织图”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铜牛之谜’。《金牛铭》后面两句是‘人称汉武,我慕唐尧。”尽管乾隆说钦慕比汉武帝还高尚的唐尧,但他所设的“铜牛”与开扩昆明湖一样都是模仿汉武帝的昆明池而来的。当初,汉武帝在西安昆明池操练水军,还注意在周围制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刻有“牛郎’、‘织女”两尊石人,以池水喻为“银河”,又以“左牵牛右织女”的布局置于池的东西两岸。唐代大诗人杜甫来此凭吊,曾赋诗赞曰“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族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到宋代,昆明池水干涸,湮为田地,而“牛郎织女”石刻像保留下来,至今犹在。只是它们已有年的高龄了,故西安斗门镇的人们不忍以“郎’、‘女”相呼,而尊称为“石公’、‘石婆”了。乾隆皇帝建昆明湖时,取其意境不照搬外形,用大写意手法,再现斗门镇“牛郎织女”格局。站在高高的排云殿、佛香阁鸟瞰全景‘夭河”两岸,‘牛郎’、‘织女”似正乞望天帝的恩典,表现出帝王“垂万年之统,系四海之心”的思想。和年,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接连两次破坏了颐和园。等到再重建时,由于资金紧缺,颐和园紧缩地盘,许多景观无法恢复,耕织图被无情地隔在园墙外,弃之荒野了。为了早日恢复象征“牛郎织女”这一景观,增加游人对颐和园的兴趣,建议有关单位将“耕织图”从菜园中抢救出来,早日与游人见面。
上一篇文章: 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颐和园,北方园林的代表 下一篇文章: 北京旅游攻略游览颐和园时一定不能错过这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