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竞程丨清逸秀丽离像得神
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草一尊,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
——邹一桂《小山画谱》
刘竞程
年生于湖北当阳,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同年任教于上海市崇明县城桥中学至今。崇明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喜好多种形式的绘画创作。年著《刘竞程人物速写》专著、年部分作品编入《人物速写例》、《速写考场》等书籍、年著《临摹笔记刘竞程人物速写》专著,并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年《印度女神》参加崇明美术馆主办的画展,年《花信年华》水彩人物组参加城桥中学师生画展,年在崇明县《风瀛洲》杂志刊登部分作品,年在崇明风瀛洲画廊举办《秀山静水——刘竞程山水个展》,年参加上海市教工系统国画比赛并获得区县青年组三等奖。
清逸秀丽离像得神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璀璨的过程,构成了中华文明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国人对山水的观念源于对山灵的崇拜和对水神的敬畏。中国山水画融入了“天地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合一”的思想境界,所以山水画更注重气势和意境,而非单一的景物描绘。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错觉意识,一直是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刘竞程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中国画的色调、意境、格调和气韵。
纵观古今画史,师古高古是一种意境,是一种学识的总和。而观今之山水画,大多以写意为名。画意实则是创作者的一种修养,一种对大自然的概括,一种情的极致。刘竞程的山水画,静中有动、清逸悠远,蕴涵着中国古典气息与深刻的内涵。
黄宾虹说:不变的精神,常变的外貌。中国画的精神,就是中国画的灵魂,继古而不拟古,新的是对旧的而言,创新是去旧之颓废之物,用新的思想,创作祖国的大好河山。画应有流变,流实源流,变乃变迁,探源而导流,则是我心之所求。刘竞程在创作这一系列中,于静寂观照中,求返于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以契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他的山水画创作并非只是对一山一水进行自然描绘,而是把山水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内心的情绪和超然脱俗的意境。
凡画山水,要得山水之性情,一草一木皆为生命所在。正是这样,刘竞程与自然潜心交流、用心对话,从其山水作品中我们可窥其一二,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创造了一幅意境幽深、气象万千的胸中丘壑,将自然人格化,使整幅作品透露着生命力与灵动性。
中国书画同源,诗为同系,画并非书法,若有书之根底,笔笔入纸,成画方可离纸,可感觉为一景,乃不是一纸之画也。作为一个诗人不一定是一个画家,作为一个画家应该是个诗人,画要有诗情,方可耐人品味。在刘竞程的山水画中,我们似乎读到了一位画家的诗意,“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的空寂与超旷,“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不见人”的清幽与高远。
读刘竞程的山水画作品,最大的感悟就是淡泊宁静、清新俊逸、诗意盎然。他与山水、大自然的默契与互动,使其作品给人以安谧空寂的轻松,让读者的心境摆脱浮躁与羁绊。这些作品,无不是远景与近态衬映和谐,布局洒脱而又沉稳,山屋与峋石、古木与枯藤,轮廓态势浑然一体,即如仙境,又是山村常景,幻化出令人向往的山野隐逸意境。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峦秀峨、山林村落、屋舍掩映、弯曲江面、渔翁孤舟的景象,为之沉醉~
刘竞程作品欣赏
想要了解更多崇明文学艺术信息
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