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画家清逸淡雅陈少梅多图
天才画家——陈少梅
(-)
名云彰,号升湖,学省梅。
湖南衡山人。
擅长中国画。
(陈少梅)
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但学艺术却需要时间的积淀。
放眼民国艺术圈来看,吴昌硕齐白石等人都是大器晚成。
但是,依然有开挂的王者,
比如:陈少梅
一起来看看大神开挂的经历吧!
15岁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拜于当时著名书画全才大师金城的门下,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16岁在中日举办的第三次绘画展中,当时云集了中国南北众多知名画家的绘画作品,陈少梅的作品成为人们翘首以盼的焦点。
21岁在当时在比利时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他的作品获得了美术银版奖。
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成为津门画坛领袖。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
启功
如今已是大师泰斗,一册《论书绝句》手稿拍出七百多万的启功先生,回忆起陈少梅来,仿佛是个小迷弟:
“(陈少梅先生只比我大两岁),学画时望先生的作品,已如前辈名家。”
在陈少梅先生去世三十周年时,当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准备出一本《陈少梅画集》,启功先生得知,主动请缨要为题序。
他用最工整的小楷,一笔一划写下自己的膜拜:
陈少梅遗作,启功题
运毫何殊运斤,著墨即是明人。梅老已成千古,钟公铁面长春。此故人陈少梅先生遗作,其纸不过三十年,其笔则三百年,所著者音徽往矣,百身何赎!一九八一年秋日,启功敬题。
衡岳山人冰雪姿,笔笔屈铁墨如丝。每逢遗临重瞻对,展轴临窗掩泪迟!少梅先生真迹,磊落清新,不减元明高手,盛年仙去,至堪痛惜!
启功拜观并识。
孙天牧
中央文史馆馆员、老画家孙天牧先生是陈少梅的得意弟子,也是终生继承老师衣钵的忠诚实践者,他从年开始跟陈少梅学画,一直学了10年,坚定不移。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他说:“和陈老师学画需心生静气、情不别移。每次两个课时都是在老师示范技法或批改学生习作谬误中完成的。学生呢?则全神贯注心摹手追。至于老师穿了什么长衫,待会儿吃什么饭,桌子上添置了什么新的东西,做学生的脑子里一概全没有。往往旧的谬误未除,新的技法又来,新课接旧课,压力大的很啊!”令孙天牧终生难忘的是年夏天的一堂课。那年天津一入夏,就大雨小雨不断,一直下得沟满壕平,到处潮湿得几乎能踩出水来。一天他按时去老师家上课,“那画真是画不下去,连宣纸都是湿漉漉的。陈先生便说:‘今天只画苔点吧。’从师命,我便在一张纸上密密匝匝地点起了苔点。一刻钟之后在我片刻的休息中少梅师也在这张纸上点起了苔点,我自觉他画的和我画的并无异样,老师观察到我的表情,笑笑说:‘你把纸翻过来看看。’随着纸翻过来,惊得我立即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清楚地看到凡是透过纸的苔点都是少梅师所画,那透不过来的自然是我画的了。”陈少梅接着告诉学生:“一件画作没有任何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方,墨色、颜色、点、线皆需功力所为。”(年8月4日采访孙天牧先生记录)陈少梅70年前的这句话让孙天牧牢记在心,受用终生。
孙天牧作品
陈少梅的不凡之处在于,
好多画家取法比较近,他上来就追得比较远,
从宋元入手,走摹古的、传统的路子,
像我老师所讲,路子正。
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陈少梅《弃官寻母》
但凡涉及到山石和树木的题材,陈少梅都有马、夏的影子。注意那根树枝,对比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就很明显了。
宋马远《踏歌图》
陈少梅临《踏歌图》
他的作品风格主要是复古,而且是以北派为主,但又在里面融合了一些吴门的清雅,但惊异的是,虽然主要是复古,却个人风格很强烈,一眼就能认出是陈少梅。我看到他的画,总觉得这就是当代的仇英啊。
而他,却又和仇英一样,画了那么多的杰作,在仅仅四十五岁的时候,英年早逝。
转益多师,博采众长,
从明人唐寅、仇英得其秀逸清俊之气;
从浙派戴进、吴伟得其磅礴生动之致;
从元代倪云林得其幽淡恬静之趣;
再溯源而上,
直追宋代郭熙雄健明洁之妙,
马远、夏圭遒劲苍润之势。
作品功力沉雄博大,足与古贤抗衡,
形成了寓秀雅于阳刚的清劲画风,
成为晚明以来弘扬北宋绘画最杰出的画家,
有“唐寅以后第一人”的美誉,
被认为:
在近现代画坛上竖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陈少梅小品
陈少梅小品
陈少梅小品
陈少梅小品
陈少梅小品
陈少梅小品
陈少梅小品
陈少梅小品
陈少梅小品
陈少梅小品
陈少梅小品
陈少梅小品
陈少梅小品
陈少梅小品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陈少梅先生在年冬天,应朋友之约,绘制了《二十四孝图》,使宣扬孝道的《二十四孝图》出现了具有高超艺术水平的新画本。
孝感动天
亲尝汤药
啮指痛心
百里负米
芦衣顺母
鹿乳奉亲
戏采娱亲
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行佣供母
怀橘遗亲
埋儿奉母
扇枕温衾
拾葚异器
涌泉跃鲤
闻雷泣墓
乳姑不怠
卧冰求鲤
恣蚊饱血
扼虎救父
哭竹生笋
尝粪忧心
弃官寻母
涤亲溺器
寿山福海
征聘图
丛林远岭
陈少梅辞世已四十余年,
画界无不为他英年早逝而惋惜。
如果天公识人,假其高寿,
这位具有深厚的传统基础又找到了
艺术新途正在向着新的高峰攀登的丹青妙手,
必将对中国艺坛有更大的贡献。
~欢迎点赞转发分享~
本文作者:致文堂承古
致文堂编辑出品
如果喜欢请尽情转发、点赞
商业用途转载请联系后台工作人员
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