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古村落系列清逸湛然,状元之乡兰溪三泉

  

现代社会的趋利,象一把永远无法停止的琴瑟,撩拨着人们急躁的心弦,世俗拂走了人们那竞有的一丝纯真与天然,即便是风景秀美的山川,自然而长的草木,也未能逃脱这尘世喧嚣和污染......

  古戏台,“世笃忠贞”,飞檐重瓦,张扬中充满厚实和沉重。

  然而当你踏进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兰溪三泉村的一刹那,她会让你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意,当你漫步在三泉村的山间小路上,她送给你的是“瞻彼淇奥,绿竹如箦”的满眼清葱和绿意,还有山间泉水淙淙流水声和此起彼伏小鸟的欢叫声,如果你静心屏气还可嗅闻到甘甜的雾气和夹杂着的草木清香,仿佛置身于班得瑞悠扬的《仙境》中,当你走进这座古朴宁静的小山村,顺着斑驳的石阶,淳朴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丝毫没有市井生活的喧嚣,这里没有商业文化的虚浮,这里你看到的孩子的眼神还是那样清澈无邪,阿婆的脚步还是那样悠闲自在,长者的笑声还是那样朴实爽朗......

  三泉村是东鲁唐氏在南宋淳熙八年(年)迁入后繁衍而成的血缘聚居村落,相传村中有赤白泉眼三口,故得名。“宋元忠义昭示日月,明清科甲威震乾坤”是三泉村八百年“文武世家”的光辉写照,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惟独那些老屋还在见证它往日的辉煌,环绕池塘的“春夏秋冬”四厅有的早已不见踪影,有的被拆改得面目全非,冬官第系年重建,七房厅毁于建国初,龙头厅仅存砖雕门楼和后厅,六房厅(兰芷升庭)、五份厅(学善堂)和将士厅(世德堂)等尚好。

  世德堂,俗称将士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进两天井合院式,宋元建构,谱载为祭祀唐元章、唐良嗣两位南宋抗元名将而建。

  其中世德堂是兰溪地区最具宋元风格的木构建筑,其正厅檐下的单抄双下昂六铺作和内槽三叠梁等都是当地古建的罕见孤例,年该建筑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谱载世德堂是为祭祀三泉人唐元章、唐良嗣两位南宋抗元名将而建,南宋德祐二年(年)唐氏叔侄二人率兵大败元军于兰溪黄湓滩,朝廷加元章朝请大夫,命知严州,加良嗣阁门宣赞武翼将军、江淮闽浙都统兵马使,两年后分别战死在龙游白云寺和江山仙霞岭,宋丞相文天祥为其题写的“正气千秋”、勅封“武翼将军”两古匾一直保留于世德堂,所以民间有世德堂为宋元遗构之说。`年世德堂维修期间,“状元及第”(明嘉靖庚戌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唐汝楫立)、“翰林学士”(宋天圣翰林唐满立)、勅封“温国公”(宋户部侍郎唐恪立)、特赐“成忠郎”(宋鄧州都司唐尧卿立)等宋明竖匾也得到修整,另有几十块毁于“文革”的横匾也因当年一位睿智老人的偷偷摘抄而重见天日于盛世。那些标榜着宗族荣耀的文字多少会有炫耀和教化的动机,但无疑也是唐氏后裔的精神气质所在。

  世德堂俗称将士厅,坐北朝南偏东45°左右,总体为三进两天井合院式,依次有照壁、门楼、门厅、正厅、后厅、厢廊、夹弄等组成。现存砖雕门楼为明嘉靖年间建造,四柱五楼牌坊式,楼脊有宝瓶、三戟、狮子和鱼龙吻兽等吉祥饰物,正楼下书“东鲁”二字,意为不忘山东先祖,额枋上有高浮雕的双狮戏球、麒麟、牡丹等,各檐出跳仿木五踩计心斗拱共十二攒,部分施象鼻昂,拱眼壁等处有彩画。楼下为石库门,有泡钉,两旁设抱鼓石和旗杆石。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用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次间抬梁穿斗混合式,砖制仿木梁架,明间后檐在清道光二十年(年)拆改出单檐歇山顶固定式戏台,檐下撑托狮子牛腿,该进建筑在3年前的大修中更换了较多的大木构件。戏台正对正厅,两旁用厢廊各三间围合天井。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用才粗壮,结构奇巧,在当地有民间小皇宫之称。前檐柱头和补间出单抄双下昂六铺作共十朵(其中补间各两朵),单材重拱计心造,昂为琴面昂,整体与宋元官式做法相似,但补间铺作无后尾,显然以装饰为主、受力为辅。前廊五檩,用覆水椽,梁架为抬梁式结构,单步梁、三架梁和五架梁均为扁作月梁造,梁头无雕饰,梁柱节点处用足材丁头拱,骑栿拱顺檩方向出三跳足材,坐斗下用驼峰。内槽七檩,明间抬梁式结构,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互相叠加成“三叠梁”,七架梁插入前后金柱栌斗,栌斗用圆形,出十字拱、蝉肚替木等承托梁栿。所有梁栿间均用骑栿拱(十字拱)承托,次间山缝抬梁穿斗混合式,中柱落地,两旁用单步梁、双步梁和三步梁叠加,风格与明间梁架取得统一。后廊用单步。后檐额及内额施一斗九升的扶壁拱和襻间拱。除西次间前廊有石柱两根外均用木柱,梭柱明显,明间檐柱、四金柱为鼓状柱础,其余为礩形柱础。根据正厅大木分析,专家断代为元末明初建筑。后厅为清末添建,三间两搭厢式,正房为重檐楼屋,楼下明间抬梁结构,每间用四扇五抹隔扇门,前廊出三檩,青石抹角方柱,四只人物动物牛腿为近年被盗后重新复制,两次间梁架与山墙间有木梯可登楼,楼上草架,用七檩,前檐有朴素的壶嘴形撑拱。后厅存有供奉祖先牌位的神橱,小木作较为考究。

  抱鼓石,一对,朴实无华,却充盈腾飞之气。当地木匠借祠堂之地为村民做门。

  学善堂又称五份厅,坐南朝北偏西20°左右,现存三进三开间两明堂,左右各有厢廊三檩两间,根据建筑风格和历次维修痕迹判断正厅梁架以及门厅山面梁架为明代原构外,其余为清晚期所改建。门厅明间开正门,两次间开边门,内有简陋的活动式戏台,明间两缝用抬梁式结构,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栌斗、坐斗制成花篮状,脊檩与三架梁间的三角形区域有双狮木雕,次间山缝抬梁穿斗混合式,檐下有仙人骑鹿的圆雕牛腿。正厅用太湖石做阶条石,礩形柱础,下置覆盆,室内方砖斜铺墁地。明间两缝用抬梁式结构,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月梁断面呈矩形向外微凸,两端龙须纹呈眉月状,梁下用雀替、丁头拱承托,甚至有出三跳的重拱丁头拱。所有柱子柱头卷杀,圆形讹角栌斗,栌斗和骑栿拱顺檩方向各出两翘和单翘,檐柱头还有象鼻昂、竹节式异形上昂和枫拱等构件,檐下天将骑狮的圆雕牛腿很明显是清代添加,刀法细腻,人物传神,体现了浙中木雕的较高技艺。内额悬挂年重制的堂号横匾“学善堂”。后厅地势陡高,七檩五柱穿斗式梁架,用材粗糙,显然是在财力不足的年代草建而成。学善堂在数年前曾经修缮过,其中正厅明间的西缝竟被“偷梁换柱”变成了水泥构架,让人哭笑不得。民间古建保护由于缺乏科学的技术支持而把好事办成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

学善堂,又称五份厅,门前比较逼仄,内三进三开间两明堂,明清建筑。

  透过学善堂的天井看到的是附近农家新建的小楼,如此写实的古今对比随处可见,我们却不曾留意,时光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悄悄划过几百年,而我们的几十年人生又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兰溪市黄店镇三泉村,在群山环绕的的隐秘山坞之中,村后为山峰峻峭的柱竿山。南宋淳熙八年(年),东鲁唐氏迁入此处,繁衍传承而成悠久村落,相传村中有泉三口从而得名。村中唐氏族人在“尊祖”、“敬宗”、“收族”等儒家理念的影响下,和睦发展。

  “正气千秋”、“武翼将军”两古匾,据传,为宋丞相文天祥为其题写。

  砖雕门楼为明嘉靖年间所建,四柱五楼牌坊式,正楼下书写“东鲁”二字,以此纪念山东先祖。

  天将持瓶骑狮的圆雕牛腿,刀法细腻,人物传神。

  古今的木雕工艺,相差太远,也许,是创作作品的精神世界,差异巨大。

  人物、动物、植物,在远古的巨木之上和谐而处,形成震惊的艺术光晕。

  牛腿上凝固了天地万物瞬间的情态,总是宽容欢乐的视觉母题,这是一种如今亟需的心灵教育。

  13:这坚硬却轻灵的柱础,与稳定而厚实的石阶,体现出古老独特的美学韵味

  14:也许,为了防潮,接上一截黄石圆柱;也许,因为维修,而接上一截黄石。三泉村,这藏于山脚、隐于山坞的古村落,包容着无数的秘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